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培养学生的能力,我在教学中研究出符合新的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实施有效预习,互动探究,点拔精讲,交流评估,借助多媒体或电子白板。经过实践检验,效果显著,提高了教学效率,实现了高效课堂。
关键词: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互动探究;教学效率;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1)01-0080-01
为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加快推进素质教育,必须采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技术和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高效课堂,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出并经过实践的检验、效果显著、符合新的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
一 有效预习
课前预习就是让学生以已经掌握的知识为基础,依据教材的提示,通过自己的感知、理解、分析、判断、想象等心智活动。通过预习可以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理念,切实提高学生能力。而有效的预习必须明确的目标,即对于下个课时的内容要明确让学生通过预习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掌握哪些内容。预习提纲的设计要着眼于课标和教材,从基础内容人手,根据学生的情况,注重知识的类比、迁移,联系,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例如八年级《力》这一节预习目标设计如下:(1)知道什么是力,会画出力的示意图。(2)通过自己在家探究,初步知道力的三要素。(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4)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样的设计既能帮助学生把握重点,使其胸有成竹,又隐形要求学生通读教材,避免其仅凭兴趣阅读,更便于学生对照标准自主评价预习成果。
二 互动探究
在知识积累迅猛增加的今天,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人类积累的主要知识都传授给学生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在初中物理实验中,比较普遍的实验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教师要善于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来进行教学,精心设计科学研究方法的教学过程。根据初中生的认知特点,教师教育方法要具有层次性。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例如在学习压强一节时,先让学生用两手心用力挤压两腮,并逐渐增大压力体会腮的感觉,再换用一个手指用同样的力挤压两腮,体会两腮的感觉,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根据上面实验体会做出猜想,避免了猜想时的盲目性。接着让学生讨论要验证猜想是否正确时应用的方法是什么?学生很容易得出此实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此时再提出:用什么方法显示出压力的作用效果呢?学生经过讨论就可以得出根据被压物体的凹陷程度、疼痛程度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即转换法。在学生明确实验方法后鼓励学生自己挑选实验器材,或用不同的实验方法探究,然后得出结论,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 点拨精讲
物理重在理解,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就要求教师不能满堂灌,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探究、交流时间。教师必须在课下精心准备好重点突出的教学方案和教学难点的突破方案,在课堂上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精讲点拨,突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在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学生采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通过探究得出了结论: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如果此时直接给出压强的定义,有点太牵强、生硬,学生很难理解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可以这样设计:教师在学生探究得出上面结论时给出实例,并提出疑问:当压力、受力面积都不相等时,该如何比较压力作用效果呢?给学生足够时间思考、分析、讨论,此时点拨学生:能否还用比较相同面积上的压力的大小或用相同的压力下比较受力面积大小的方法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呢?学生很自然会认识到可以用F/S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即用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力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然后再给出压强的定义。这样处理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压强的定义,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对知识的形成过程清晰透彻,达到质的飞跃。
四 交流评估
在给学生们实验探究的机会后要让学生有充分展示成果的机会,因为当自己的成果得到其他同学或老师的赞扬时,他们会有更多新奇的思想和更强的求知欲;还要允许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经历些错误,因为纠正错误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动纠错能力的过程;鼓励学生去尝试实现新的想法,尝试一些与众不同的事物,不管它是多么离奇和不近正题,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创新性,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学生探究得出结论之后,让学生反思:(1)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2)探究过程中遇到了问题了吗?是否得到了解决?是如何解决的?(3)在实验中有什么新的发现?
教师在最后检验知识是否掌握时设计的题目要新颖,方法要独特,要切中要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例如检验压强计算掌握情况时可进行如下设计:小明是九年级的一名学生,学习压强知识后,想了解自己骑车上学时车对路面压强是多少?于是他测出车的质量约20kg,行驶中每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大约为5em2。于是小明进行了如下计算:
20kg=200N S=5cm2 p=G/S=200N/5cm2=-40Pa
答:车对地面的压强为40Pa
他的计算过程正确么?如果不对,错在哪?
