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3-143-01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可以看出,新课程要求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下面谈谈我对语文作业设计的一些尝试:
一、层次性作业的设计
每个学生的兴趣不同,个性不同,能力也不同,所以,我有意识的设计多样化的作业类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发挥所长,张扬个性,提高语文能力;让每一个学生在作业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充满自信,更加喜爱语文。如在学了《走进大自然》一文时,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1、喜欢背诵的同学,把这首诗背下来;2、喜欢画画的同学,画出你心目中的大自然;3、喜欢阅读的同学,搜集描写春天的诗或短文读一读;4、喜欢写作的同学,当个小诗人,写一写你眼中的春天。在布置预习的作业时,我这样要求:1、画出本课的生字词,多读几遍;2、通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或小节,思考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画出不理解的词查查字典;4、读文时,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批注;5、搜集与本文有关的资料。其中,前三项作业必须做,其它两项可选作(这是针对三年级学生而言)。当然,老师要想一些激励或监督的方法,保证每个学生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作业。
二、趣味性作业的设计
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学习潜能,他只有把自己所有的感觉情绪和智慧都投入到学习当中,才能发挥其学习潜能。这就要求教师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作业,让作业富有创意,具有吸引力。
在进行拼音教学时,让学生自制拼音卡片,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加深了其对拼音的记忆,在制作中学会了拼音;在教学生字时,引导学生根据字的音、形、义的特点设计谜面、顺口溜等进行识记,寓识字于愉快的猜猜玩玩中。如学生编出:“不正不正就是歪。”“两人坐在土堆上是‘坐’字”,不仅避免了出力不讨好的重复和机械写字,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创作潜能,真是一举多得。
《歌唱二小放牛郎》这课感情浓烈,语言简洁。它是一首叙事诗,也是一首歌的歌词。于是,课后我和孩子们一起学唱这首歌,悠扬的民歌风味的旋律,像阵阵清风,传播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但在这清新的旋律中,又略带悲凉的情感色彩。孩子们动情地唱着,心儿也好像飞到了那个年代,飞到了那个山坡,飞到了那个机智勇敢的小英雄身边。在学学唱唱之中,更深的理解课文,受到感染,从而使这个小英雄的形象永扎根于学生心中。
三、实践性作业的设计
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理解语文和运用语文的能力。在教学中我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与生活为伴、与自然为友、与社会对话,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悟生活,积累语言,培养能力,融入社会。
四、想象性作业的设计
想象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语文教材的内容丰富多彩,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设计一些课外练笔,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想象训练,把作者没有表达出来的内容写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理解文章蕴含的丰富内容,还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诱发学生的语文的创造潜能。
在学习了《巨人的花园》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当巨人醒悟以后,春天又来到了巨人花园,此时,他会在告示牌上写些什么呢?”孩子们兴趣盎然,妙语如珠。可以看出,从花园之变,巨人之变,孩子们领悟到只有与别人分享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学习阅读链接《爱是什么……》时,孩子们畅所欲言,爱是牵挂,爱是责备,爱是给予,爱是鼓励 ……他们意犹未尽,我赶紧抓住机会:“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为什么呢?请大家课下以《爱是什么》为题,写一首小诗。”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从不同角度写出了对爱的理解,并深切体会到爱在自己身边,爱在伴随自己成长。
总之,在实施新《语文课程标准》的今天,我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要敢于创新,博采众长,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可以看出,新课程要求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下面谈谈我对语文作业设计的一些尝试:
一、层次性作业的设计
每个学生的兴趣不同,个性不同,能力也不同,所以,我有意识的设计多样化的作业类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发挥所长,张扬个性,提高语文能力;让每一个学生在作业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充满自信,更加喜爱语文。如在学了《走进大自然》一文时,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1、喜欢背诵的同学,把这首诗背下来;2、喜欢画画的同学,画出你心目中的大自然;3、喜欢阅读的同学,搜集描写春天的诗或短文读一读;4、喜欢写作的同学,当个小诗人,写一写你眼中的春天。在布置预习的作业时,我这样要求:1、画出本课的生字词,多读几遍;2、通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或小节,思考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画出不理解的词查查字典;4、读文时,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批注;5、搜集与本文有关的资料。其中,前三项作业必须做,其它两项可选作(这是针对三年级学生而言)。当然,老师要想一些激励或监督的方法,保证每个学生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作业。
二、趣味性作业的设计
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学习潜能,他只有把自己所有的感觉情绪和智慧都投入到学习当中,才能发挥其学习潜能。这就要求教师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作业,让作业富有创意,具有吸引力。
在进行拼音教学时,让学生自制拼音卡片,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加深了其对拼音的记忆,在制作中学会了拼音;在教学生字时,引导学生根据字的音、形、义的特点设计谜面、顺口溜等进行识记,寓识字于愉快的猜猜玩玩中。如学生编出:“不正不正就是歪。”“两人坐在土堆上是‘坐’字”,不仅避免了出力不讨好的重复和机械写字,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创作潜能,真是一举多得。
《歌唱二小放牛郎》这课感情浓烈,语言简洁。它是一首叙事诗,也是一首歌的歌词。于是,课后我和孩子们一起学唱这首歌,悠扬的民歌风味的旋律,像阵阵清风,传播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但在这清新的旋律中,又略带悲凉的情感色彩。孩子们动情地唱着,心儿也好像飞到了那个年代,飞到了那个山坡,飞到了那个机智勇敢的小英雄身边。在学学唱唱之中,更深的理解课文,受到感染,从而使这个小英雄的形象永扎根于学生心中。
三、实践性作业的设计
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理解语文和运用语文的能力。在教学中我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与生活为伴、与自然为友、与社会对话,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悟生活,积累语言,培养能力,融入社会。
四、想象性作业的设计
想象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语文教材的内容丰富多彩,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设计一些课外练笔,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想象训练,把作者没有表达出来的内容写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理解文章蕴含的丰富内容,还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诱发学生的语文的创造潜能。
在学习了《巨人的花园》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当巨人醒悟以后,春天又来到了巨人花园,此时,他会在告示牌上写些什么呢?”孩子们兴趣盎然,妙语如珠。可以看出,从花园之变,巨人之变,孩子们领悟到只有与别人分享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学习阅读链接《爱是什么……》时,孩子们畅所欲言,爱是牵挂,爱是责备,爱是给予,爱是鼓励 ……他们意犹未尽,我赶紧抓住机会:“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为什么呢?请大家课下以《爱是什么》为题,写一首小诗。”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从不同角度写出了对爱的理解,并深切体会到爱在自己身边,爱在伴随自己成长。
总之,在实施新《语文课程标准》的今天,我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要敢于创新,博采众长,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