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批改是小学写作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把握好这一环节,对于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有极大的作用。我认为以下几种方法是卓有成效的。
一、冷热法
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由于其作文经常获得教师的好评和同学的赞扬,心中往往产生骄傲之情,写作态度也日渐轻狂。对于这类学生必须泼冷水使其清醒、冷静,这就是所谓的“冷”。比如一学生在《明湖美景》中写道:“一进明湖便有一股芳香扑面而来,直沁人心脾,随处可见百花争艳、芳草鲜美的景色。彩蝶在花丛中飞舞,小鸟在树枝上鸣唱,鱼儿在湖里悠哉游哉。耳畔送来阵阵游人的欢声笑语,好一派盎然的春意,让人心旷神怡……”这位小作者似乎写得蛮得意,有必要泼一点冷水。我的点评为:“这部分写景状物的内容只写出了大多数景点在春天里的共性,没写出其个性,难道平时你喜欢看那种千篇一律式的文章吗?”后经该生修改,写出了明湖不仅大而美,而且是自然景物与人造设施相得益彰的个性,成为一篇佳作。以上这种响鼓要用重槌敲的批改思路可称之为“热则冷之”。而对于另一类写作质量比较差的学生则相反,批改的思路应为“冷则热之”。因为这类学生写作的水平长期偏低,已失去了对作文的热情和自信心。教师如能很好地利用评价——批改这一重要手段,唤起学生的写作热情,激发出学生的写作兴趣,那么他们的作文水平必定会有提高。针对这类学生中的不同情况,具体做法也应有所不同。如一篇作文写得平平淡淡,其中还有一定数量的错别字与病句,过渡也不自然,小毛病不少,但从总体上看, 还像一篇完整的作文,则给予“习作写得有头有尾,主体部分清楚”等一类肯定的评语。如一篇作文从总体上看连这样的质量也达不到的话,那么就从作文的局部——段来寻找其成功之处,给某一段以较高的评价,可用:“本段记叙较具体,描写较生动”;“本段写得条理清楚,用词恰当”等评语。使他们迸发出写作的热情,让他们在获得低层面上的喜悦后,获得高一层次的成功。
二、面批法
作为一般常用的书面批改法,尽管教师常常费尽心思,力图指正学生习作中的问题,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但教师良苦用心的批改未必会被每一个学生真正理解。因此,作为书面批改形式的补充——当着学生的面,对其作文进行边分析边批改的面批法,虽然费时费力,但效果明显,也是十分必要的。而对于这种面批法,学生也是十分欢迎的。因为他们觉得受益良多,进步快。面批法在实施时,有两种做法:
(1)一对一,即一个教师对一个学生。采用这种做法,教师可以对某一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毛病——大至篇章结构,小到词句标点全面进行诊治,在批改中师生可以直接对话。在对话过程中,教师能从中了解学生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原始动机,批改就可以更有针对性,更为恰当。而学生在平等对话中,能在阐述自己的思想中发展个性,让个性趋于优良化。
(2)一对几,即一个教师对几个学生。采用这种做法,教师应事先把全体学生写作中表现出来的毛病进行分类,然后分批集中进行批改(每批以四、五个学生为宜)。这种批改方式,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对教师的批改能牢记于心,以后不再重犯类似的毛病。当然,批改的着重点对每一个学生来说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缺点克服了,别的缺点还存在,或出现新的缺点。因此,过一阶段要重新排列组合,进行新一轮的分类面批,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三、学生互改,分层建构
(1)学生互批。让学生互相修改也是一种很好的批改方法。这样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其他同学的作文,多了相互交流的机会。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对写作的基本要求会理解得越来越深刻。①通过朗读,发现句子不通、停顿不当、乱用标点、字迹含糊、错别字等毛病;②反复阅读,找到文章结构、材料组织、内容中心、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方面的问题;③写好评语,注意眉批与总评的结合,先写眉批再写总评。
