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对有效教学理念及实践教学进行教学研究。探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课堂有效教学理念之启发探索、自主研究、双向互动、理实合一,实践工程有效教学理念之实验室模式、实践基地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个性化选择模式的有效教学方法和基本构架,以期达到以学生为主体,让来自课堂的理论知识与来自行业的实践经验相结合,逐步地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很好地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实现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有效教学理念 实践教学模式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0-0224-02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大学学制一般为四年,前三年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最后一年通过实习与实践相结合。而教学多采用讲授式,学生被动接受,教师讲什么就是什么,慢慢地学生学习兴趣不断下降,逻辑思维能力减弱。因此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需要不断的改革和创新。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工科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实际工程应用工作。2011年1月8日,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基本原则为“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培养卓越工程师,需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教学环节。[1]这对给水排水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更高的要求。
现以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对有效教学理念及实践教学进行教学研究。探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课堂有效教学理念之启发探索、自主研究、双向互动、理实合一,实践工程有效教学理念之实验室模式、实践基地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个性化选择模式的有效教学方法和基本构架,以期达到以学生为主体,让来自课堂的理论知识与来自行业的实践经验相结合,逐步地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很好地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实现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标。
一、有效教学理念的应用研究
(一)有效教学理念的定义
有效教学中所谓“有效”是教师通过采用一定方法并在一段时间积累后学生所获得的进步和发展。学生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学的效益并不是体现在教师是否将大纲所要求的内容教完,而是指学生有没有真正有所学有所悟,通过教学有没有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获得全面的进步和发展。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它注重教学的有效性、提倡方式的多样性,侧重从学生的角度看待教学。
(二)有效教学理念的重要性
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注重教学的有效性是高等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举措的不断变化,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在逐渐适应之中,而通过课堂教学来发挥这种实质性的变革,是直接而有效的。且只有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保证教学质量,增强学校的办学能力。因此,研究高校的有效教学,对提高高职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三)有效教学理念之启发探索、自主研究、双向互动、理实合一
树立科学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以实现有效教学,是人类自教学实践以来的一贯追求。结合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专业特色采用启发探索、自主研究、双向互动、理实合一的多样性方法以更好的达到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理念的具体实施方法:
诱导启发,激发兴趣。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启发式教学在于使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2-5]诱导启发是教师提示和激发的教学,首先需要教师全面提升素养。对相关专业知识进行深入研究,认真备课,做到“心中有数”,不断进行教学方法与教学理论的研究。如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创设一种有趣的意境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唤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调动思维。这样的教学模式,无疑会使教学事半功倍,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讲离心泵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构造时,可以把泵的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①观察泵壳外形,为什么泵壳要做成蜗壳形的?②水是如何进入泵壳中的?③泵壳出水口为什么有个锥形扩散管,目的何在?同学们带着问题自己去认识、分析、概括评价地去学习,这样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性。
精讲点拨,积极讨论。在启发诱导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学生此时应该能进入主观的有意义的学习状态,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将教学重点精要、生动地给学生讲解,并由浅至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结构。在解析过程中对一些关键问题设置疑点,引导学生开动大脑积极讨论,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拓展思维。于此同时教师要捕捉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由积极思考进入“愤”“悱”的状态,对学生遇见的难点再次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与讲解。在这一阶段中,学生看上去是被动的,实际上学生的思维活动仍处于有意义的主动地位,并有一个自由平等的交流环境,各抒己见。通过教师精讲点拨,师生、生生间积极讨论,可以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总结归纳,思维创新。鉴于学生在前面两个阶段的教学后急于探索结果的心理,总结归纳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加深印象,并将前面所学知识连成知识体系,回到主导地位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积极能动性,剖析错漏、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养成观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拓展思维的基础上适时创新。
以上教学的三个教学阶段将启发探索、自主研究、双向互动、理实合一有效地结合起来,为达到有效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一)实践教学模式的定义