教学过程中不是按一般的方法让学生根据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进行计算,而是让学生找出所给的计算过程中的错误,并讨论错误之处如何改进。这样处理效果很好,学生对质量与重力的区别印象更深,计算的过程单位的换算更注意,对地面的压力考虑完整不再丢失,易错点得到了及时的强调和更正。
另外实现高效课堂还必须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新的教学模式中的作用。第一,借助于多媒体的帮助,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把文字、声音、动画等材料融为一体;向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扩大课堂信息容量,为自主探究学习提供条件。第二。有条件的学校已经使用电子白板,交互式电子白板是当前课堂教学环境中包括数字电子、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和视频等技术的最佳集成者,教师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任意选择“白板”、“黑板”或“蓝板”等模式授课,能使学生随时复习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了帮助。
作者简介:
马爱香,女,1964年11月出生,2010年获得焦作市优质课一等奖。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学研究
关键词: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互动探究;教学效率;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1)01-0080-01
为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加快推进素质教育,必须采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技术和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高效课堂,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出并经过实践的检验、效果显著、符合新的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
一 有效预习
课前预习就是让学生以已经掌握的知识为基础,依据教材的提示,通过自己的感知、理解、分析、判断、想象等心智活动。通过预习可以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理念,切实提高学生能力。而有效的预习必须明确的目标,即对于下个课时的内容要明确让学生通过预习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掌握哪些内容。预习提纲的设计要着眼于课标和教材,从基础内容人手,根据学生的情况,注重知识的类比、迁移,联系,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例如八年级《力》这一节预习目标设计如下:(1)知道什么是力,会画出力的示意图。(2)通过自己在家探究,初步知道力的三要素。(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4)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样的设计既能帮助学生把握重点,使其胸有成竹,又隐形要求学生通读教材,避免其仅凭兴趣阅读,更便于学生对照标准自主评价预习成果。
二 互动探究
在知识积累迅猛增加的今天,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人类积累的主要知识都传授给学生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在初中物理实验中,比较普遍的实验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教师要善于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来进行教学,精心设计科学研究方法的教学过程。根据初中生的认知特点,教师教育方法要具有层次性。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例如在学习压强一节时,先让学生用两手心用力挤压两腮,并逐渐增大压力体会腮的感觉,再换用一个手指用同样的力挤压两腮,体会两腮的感觉,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根据上面实验体会做出猜想,避免了猜想时的盲目性。接着让学生讨论要验证猜想是否正确时应用的方法是什么?学生很容易得出此实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此时再提出:用什么方法显示出压力的作用效果呢?学生经过讨论就可以得出根据被压物体的凹陷程度、疼痛程度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即转换法。在学生明确实验方法后鼓励学生自己挑选实验器材,或用不同的实验方法探究,然后得出结论,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 点拨精讲
物理重在理解,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就要求教师不能满堂灌,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探究、交流时间。教师必须在课下精心准备好重点突出的教学方案和教学难点的突破方案,在课堂上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精讲点拨,突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在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学生采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通过探究得出了结论: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如果此时直接给出压强的定义,有点太牵强、生硬,学生很难理解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可以这样设计:教师在学生探究得出上面结论时给出实例,并提出疑问:当压力、受力面积都不相等时,该如何比较压力作用效果呢?给学生足够时间思考、分析、讨论,此时点拨学生:能否还用比较相同面积上的压力的大小或用相同的压力下比较受力面积大小的方法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呢?学生很自然会认识到可以用F/S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即用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力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然后再给出压强的定义。这样处理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压强的定义,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对知识的形成过程清晰透彻,达到质的飞跃。
四 交流评估
在给学生们实验探究的机会后要让学生有充分展示成果的机会,因为当自己的成果得到其他同学或老师的赞扬时,他们会有更多新奇的思想和更强的求知欲;还要允许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经历些错误,因为纠正错误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动纠错能力的过程;鼓励学生去尝试实现新的想法,尝试一些与众不同的事物,不管它是多么离奇和不近正题,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创新性,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学生探究得出结论之后,让学生反思:(1)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2)探究过程中遇到了问题了吗?是否得到了解决?是如何解决的?(3)在实验中有什么新的发现?
教师在最后检验知识是否掌握时设计的题目要新颖,方法要独特,要切中要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例如检验压强计算掌握情况时可进行如下设计:小明是九年级的一名学生,学习压强知识后,想了解自己骑车上学时车对路面压强是多少?于是他测出车的质量约20kg,行驶中每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大约为5em2。于是小明进行了如下计算:
20kg=200N S=5cm2 p=G/S=200N/5cm2=-40Pa
答:车对地面的压强为40Pa
他的计算过程正确么?如果不对,错在哪?
教学过程中不是按一般的方法让学生根据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进行计算,而是让学生找出所给的计算过程中的错误,并讨论错误之处如何改进。这样处理效果很好,学生对质量与重力的区别印象更深,计算的过程单位的换算更注意,对地面的压力考虑完整不再丢失,易错点得到了及时的强调和更正。
另外实现高效课堂还必须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新的教学模式中的作用。第一,借助于多媒体的帮助,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把文字、声音、动画等材料融为一体;向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扩大课堂信息容量,为自主探究学习提供条件。第二。有条件的学校已经使用电子白板,交互式电子白板是当前课堂教学环境中包括数字电子、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和视频等技术的最佳集成者,教师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任意选择“白板”、“黑板”或“蓝板”等模式授课,能使学生随时复习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了帮助。
作者简介:
马爱香,女,1964年11月出生,2010年获得焦作市优质课一等奖。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