赠序篇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htq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譔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乙
  送天台陈庭学序
  ◎宋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塘、滟滪之虞。跨马行,则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方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赏析】
  “赠序”始于唐初,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用于临别赠言,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赠序”的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以情感为主,有专属之对象,故其内容固可无所不包。古人在赠序中,除叙友谊、道别情外,还阐述主张,议论时事,咏怀抱负,劝诫德行等,有的赠序甚至是作者不平则鸣的抒发。
  《送东阳马生序》记叙了作者宋濂克服困难、顽强学习的经历,阐明勤奋刻苦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借以勉励同乡后学马君则努力学习,做到业精而德成。
  该文的中心是个“学”字。作者记自己幼时如何“嗜学”,成年以后如何“慕道”,说太学诸生应专心学习,嘉许马生“善学”,及“道为学之难”以送马生等,无一不从“学”字着笔。写自己过去生活的清苦,今日太学条件的优越,仍然围绕着“学”字来写,只是角度不同。作者自述学习勤奋,勇于克服困难,是为现身说法,阐明学习必须“勤且艰”的道理。列举太学的生活、师资、设备等方面的情况,是为了说明客观条件的优越有利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让马生认识到应该珍惜已有的条件,专心求学,做到业精德成。
  该文概叙与详叙相结合。作者通过概叙,对自己幼年以至成年刻苦学习的过程与全貌,做了粗线条的叙述;通过详叙,对典型材料、具体环境加以生动、细致的展开。两者结合,使叙述有点有面,既能使读者对作者艰苦学习的情况有整体的认识,又能对其中重点“细节”获得深刻的印象。如细叙“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能屈伸,弗之怠”这一细节,将作者长期“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的辛勤具体地反映出来。又如“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久而乃和”这段细叙,将“尝趋百里外”从师途中的环境与艰辛反映得很为生动。再如写衣着,对同舍生细加叙述,与肖像描写几乎没有区别,对自己则只用“缊袍敝衣”四字加以概叙,而对自己当时的心理状态却又用了细叙的手法。两者相辅相成,既表现了作者家境的贫寒,生活的俭朴,也反映出他的志趣高尚。
  另外,该文使用了对比手法。将太学诸生学习条件的优越与作者自己过去学习时的艰苦进行对比;将自己从师时生活的俭朴与同舍生的奢华进行对比,突出了学习是无关条件好坏的,勉励马生克服不利条件,一心向学。
  《送天台陈庭学序》也是一篇赠序。宋濂在这篇赠序中更多的是称道游览名山大川对写作的裨益,并热情地希望陈庭学要重视提高个人修养。全文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后辈的殷切希望,真情厚谊溢于言表。
  文章的开头便紧密地结合了陈庭学的生活实际。由于他是从川蜀来到南京的,宋濂便肯定他“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说明山水确实有助于人的发展。在第三段中,作者不无遗憾地回顾了自己的一生,由于种种原因,没法像陈庭学那样游览川蜀,这一段还是紧扣前文的。令人称奇的是,在第四段中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见解,即“坐守陋室”也照样可以修身养性。这其实是对陈庭学提出了劝诫:不要把游览名山大川当作提高自己的唯一途径。
其他文献
雨的脚步不齐,永远先后落在铁皮屋顶上。铁皮屋顶是我家窗下的100多米长的自行车棚的棚顶,里面有20多辆自行车,一半没了鞍座与轱辘。  自行车棚顶上的铁皮涂绿漆,感觉它特招雨,也许云彩下雨正是因为相中了这个铁皮车棚。  听雨声,雨滴的体积不一样,声音就不一样。大雨滴穿着皮靴,小雨滴连袜子都没有,人字形的铁皮上的雨滴打滑梯滑到边缘,变成水溜儿。  雨滴落在芭蕉叶、茄子叶、石子和鸡窝上的声音不一样。有一