实践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理论知识基础上并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理论联系实际并应用于实际,培养具有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过程。实践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理论具体化和教学经验概括化的中介,为人们提供一种相对稳定而又具有范式意义的教学结构,有利于人们去把握和运用。实践教学模式是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的。 (二)实践教学模式之实验室模式、实践基地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个性化选择模式
实践教学在高校教学计划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比倒,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教学这一环节才能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
实验教学是高校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环节之一。首先以重点学科为支撑,设置涵盖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实验课程,设置涵盖毕业设计实践、学生科研训练的教学活动,建设实现教学实验室建设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的综合性教学实验室。[6]如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验中心、水处理生物学实验中心等。其中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要总体规划、统筹安排,不要仅仅依附于教研室,导致学科间的实验内容既有重复又有脱节之处。其次根据给事排水工程专业的教学目标及专业特色,可将学生的实验课程体系分成3个层次,分别是普适基本要求层次、学科基础实验层次和综合实践训练层次。实验课程的组成分为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科学小实验等,形成从低到高、从基础到前沿、从接受知识到培养综合能力,逐级提高的实验课程体系,并将此课程体系贯彻到每一门课程中,也可以通过某一个实验项目(包括最基本的实验项目)按基本要求实验内容、提高要求实验内容、简单设计实验内容进行分层次设计,渗透到每一个实验项目的教学中。
学校通过建设实践基地、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的模式让学生真正去实践体会,通过实践模式增加了学生对专业相关知识的了解,使学生真正地将所学用于实践,体会学以致用,进一步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及合理安排各项事情的能力,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学习、实践、创新”相互促进的创新型人才。[7]
三、结论
结合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通过启发探索、自主研究、双向互动、理实合一的有效教学理念,实验室模式、实践基地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个性化选择模式等实践模式理念,使教师在主导地位的作用中通过诱导启发、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精讲点拨,积极讨论,总结归纳过程中开拓学生思维,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并通过实践模式将理论知识很好地应用于实践中。
【参考文献】
[1]胡隆.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多媒体和网络的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赵印奖.启发式教学的内在策略.[J].教学论坛,2012(06).
[3]王伟启.启发式教学在土力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05).
[4]周晓红,曲铁华.我国启发式教学的历史演进与当代的教学改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
[5]任清褒,王旭慧等.情景——启发教育模式探讨[J]丽水学院学报,2004(10).
[6]熊宏齐,戴玉蓉,郑家茂.实验教学改革与实验室建设规划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0):1-3.
[7]郑家茂,熊宏齐.围绕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建设开放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03):94-97.
责任编辑:彭海多
[关键词]有效教学理念 实践教学模式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0-0224-02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大学学制一般为四年,前三年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最后一年通过实习与实践相结合。而教学多采用讲授式,学生被动接受,教师讲什么就是什么,慢慢地学生学习兴趣不断下降,逻辑思维能力减弱。因此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需要不断的改革和创新。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工科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实际工程应用工作。2011年1月8日,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基本原则为“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培养卓越工程师,需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教学环节。[1]这对给水排水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更高的要求。
现以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对有效教学理念及实践教学进行教学研究。探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课堂有效教学理念之启发探索、自主研究、双向互动、理实合一,实践工程有效教学理念之实验室模式、实践基地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个性化选择模式的有效教学方法和基本构架,以期达到以学生为主体,让来自课堂的理论知识与来自行业的实践经验相结合,逐步地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很好地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实现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标。
一、有效教学理念的应用研究
(一)有效教学理念的定义
有效教学中所谓“有效”是教师通过采用一定方法并在一段时间积累后学生所获得的进步和发展。学生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学的效益并不是体现在教师是否将大纲所要求的内容教完,而是指学生有没有真正有所学有所悟,通过教学有没有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获得全面的进步和发展。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它注重教学的有效性、提倡方式的多样性,侧重从学生的角度看待教学。
(二)有效教学理念的重要性
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注重教学的有效性是高等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举措的不断变化,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在逐渐适应之中,而通过课堂教学来发挥这种实质性的变革,是直接而有效的。且只有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保证教学质量,增强学校的办学能力。因此,研究高校的有效教学,对提高高职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三)有效教学理念之启发探索、自主研究、双向互动、理实合一
