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初中语文情境教学如何创设情境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1684718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境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种新突破。何谓情?何谓境呢?情即是指情感,境则是指文本之境,境是情的基础,情又在境中被激发出来。正是通过情境创设,架起一座直观到抽象,教材到生活的桥梁,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文本之美,品味到人文的馨香。那么,在情境教学中,该如何创设情境呢?
  一、创设情境,拉近审美距离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要让学生走进课堂情境,与其强制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不如运用教学手段,给学生营造一个富有吸引力的课堂磁场,让学生不知不觉置身其中,与作者的心灵沟通,与文本对话,展开语文探索的美妙之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有效的导入,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审美距离拉近,使学生能够对课文的审美意境融入其中。
  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是这样导入的,她先从春色说起,而后要学生背诵描写春的诗句,像杜甫的《绝句》、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最后要学生从课文《春》中寻找,有哪些美丽的景物,罗列出来有什么?(山,树,草,花,鸟)等,有五彩缤纷的颜色,还有千姿百态的风景。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的心一下子和课文拉近了距离,不知不觉融入到了课文所提供的春景之中,变得无比神往,自然就投入学习中。
  我在教学《木兰诗》中,为了让学生对这个古文感兴趣,我先从木兰女扮男装的故事讲起,并播放有关花木兰的戏剧和影视剧等,音乐声响起来,学生都无比熟悉,此时我将课文的内容概略地简述了一遍,让学生了解木兰这个人物,从而拉近了与课文的距离,很快能够将注意力凝聚在课堂教学中。
  从以上环节可以看到,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进行有效的导入,能够让学生迅速投入热情,吸引其对文本的兴趣,进入课堂的人物形象中与之融合。
  二、引入情境,激发情感体验
  教材所选文本,都是渗透了作者人生体验的优质作品,这些作品中都蕴含着丰富的作者情感,具有丰沛的个性和鲜明的爱憎,而这正是情境教学中的基础和要素所在。
  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中的情感激发点,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情感触动之处,诱发学生对教材的感悟,从而带领学生走进课文文本,引动遐思和领悟,获得情感的发展和人文的提高。
  如朱自清的《背影》中,文本中的细节大多是一些人人都知道,人人都在体验的生活实际,诸如找座位,给儿子买橘子,不放心儿子,拜托人照顾等。这些细节展现出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就在这样的平凡小事中,却蕴含着深挚的父爱。这样的细节,能够让学生想起自己的父母深情,此时我创设情境,让学生们想想自己父母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想象他们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情,这些普通的往事就会一一涌上心头,让学生与文本共鸣,不知不觉进入文章,激发起惺惺相惜的情感之流,很快理解作者的感受。以上环节中,通过融入情境,学生体会人物所思所感,对作品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对语文课堂的拓展也有了深度。
  三、借用情境,理性思考分析
  情境教学并非只是情感体验,更多的,还要有赖于教师对学生理性思考的引导。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我从于勒的来信让学生分析,于勒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若瑟夫一家人是怎么评价他的?学生从文本中找到线索,他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全家的恐怖(坏蛋、流氓、无赖),他又是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他还是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但很快又称为是这个贼、这个流氓。在若瑟夫的眼里,他又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此时,我进行情境引导:于勒到底是谁,为何有这样复杂的评价?在这些评价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隐情,于勒到底是何等样人?我们来拨开迷雾,探个究竟。
  学生随着情境的设定,逐渐深入其中,发现于勒并不是像家人评价的那样,他原本也是想要给家人幸福的,他有着美好的愿望,但是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背景,无法给予他关爱和宽容,没有人会宽容和体谅他的失败,所以他被戴着这么多的“头衔”,最终连自己的亲人都躲着他,连见都不愿意见一面。那么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悲剧?是否就是于勒的错呢?
