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实施微创新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5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地理是一门以研究地理环境和现象为主的学科,它具有内容的开放性、形式的多样性、内涵的动态性、价值的社会性以及功能的交叉性等特征。因此,如何将初中地理教学目标贯穿始终,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获取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同时,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需要教师队伍提高业务素质,更需要教师将创新的态度和决心内化于心,付诸实践。特别是如今,微创新已蔓延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在地理教育领域,如何实施微创新已成为各位同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
  对初中生而言,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意愿并不强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之一,因此,创设智慧、和谐、科学的新型课堂,合理开发与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设置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交流平台等都可以作为地理教学中微创新的支点,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有效解决地理学科中的疑难点,实现师生之间知识和经验的共享。
  一、创设智慧、和谐、科学的新型课堂
  传统固然重要,创新势在必行。很多时候,有些教师常常畏惧改革、畏惧创新,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受传统思想的禁锢太深,而是不敢放手,害怕学生做不到、做不好。其实,教师不妨大胆去尝试。
  例如,教学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海陆的变迁》时,就可以巧妙地对本堂课的学习方法进行微创新。在介绍大陆漂移学说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新的学习模式,即教师引领—教师帮助—学生主动,引导学生归纳出大陆漂移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掌握“预测—寻证—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方法,将科学理论从假说到真理的实践过程生动真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深刻领悟到地理现象的神秘和探究地理现象的乐趣。这种课堂学习模式的微创新,赋予了课堂全新的生命力和使命感,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
  二、合理开发、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地理学科综合性很强,与其他学科之间有一定的交叉性和融合性。因此,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秉承一种开放的理念,以研究性学习为依托,有时可以借鉴其他学科有价值的教学方法或思路,深入挖掘身边的各级各类资源或素材,并结合本节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有效地进行取舍和整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既要体现地理课程资源的特色,又要促进学科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发展,取长补短,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真正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例如,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农业》的重难点是“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通过介绍影响农业发展和分布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活动。这样的方法浅显易懂,但是不够生动灵活,学生只是生硬地套用,思想完全被禁锢。其实教师不妨嘗试一下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反例论证法,反例证明宜牧则牧,小组合作举一反三,学习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粮则粮,并进一步通过生活中的案例分析和学以致用,学习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分布的影响,以此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反例论证法,一方面让学生通过错误的例子培养自己的思维意识,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寻找论据、推翻原有命题的过程中享受探究的乐趣。这样的微创新或微探索,既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又让学生在心底深处埋下了环境保护的种子。
  三、设置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交流平台
  近年来,个性化学习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对于个性化学习来说如虎添翼。起源于美国的翻转课堂,就是以信息技术作为依托,重建师生关系,推动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着眼于超越课堂的个性化学习契机。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不同能力的学生学习速度不同步、学习潜能受到压制的问题,将师生关系转变为一种平等的对话型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这一点出发,翻转课堂或新技术进课堂这样的微创新无疑是成功的。
  除此之外,许多学校还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开发了各种各样的电子教材,这些教材比传统教材更贴近生活,更适合于进行个性化学习,更能满足学生自主探究的需要。学生有了探究的需要,就仿佛给知识披上了情感的外衣,有了情感,知识就有了生命,学生就会感受到其中的魅力和价值。因此,利用信息技术的支撑,设置有效的地理交流平台,能够将单一的授课转化为情感的融合,实现师生之间的资源共享。
其他文献
哲学非常核心的东西应该是思维,哲学是一门思维的学问。哲学的性质决定了哲学教学追求的不仅是传授给学生具体的知识,而更重要的是方法的引导、能力的培养。通过观察思考、调查研究发现有些学校虽然已经开设了哲学的启蒙教育课,但大部分教学只重视学生哲学知识的掌握,轻视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哲学思维能力比较缺乏,没有达到哲学教育的真正目的。为了更好地对高中生实施哲学教育,通过问卷调查和结合实际,了解当前高中生哲学思
期刊
微课的核心理念是“见微知著、以小见大”,将微课引入地理课堂教学能推动地理教学的发展。但是目前,微课在实际课堂的推广并非一帆风顺,有些教师对微课的理解不到位,授课过程中过于依赖陈述性视频而忽略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课程结构安排不合理等原因成为教学计划正常实施的拦路虎。地理教师需要加强对微课的认知,优化教学环节,将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相结合,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构建高效地理课堂。  一、加强微
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很多新的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高中教育教学中。当前,案例教学法已经受到了很多教师的关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够帮助教师轻松完成课堂授课任务,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为案例教学法与新课程改革理念非常契合,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案例教学法的作用,通过合理应用案例,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概述  案例教学法是新课改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师根据教学
目的:探究重组甘精胰岛素结合拜唐苹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20年6月收治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重组甘精胰岛素治
高三思想政治选修内容不仅有很重要的教学价值,还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架构,形成更加严密的知识体系。教学选修内容时,将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渗透其中,是一种很好
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T1D)是由T细胞介导的以胰岛B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高血糖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20世纪中叶后T1D的发病率急剧上升,提示环境因素在T1D的发
当前,地理高考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例如,地理试题命题由能力立意向学科核心素养立意的变化,“双基”变“四基”侧重点的变化,选修内容与必修内容的融合的变化。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又该如何应对高考命题立意的变化呢?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指出,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提出了高考命题“一点四面”的改革主题,很具指导性,被作为命题的指导意见。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查,引导学生养成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