树立科学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以实现有效教学,是人类自教学实践以来的一贯追求。结合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专业特色采用启发探索、自主研究、双向互动、理实合一的多样性方法以更好的达到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理念的具体实施方法:
诱导启发,激发兴趣。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启发式教学在于使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2-5]诱导启发是教师提示和激发的教学,首先需要教师全面提升素养。对相关专业知识进行深入研究,认真备课,做到“心中有数”,不断进行教学方法与教学理论的研究。如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创设一种有趣的意境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唤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调动思维。这样的教学模式,无疑会使教学事半功倍,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讲离心泵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构造时,可以把泵的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①观察泵壳外形,为什么泵壳要做成蜗壳形的?②水是如何进入泵壳中的?③泵壳出水口为什么有个锥形扩散管,目的何在?同学们带着问题自己去认识、分析、概括评价地去学习,这样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性。
精讲点拨,积极讨论。在启发诱导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学生此时应该能进入主观的有意义的学习状态,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将教学重点精要、生动地给学生讲解,并由浅至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结构。在解析过程中对一些关键问题设置疑点,引导学生开动大脑积极讨论,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拓展思维。于此同时教师要捕捉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由积极思考进入“愤”“悱”的状态,对学生遇见的难点再次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与讲解。在这一阶段中,学生看上去是被动的,实际上学生的思维活动仍处于有意义的主动地位,并有一个自由平等的交流环境,各抒己见。通过教师精讲点拨,师生、生生间积极讨论,可以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总结归纳,思维创新。鉴于学生在前面两个阶段的教学后急于探索结果的心理,总结归纳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加深印象,并将前面所学知识连成知识体系,回到主导地位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积极能动性,剖析错漏、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养成观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拓展思维的基础上适时创新。
以上教学的三个教学阶段将启发探索、自主研究、双向互动、理实合一有效地结合起来,为达到有效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一)实践教学模式的定义
实践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理论知识基础上并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理论联系实际并应用于实际,培养具有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过程。实践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理论具体化和教学经验概括化的中介,为人们提供一种相对稳定而又具有范式意义的教学结构,有利于人们去把握和运用。实践教学模式是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的。 (二)实践教学模式之实验室模式、实践基地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个性化选择模式
实践教学在高校教学计划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比倒,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教学这一环节才能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
实验教学是高校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环节之一。首先以重点学科为支撑,设置涵盖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实验课程,设置涵盖毕业设计实践、学生科研训练的教学活动,建设实现教学实验室建设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的综合性教学实验室。[6]如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验中心、水处理生物学实验中心等。其中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要总体规划、统筹安排,不要仅仅依附于教研室,导致学科间的实验内容既有重复又有脱节之处。其次根据给事排水工程专业的教学目标及专业特色,可将学生的实验课程体系分成3个层次,分别是普适基本要求层次、学科基础实验层次和综合实践训练层次。实验课程的组成分为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科学小实验等,形成从低到高、从基础到前沿、从接受知识到培养综合能力,逐级提高的实验课程体系,并将此课程体系贯彻到每一门课程中,也可以通过某一个实验项目(包括最基本的实验项目)按基本要求实验内容、提高要求实验内容、简单设计实验内容进行分层次设计,渗透到每一个实验项目的教学中。
学校通过建设实践基地、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的模式让学生真正去实践体会,通过实践模式增加了学生对专业相关知识的了解,使学生真正地将所学用于实践,体会学以致用,进一步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及合理安排各项事情的能力,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学习、实践、创新”相互促进的创新型人才。[7]
三、结论
结合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通过启发探索、自主研究、双向互动、理实合一的有效教学理念,实验室模式、实践基地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个性化选择模式等实践模式理念,使教师在主导地位的作用中通过诱导启发、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精讲点拨,积极讨论,总结归纳过程中开拓学生思维,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并通过实践模式将理论知识很好地应用于实践中。
【参考文献】
[1]胡隆.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多媒体和网络的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赵印奖.启发式教学的内在策略.[J].教学论坛,2012(06).
[3]王伟启.启发式教学在土力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05).
[4]周晓红,曲铁华.我国启发式教学的历史演进与当代的教学改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
[5]任清褒,王旭慧等.情景——启发教育模式探讨[J]丽水学院学报,2004(10).
[6]熊宏齐,戴玉蓉,郑家茂.实验教学改革与实验室建设规划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0):1-3.
[7]郑家茂,熊宏齐.围绕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建设开放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03):94-97.
责任编辑:彭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