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幕翻译中归化异化策略取向呈现探讨 ——以英译版《甄嬛传》为例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英译版《甄嬛传》(Empresses in the Palace)为素材,以韦努蒂提出的归化异化理论为导向,从词和句的翻译、翻译的文化缺省两个维度进行分析探讨.研究发现任何翻译实践都不存在绝对的归化和异化.《甄嬛传》汉英字幕翻译倾向于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由于文化的复杂性,目的语无法完全传达源语的涵义,因此翻译中语义损失和文化缺省的情况是无可避免的.所以汉英字幕翻译在实践中要根据具体情况,恰当运用两种策略,最终达到归化与异化动态的统一.
其他文献
摘 要:长期以来,妖怪文化一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神秘的色彩,在日本的平安时代盛极一时,诞生了一位享负盛名的大阴阳师安倍晴明。本文主要探讨阴阳师安倍晴明及妖怪文化在作品《阴阳师》中的具体体现,得出:日本妖怪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人性和社会现实的反映和真实写照。  关键词:妖怪文化;阴阳师;安倍晴明;阴阳寮  [中图分类号]:G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4
摘 要:日本文学作品中的美学观念主要表现为对生活的艺术展示,对美好事物的追寻。纵观日本文学,不难发现其作品中的生活美感多借由悲伤主题展现,这也是日本人批判事物的基本观念。虽然,日本文学作品中的美学观念主要为“物哀”、死亡美学等消极情绪,但其中也不乏中国文化影响下的“长安”意象,所以本文就“物哀”、“长安”意象、死亡美学展开对日本文学作品中美观观念的研究,希望能借此展现美学观念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摘 要:岛崎藤村的《家》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成书于1910-1911年间,小说以小泉家族和桥本家族为两大叙事线索对日本明治维新三十年后的日本历史缩影展开了描写。作者虽将视角局限于家内,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对家外世界的折射与叹息。两大家族最终的衰败也是动荡的时代和封建制度湮灭时不可避免的结局。小说营造出浓浓的哀愁氛围和强烈的悲剧意识,本论文主要从代际冲突和压抑的女性两方面分析小说中所体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