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4-153-01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综合评价方式,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潜能。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新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与提高的过程,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使每个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成长中的学生,对别人的评价十分敏感。由于课程教学对学生评价是公开的、面对面的,因而学生思想感触大,学生对评价产生强烈的内心体验。这时,恰当的评价会促使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程度,帮助学生自我认识并及时调整方向和行为方式,以激发学习热情,唤起更强的自信心,使他们朝着既定的学习目标不断进取。相反,不恰当的评价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对教师和学习产生厌烦和敌对情绪。因此,体育课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运用评价语言,促进学生发展,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分述如下:
一、真诚的评价语言。
教师热爱学生,希望学生获得成功,并且这种期待是发自内心的,那么,教师给予积极肯定、帮助,指导的真诚评价时,学生能感受到教师的无比关怀,从内心接受教师的爱心和帮助,以至做出相应的努力,把内心潜能激发出来,那么他们就能达到教师所期待的目标。例如,我在上跨越式跳高时,一名学生因个体差异始终在这个高度上跳不过去。我鼓励道:“真可惜!刚才就是摆动腿没有摆动起来,努力一下,摆动腿摆高一点,动作就完成了!当横杆又一次落地后,我又道:“来!别气馁,再试几次准行!”同时让跳得最好的同学与他一块跳,该学生通过规范的动作和了解来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并找出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使其加强对正确动作的印象,逐步找到了动作感觉,最终完成了任务,并启发了其他同学。教师在学生发展中不仅要成为促进者和引导者,更应该是学生成长中的放大镜,耐心细致地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适时运用评价语言,让学生充满自信地去展示。
二、实事求是的评价语言。
教师的评价语言一定要防止笼统模糊、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倾向,评价学生时,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前提,用好词语和语气,做到实事求是,把握好尺度。如果教师不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有时反而会产生负面影响。在学生对技术尚未掌握或进步时,教师对学生采用不切实际的语言评价,不但没有实现激励的促进作用,反而会出现“牵强、造作”的尴尬局面。如有位老师在教学篮球学习时,对甲学生说:“做得好,不错。”对乙学生说:“好,努力!”对丙学生说:“你真棒!”“你真厉害”等等,几乎把所有的学生表扬评价了一番。教师的这种评价笼统而模糊,很难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正误,此外,还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难以让他们自我反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评价应注意客观、真实,并不是盲目的放纵学生,做得不好就要提出。客观评价学生的不足,特别是态度、行为,不仅有利于学生客观认识自己,调整课堂学习的态度和习惯,同时也可以使其他学生得到相应的教育。如我在教学鱼跃前滚翻练习时,有位学生整个滚翻做得很到位,但腾空高度不够,是因为没有摆臂,直接蹬地,我在评价中指出:某某同学滚翻团身“紧”,做得很漂亮,但要注意起始动作双臂应该是由下至上摆向前上方,并和蹬地结合起来,下次注意摆臂,提高腾空高度。这样的评价,实事求是的指出了学生动作上的不足,同时也做了正确性的指导,使学生既明白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又纠正了自己的失误。
三、激励性的评价语言。
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激励性语言,应该有启发性、引导性、创新性。要善于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学习兴趣的培养上,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心态之中。如在上课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不高的情况下,我小声问前面几个学生:“我们班有自己的口号吗?”学生回答:“有!”我问:“是什么?能不能让老师知道?”学生:“团结协作,努力拼搏,争创佳绩!”我接着说:“那你们集体连续喊两次,我给你们起个头。”“团结协作——预备——起。”我故意提高了嗓门。这时,那些不注意听讲的学生不知道教师要干什么,但出于好奇不得不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这就是课堂激励性用语的启发性、引导性。再如,我继续说:“你们的信心能不能让操场所有的人都能知道?喊出我们的气势,喊出我们的青春!能不能?”我再一次提高了嗓门。这就是课堂激励性语言的鼓动性。
四、因势利导的评价语言
新课程提倡个性化的学习,自然会让学生产生多元反应,因此评价语言要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传授和引导。如我在上一节50米快速跑教学课上,一个学生突然问:“老师,我可以横着跑吗?”随之而来的是同学们的哄堂大笑。“我喜欢横着跑!——螃蟹就是横着跑的,而且跑得很快,既然螃蟹能横着跑,为什么我不能横着跑呢?”又是哄堂大笑。望着这个调皮的学生,我转身对同学们说:“这位同学平时注意观察生活,我们的确可以横着跑,只不过这种跑的方法没有直跑跑得快,但在篮球和排球比赛中经常用到。第二轮我们的比赛横着跑,好不好?”学生们对这一提议特别感兴趣,有的还尝试着做投蓝的动作,有的甚至还模仿起了螃蟹的样子,课堂气氛活跃极了。这样的评价肯定了这位学生的想法很有创意,然后再通过引导、练习,拓展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动作的正确认识。因此,要充分利用评价语言的导向作用,及时引导学生。