(2)小组批改:四个人一个小组,围坐在一起,轮流执笔,共同讨论,逐一批改四人作文。先疏通文句,然后按老师要求评论优劣,写出评语。评语内容分为“常规内容”和“特定内容”。“常规内容”是每次作文都应有的共同性内容,如主题正确、语言通顺、层次清楚、书写整洁等。“特定内容”指教师根据每次作文的不同特点所提的不同要求。如写说明文时,就要求写上:①内容、语言是否符合说明文特点;②说明是否清楚、具体;③说明顺序是否合理。批改后,要签上批改者姓名,以示负责,也便于教师检查。有时,还要填写“作文批改报告单”,报告单内容有下列几项:①作文题目;②批改小组人员;③共同的优缺点;④值得老师表扬的地方;⑤值得大家引以为戒的问题;⑥典型的错字、病句。教师可以根据报告单内容检查自改情况并讲评。
第一次批改就只针对第一条要求进行,如果作文格式正确了就写批语:格式正确。以后每次批改就增加一条要求。五篇文章批下来,每位学生都能围绕这五个要求写出批语了。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批改技巧,就依次增加要求: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所选材料是否真实、典型;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至少要找出同学作文的三个优点,提一个建议。六年级,学生作文已有一定水平,也积累了较多的批改经验,可提出以下要求:布局、过渡、照应。
互相交换批改更有利于刺激学生思考,令学生有被“确认”、被“接受”和被“欣赏”的感受,而这种被认同和赞赏的感受会转化成一种“自我改善”“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从而更好地激励孩子学好作文。
以学生批改为中心的作文批改方法,在作文方面具有非同寻常效果,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提高了学生作文能力。其二是减轻了教师负担。教师基本上从批改作文的沉重而无效的劳动中解放了出来,从而可以更多的精力从事其他更重要的工作。
四、自我圈改,激励积累
词汇贫乏是学生作文不生动的一个常见原因。为了让学生作文的语言更优美,很多老师让学生背诵好词好句,可学生能背以致用的却不多。自我圈改法就是能触及学生积累需要的一种批改方法。
自我圈改法就是在每次修改时,让学生边读边用红笔圈划出作文中用得比较好的词句。好词用小圆圈标出,而好句则用波浪线划出。再根据好词好句的多少给自己打“积累分”。一个好词的运用加一分,一个好句的出现则加两分。老师在学生自改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并整体评价。
宝剑锋从磨砺出,这些批改方法教师如能够坚持不懈地应用在自己的作文教学中,那么定会有梅花盛开、清香溢满的令人醉心的局面的。
一、冷热法
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由于其作文经常获得教师的好评和同学的赞扬,心中往往产生骄傲之情,写作态度也日渐轻狂。对于这类学生必须泼冷水使其清醒、冷静,这就是所谓的“冷”。比如一学生在《明湖美景》中写道:“一进明湖便有一股芳香扑面而来,直沁人心脾,随处可见百花争艳、芳草鲜美的景色。彩蝶在花丛中飞舞,小鸟在树枝上鸣唱,鱼儿在湖里悠哉游哉。耳畔送来阵阵游人的欢声笑语,好一派盎然的春意,让人心旷神怡……”这位小作者似乎写得蛮得意,有必要泼一点冷水。我的点评为:“这部分写景状物的内容只写出了大多数景点在春天里的共性,没写出其个性,难道平时你喜欢看那种千篇一律式的文章吗?”后经该生修改,写出了明湖不仅大而美,而且是自然景物与人造设施相得益彰的个性,成为一篇佳作。以上这种响鼓要用重槌敲的批改思路可称之为“热则冷之”。而对于另一类写作质量比较差的学生则相反,批改的思路应为“冷则热之”。因为这类学生写作的水平长期偏低,已失去了对作文的热情和自信心。教师如能很好地利用评价——批改这一重要手段,唤起学生的写作热情,激发出学生的写作兴趣,那么他们的作文水平必定会有提高。针对这类学生中的不同情况,具体做法也应有所不同。如一篇作文写得平平淡淡,其中还有一定数量的错别字与病句,过渡也不自然,小毛病不少,但从总体上看, 还像一篇完整的作文,则给予“习作写得有头有尾,主体部分清楚”等一类肯定的评语。如一篇作文从总体上看连这样的质量也达不到的话,那么就从作文的局部——段来寻找其成功之处,给某一段以较高的评价,可用:“本段记叙较具体,描写较生动”;“本段写得条理清楚,用词恰当”等评语。使他们迸发出写作的热情,让他们在获得低层面上的喜悦后,获得高一层次的成功。
二、面批法
作为一般常用的书面批改法,尽管教师常常费尽心思,力图指正学生习作中的问题,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但教师良苦用心的批改未必会被每一个学生真正理解。因此,作为书面批改形式的补充——当着学生的面,对其作文进行边分析边批改的面批法,虽然费时费力,但效果明显,也是十分必要的。而对于这种面批法,学生也是十分欢迎的。因为他们觉得受益良多,进步快。面批法在实施时,有两种做法:
(1)一对一,即一个教师对一个学生。采用这种做法,教师可以对某一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毛病——大至篇章结构,小到词句标点全面进行诊治,在批改中师生可以直接对话。在对话过程中,教师能从中了解学生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原始动机,批改就可以更有针对性,更为恰当。而学生在平等对话中,能在阐述自己的思想中发展个性,让个性趋于优良化。
(2)一对几,即一个教师对几个学生。采用这种做法,教师应事先把全体学生写作中表现出来的毛病进行分类,然后分批集中进行批改(每批以四、五个学生为宜)。这种批改方式,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对教师的批改能牢记于心,以后不再重犯类似的毛病。当然,批改的着重点对每一个学生来说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缺点克服了,别的缺点还存在,或出现新的缺点。因此,过一阶段要重新排列组合,进行新一轮的分类面批,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三、学生互改,分层建构
(1)学生互批。让学生互相修改也是一种很好的批改方法。这样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其他同学的作文,多了相互交流的机会。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对写作的基本要求会理解得越来越深刻。①通过朗读,发现句子不通、停顿不当、乱用标点、字迹含糊、错别字等毛病;②反复阅读,找到文章结构、材料组织、内容中心、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方面的问题;③写好评语,注意眉批与总评的结合,先写眉批再写总评。
(2)小组批改:四个人一个小组,围坐在一起,轮流执笔,共同讨论,逐一批改四人作文。先疏通文句,然后按老师要求评论优劣,写出评语。评语内容分为“常规内容”和“特定内容”。“常规内容”是每次作文都应有的共同性内容,如主题正确、语言通顺、层次清楚、书写整洁等。“特定内容”指教师根据每次作文的不同特点所提的不同要求。如写说明文时,就要求写上:①内容、语言是否符合说明文特点;②说明是否清楚、具体;③说明顺序是否合理。批改后,要签上批改者姓名,以示负责,也便于教师检查。有时,还要填写“作文批改报告单”,报告单内容有下列几项:①作文题目;②批改小组人员;③共同的优缺点;④值得老师表扬的地方;⑤值得大家引以为戒的问题;⑥典型的错字、病句。教师可以根据报告单内容检查自改情况并讲评。
第一次批改就只针对第一条要求进行,如果作文格式正确了就写批语:格式正确。以后每次批改就增加一条要求。五篇文章批下来,每位学生都能围绕这五个要求写出批语了。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批改技巧,就依次增加要求: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所选材料是否真实、典型;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至少要找出同学作文的三个优点,提一个建议。六年级,学生作文已有一定水平,也积累了较多的批改经验,可提出以下要求:布局、过渡、照应。
互相交换批改更有利于刺激学生思考,令学生有被“确认”、被“接受”和被“欣赏”的感受,而这种被认同和赞赏的感受会转化成一种“自我改善”“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从而更好地激励孩子学好作文。
以学生批改为中心的作文批改方法,在作文方面具有非同寻常效果,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提高了学生作文能力。其二是减轻了教师负担。教师基本上从批改作文的沉重而无效的劳动中解放了出来,从而可以更多的精力从事其他更重要的工作。
四、自我圈改,激励积累
词汇贫乏是学生作文不生动的一个常见原因。为了让学生作文的语言更优美,很多老师让学生背诵好词好句,可学生能背以致用的却不多。自我圈改法就是能触及学生积累需要的一种批改方法。
自我圈改法就是在每次修改时,让学生边读边用红笔圈划出作文中用得比较好的词句。好词用小圆圈标出,而好句则用波浪线划出。再根据好词好句的多少给自己打“积累分”。一个好词的运用加一分,一个好句的出现则加两分。老师在学生自改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并整体评价。
宝剑锋从磨砺出,这些批改方法教师如能够坚持不懈地应用在自己的作文教学中,那么定会有梅花盛开、清香溢满的令人醉心的局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