我有一梦清如花,种花在童稚;我有一梦婉如花,含苞在少年;我有一梦灿如花,花开在今朝。花开花谢十几载,人生路诗词梦萦,我守望古典诗词,情怀常相随。  犹记那年春方到,谁家小儿朗诵音律和谐。平平仄仄的调儿如始发的点点新绿叩开了春与心的窗。呼吸间,来自遥远时空的淡淡情思犹如少女犹抱琵琶半遮面,回眸一笑,繁华粉黛皆无色。从那时,守望诗词的梦便悄然生根于心。  那是,稚时,不明所以间诗情深种。守得两三诗浅显
【真题回放】  文题:分享,为成长添一抹亮色  要求:1. 立意自定;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名师题解】  南通市今年的中考作文题是命题作文,题目难度系数较高。分享,引导考生回忆现实生活,或与人、与物、与精神思想领域分享的画面,也可以引导考生将所见经典影视、所读名家作品中的分享情景再现。构思时需要注重分享所带来的裨益:为成长添一
【模拟金题】  请以“转身看风景”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1.文体不限。  2.言之有物,写真情实感。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学校名。  4.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  【思路导引】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写作的关键在于审题,而审题的关键在于读懂题目中的关键字——“转身”和“风景”。  “转身”,我们能读出哪些含义呢?其一,可以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指“身体转动”“转过身来”
上班的路上,会路过一丛木槿,开花的木槿。一边开,一边落。路过开花的木槿时,会悠然想起王维的诗《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  说的是枝梢上的辛夷花,在幽幽深山里开放。山中空寂无人,辛夷花自开自落。它开放时的美好,只有它自己知道;它凋零时的哀戚,也只有它自己来领受。它是它自己的导演,也是自己唯一的观众。  我喜欢这山涧里自开自落的辛夷花,在我们没有到达的
褚时健,曾经叱咤商业界的风云人物,一生酿过酒,榨过糖,种过烟,栽过橙。  在栽种冰糖橙的时候,需要到养鸡场买鸡粪,大多数买鸡粪的人都是直接拎着鸡场装好的鸡粪袋子,过秤,交钱。但褚时健会把鸡粪倒出来放手掌上捏一捏,看看有没有掺过多的锯末,他会据此跟鸡场的主人讨价还价。一个年近九旬的老人把一袋袋鸡粪倒在地上,用手抓起来捻,他眼睛又不大好,还要凑到眼前看,这是其他人做不到的。  起初栽种冰糖橙对于褚时健
每次看见《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宣传,演员黄轩心里都会抖一下。没有几个人知道,他是最初被定下的“小王子”。同样,没有人知道,他曾是娄烨、王小帅的首选,是梁朝伟看好的影帝,是周迅看好的男一号。早些年,知乎上有人问“如何评价演员黄轩?”几个网友都打个“火钳刘明”(火前留名的谐音)的标记,赌他在《芈月传》播出后必火。如今,这位“国民初恋”、“文艺男神”带着越来越多的作品出现在我们面前,不需要炒作,就能让人们
在网络搜索“杜甫”,弹出“杜甫很忙”或“最炫杜甫风”等恶搞,想他老人家九泉有知,也会一笑置之吧。  玩笑之余,可见杜甫在人们心中的分量。  读书时,我们几乎是在他诗句的陪伴下成长:见到大好山河,我们会情不自禁感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遭遇人生挫败,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令胸襟瞬间豁然开朗;读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又不禁珍惜当下,体味到彼时的忧国忧民。  杜甫真的很忙
在这个地球上一住就是四十余年,越住越不适应,越住越陌生,越住越茫然,越住越恐慌。以机器和数字为代表的工业文明和现代科技使得生存日益组织化和平均化,削弱了人类对大自然和宇宙的直接感受,重商主义又使得利害大于是非,我们还没有走出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庄园,又在奥尔德斯·赫胥黎预言的美丽新世界里更进一步地失去了自由、快乐和尊严。“自己在人群中消失的日子/人彼此变得十分相似/自己在人群中消失的日子/人还在继续
摘要:认真梳理西方翻译和叙事学交叉研究的发展脉络,可以发现隐含作者在当前的翻译叙事交流研究中,存在着纷繁无序的状态,这导致了隐含译者在认识上的混乱。本文认为,隐含译者是在翻译某部作品时处于某种翻译状态的译者,翻译状态包括翻译目的、翻译策略、文化特质、意识形态、审美标准等。此外,在翻译叙事交流中,翻译叙事者是另一个重要角色。翻译叙事者分为可靠叙事者和不可靠叙事者,而不可靠叙事主要体现在事实/事件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