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文本,培养学生解读能力

来源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ia69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阶段,阅读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能够让学生更加流畅地开展阅读學习活动。所以,在目前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创建问题引导、合作分析、角色扮演,以及建构情境等策略,依托文本,促进学生解读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文本;小学语文;解读能力
  对阅读进行学习就是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解读的过程,但是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阅读时,都只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一味地为学生渗透阅读技巧,带领学生分析文本,很少对学生进行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以至于学生在离开课堂之后,并不具备对文本进行自主分析的能力。所以,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组织学生学习语文阅读时,教师应当主动地改善以往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以阅读主体的身份去分析文本,从而助力学生解读能力的成长。
  一、问题引导,层层分析文本
  问题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有效连接点。在开展文本阅读活动中,教师以问题作为媒介,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解读,能够让学生在明确的方向指引下,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找到文章中有价值的部分,从而发展学生文本探究能力、自主分析能力。所以,在目前的语文阅读课程中,教师也应当重视问题的应用,主动地结合文本的内容向学生设定探究性质的问题,以便在颠覆传统语文课堂中,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层层分析。
  例如,在《猎人海力布》这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将问题贯穿在课堂的始终,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在课堂一开始,教师先根据文本的题目,向学生提出“猎人海力布是谁?他做了什么事呢?”等问题,让学生对文本内容产生好奇心,从而主动地展开阅读活动。在学生了解了文章中主要描述的故事内容后,教师再向学生提出“海力布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海力布为什么要将宝石以及秘密告诉其他人呢?”等问题,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细节进行细致的分析,使得学生在分析出海力布的性格特点以及文章情节中,真正地读懂文本,提高自身的解读能力。
  由此看出,问题可以成为学生开启自主学习活动的钥匙。在组织学生进行文本阅读时,教师以问题为媒介指引学生的思考,能够强化学生的思维结构,有效发展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二、合作分析,共享解读思路
  每一个学生的想法都是独特的,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后,学生会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产生不同的阅读体会,同时,由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经历不同,因此学生的阅读素养和文本解读能力也千差万别。所以,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教师也要组织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对文本进行分析,以便在共同分享经验中,交流阅读分析的技巧,从而在广开言路中听取他人的建议,逐步促进自身文本解读能力的发展。
  比如,在《落花生》一课中,教师就可以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分析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指出哪些学生具有较强的文本解读能力,哪些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较为一般。随后,教师以优势互补作为分组的原则,安排各个小组中的合作学习人员。在分好组后,教师根据本篇文章中蕴含的哲理,向学生提出“文章中描述了一个怎样的道理呢?”的合作探究任务。之后,教师为学生预留自主思考的时间,让学生结合自身的阅读思维,对文章中的深刻哲理进行分析。在学生获得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再为学生搭建相互交流的平台,促使学生在小组中与他人一起共享自己的想法,并阐述自己产生这一想法的原因,以便学生在相互交流经验中可以实现解读能力的有效发展。
  可以看出,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素养,为学生搭建合作学习的平台,能够让学生从他人的阅读分析经验中获取养分,从而提升自身进行文本分析的能力。
  三、角色扮演,深入文本之中
  文本的教学不单单是让学生对文本中的语言和写作手法进行分析,同时包含对文本中的情感进行体会和感悟,然而,在以往的文本教学中,都是教师直接为学生解读其中的情感,以至于学生无法依托文本,自主进行文本中情感的分析。所以,为了强化学生的情感解读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情感进行自读自悟,以此来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提高学生的阅读感受。
  比如,在《慈母情深》这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深入主人公的内心,从而强化对文本中主人公的情感感知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先组织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使得学生了解文本的故事情节,以及主要人物。随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人物角色的分配,并以文本为剧本展开角色扮演。在学生亲身演绎课本角色时,学生能够真正地与“母亲”“我”融为一体,感受母子之间的亲情流动。此外,通过角色扮演的活动,学生也能够在重现故事情节的过程中抓住更多的细节,体会母亲的善良和爱子情深,以及作者对母亲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不难看出,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走进课本之中,不仅能够增强在文本解读课堂上的参与感,同时能够真正地站在主人公的角度理解文本之中的情感流动,从而提高对文章中情感的解读效果。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离不开文本本身,因此,在未来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当抓住文本的特点,主动地从多个角度出发进行教学活动的优化设计,以便在创新文本阅读教学体系中,真正地助力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君.从解读“你美丽的倒影”谈我对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的想法[J].华夏教师,2019(07):40-41.
  [2]马文英.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9):252.
  [3].感悟文本价值  在厚积中薄发——小学语文教材解读中的行动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3(05):11.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企业的快速扩张,给水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本文以梁平区龙溪河流域为例,研究分析工业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在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借助课文教学,引导学生在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过程中,提升语文思维水平,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众所周知,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识字教学,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照“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内在语文学习规律来开展教学。换言之,识字教学要和课文学习结合起来,通过理解课文这个识字平台,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朗读理解中夯实识字教学,为课文学习
“生活即教育”“民主教育”“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运用陶行知教育理念,可以构建小学音乐活力课堂,增强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结合陶行知教育思想,探索小学音乐活力课堂的构建策略,引导学生感悟音乐的美好,促进学生开展深度音乐学习,让音乐课堂充满活力。  一、渗透生活化理念,让生活勾连音乐学习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身边的
“停课不停学”在特殊时期保障了师生的生命安全,又保证教育的正常开展。在白衣战士们奋勇而出的时候,教师们也积极投入到新的教学模式中。  一、线上教育模式智慧化,保驾护航  我校英语组为保障英语教学的正常开展,采用了线上教育加智慧平台并用的模式,为学生的學习保驾护航。  (一)微信群课表早公布,心中有数  为让家长在疫情期间对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清晰明了,每周末由各年级备课组长提前制定好教学进度,将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