  学生经过情境的追问,分析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这个金钱横流的社会。由此,学生得到结论,人情淡漠的社会现实,才是悲剧的始作俑者,而无论是于勒,还是若瑟夫一家人,其实都是社会大染缸中的受害者。
  通过情境,学生借着情境设置问题,并循着问题的脉络,解读作品,分析作品的人文意涵,由此使得自己作品解读的能力获得发展,也获得个性解读文本的方法。
  四、再创情境,留下探究空间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并没有真正的结束,好的课堂模式仅仅是阅读的开始。通过课堂的教学过程,学生获得对文本的理解之后,将会以此为契机,重新展开探索,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深入挖掘,并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从情境的再创设这个出发点入手,给学生一个探究的空间,使其将语文教学的触角延伸到更广泛的视野中去。
  如教学《孔乙己》后,我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读到了孔乙己的可悲和可怜,还有可笑,并写出了对孔乙己的批判类评价。也有学生写出了对孔乙己所处社会的愤怒,以及对人们麻木精神的愤怒。
  再造情境是学生学习的延伸和拓展,也是大语文观所倡导的理念所在。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比较。通过各种方法,再造情境,将课堂教学引向深入,使学生获得独到的见解。
  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过程,不同阶段创设情境的方法不同,设置情境的用意也不尽相同,这正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的。
其他文献
我国的初中英语教学中,英语的词汇教学存在低效现象,很多教师都不重视学生的词汇量积累,进而影响到了英语教学中其他内容的教学实施,如阅读教学、听力教学等。在“英语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推动下,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也开始注重对学生进行词汇教学。然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何做好词汇方面的教学工作,是每一位英语老师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主要对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几条合理建议。  一、概述
刚接触英语的初中学生普遍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语音语调不准确、语法不扎实、词汇量不足、语言表达能力差等,甚至会逐渐对英语产生抵触和厌烦情绪。新课程改革强调发展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对此,初中英语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中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而忽略学生语言技能的现象,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和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技能,真正构建以发展学生语言技能为教学目的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一、明确教学任
角色扮演在现今的英语会话教学当中是比较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正处在英语学习阶段的初中生来说,角色扮演可以极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快更有效地掌握学习重点。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会话教学当中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一、会话教学模式  1. 会话教学目的  在教育与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外语应用日益频繁,初中是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交互能力,听力与口语所组成的会话
在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合作学习,指是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在教学之中应用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其基本特征体现为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交流。可以说,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们非常关注的一种教学模式,那么,初中英语课堂中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
质疑式教学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平等对话的重要途径。斯滕伯格认为“进行对话教学有许多方式,鼓励学生发问是最好的一种”。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这一要求为一线教师实施质疑式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然而,我们平时所看到的现象是教师所“讲”与学生所“需”脱节,学生所“听”与心中所“疑”脱节。就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善于就
情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在促进因素,对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积极的学习情感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成效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良好的情感对于优化教学氛围、教学手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一、创设和谐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生的心思细腻、思维敏捷,对于外界的变化也更为敏感。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和谐温馨、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能够成为学生更加投入语文学习的重
现代中学生学习压力大,负担重,近年来,中学生心理问题已成了一个在教育界日益严重的问题。因此,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有效地减轻心理压力,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向与适应性行为,有效应付应激事件已成为当今学校教育的迫切需要。为了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全国各地中小学除了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外,还将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渗透到各个学科,如语文学科就具有特有的辅导功能。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
常言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这句话经常能得到印证,一位好教师往往可以影响和培养一批好学生。而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特别是在一些教学条件相对落后、师资短缺的偏远地区,庸师易得,名师难求。加之传统教学往往是由一名教师担任一到两个班的语文教学,运气好的学生也许能幸运地遇到名师指点迷津,顿开茅塞,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而运气差的学生就只能“众里寻师千百度,那师却在隔壁班”了。要
分层教学是指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学习需求等而将采取的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与素质教育的宗旨相符合,即为了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并体现出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依照新课标的要求,通过分层教学法达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并使学生获得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更多的语文知识。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具体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教学责无旁贷的义务。针对初中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兴趣不是很浓的现象,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要像雨露滋润禾苗似的那样无声、无私。如何实现语文教学实践的雨露滋润,笔者有以下几种看法,仅供参考。  一、雨露滋润的语文教学要求学习情境要适应学生  情境教育不仅是热闹的课堂教学,还应是教师关爱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情与为学生所设计的学习活动的境高度融洽。语文教学需要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