新的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思想与方法,教师要认真研究并有效实施新课程评价,努力使课程评价走出单一、僵化、机械的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丰富多彩的个性。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综合评价方式,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潜能。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新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与提高的过程,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使每个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成长中的学生,对别人的评价十分敏感。由于课程教学对学生评价是公开的、面对面的,因而学生思想感触大,学生对评价产生强烈的内心体验。这时,恰当的评价会促使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程度,帮助学生自我认识并及时调整方向和行为方式,以激发学习热情,唤起更强的自信心,使他们朝着既定的学习目标不断进取。相反,不恰当的评价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对教师和学习产生厌烦和敌对情绪。因此,体育课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运用评价语言,促进学生发展,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分述如下:
一、真诚的评价语言。
教师热爱学生,希望学生获得成功,并且这种期待是发自内心的,那么,教师给予积极肯定、帮助,指导的真诚评价时,学生能感受到教师的无比关怀,从内心接受教师的爱心和帮助,以至做出相应的努力,把内心潜能激发出来,那么他们就能达到教师所期待的目标。例如,我在上跨越式跳高时,一名学生因个体差异始终在这个高度上跳不过去。我鼓励道:“真可惜!刚才就是摆动腿没有摆动起来,努力一下,摆动腿摆高一点,动作就完成了!当横杆又一次落地后,我又道:“来!别气馁,再试几次准行!”同时让跳得最好的同学与他一块跳,该学生通过规范的动作和了解来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并找出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使其加强对正确动作的印象,逐步找到了动作感觉,最终完成了任务,并启发了其他同学。教师在学生发展中不仅要成为促进者和引导者,更应该是学生成长中的放大镜,耐心细致地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适时运用评价语言,让学生充满自信地去展示。
二、实事求是的评价语言。
教师的评价语言一定要防止笼统模糊、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倾向,评价学生时,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前提,用好词语和语气,做到实事求是,把握好尺度。如果教师不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有时反而会产生负面影响。在学生对技术尚未掌握或进步时,教师对学生采用不切实际的语言评价,不但没有实现激励的促进作用,反而会出现“牵强、造作”的尴尬局面。如有位老师在教学篮球学习时,对甲学生说:“做得好,不错。”对乙学生说:“好,努力!”对丙学生说:“你真棒!”“你真厉害”等等,几乎把所有的学生表扬评价了一番。教师的这种评价笼统而模糊,很难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正误,此外,还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难以让他们自我反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评价应注意客观、真实,并不是盲目的放纵学生,做得不好就要提出。客观评价学生的不足,特别是态度、行为,不仅有利于学生客观认识自己,调整课堂学习的态度和习惯,同时也可以使其他学生得到相应的教育。如我在教学鱼跃前滚翻练习时,有位学生整个滚翻做得很到位,但腾空高度不够,是因为没有摆臂,直接蹬地,我在评价中指出:某某同学滚翻团身“紧”,做得很漂亮,但要注意起始动作双臂应该是由下至上摆向前上方,并和蹬地结合起来,下次注意摆臂,提高腾空高度。这样的评价,实事求是的指出了学生动作上的不足,同时也做了正确性的指导,使学生既明白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又纠正了自己的失误。
三、激励性的评价语言。
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激励性语言,应该有启发性、引导性、创新性。要善于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学习兴趣的培养上,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心态之中。如在上课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不高的情况下,我小声问前面几个学生:“我们班有自己的口号吗?”学生回答:“有!”我问:“是什么?能不能让老师知道?”学生:“团结协作,努力拼搏,争创佳绩!”我接着说:“那你们集体连续喊两次,我给你们起个头。”“团结协作——预备——起。”我故意提高了嗓门。这时,那些不注意听讲的学生不知道教师要干什么,但出于好奇不得不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这就是课堂激励性用语的启发性、引导性。再如,我继续说:“你们的信心能不能让操场所有的人都能知道?喊出我们的气势,喊出我们的青春!能不能?”我再一次提高了嗓门。这就是课堂激励性语言的鼓动性。
四、因势利导的评价语言
新课程提倡个性化的学习,自然会让学生产生多元反应,因此评价语言要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传授和引导。如我在上一节50米快速跑教学课上,一个学生突然问:“老师,我可以横着跑吗?”随之而来的是同学们的哄堂大笑。“我喜欢横着跑!——螃蟹就是横着跑的,而且跑得很快,既然螃蟹能横着跑,为什么我不能横着跑呢?”又是哄堂大笑。望着这个调皮的学生,我转身对同学们说:“这位同学平时注意观察生活,我们的确可以横着跑,只不过这种跑的方法没有直跑跑得快,但在篮球和排球比赛中经常用到。第二轮我们的比赛横着跑,好不好?”学生们对这一提议特别感兴趣,有的还尝试着做投蓝的动作,有的甚至还模仿起了螃蟹的样子,课堂气氛活跃极了。这样的评价肯定了这位学生的想法很有创意,然后再通过引导、练习,拓展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动作的正确认识。因此,要充分利用评价语言的导向作用,及时引导学生。
新的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思想与方法,教师要认真研究并有效实施新课程评价,努力使课程评价走出单一、僵化、机械的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丰富多彩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