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幼儿园游戏分组活动的三部曲

来源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56410029uoyuhao19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前教育的发展,关键在幼儿教师,专业的幼儿教师队伍是发展高质量学前教育的基础和保障。幼儿教师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经历不同的工作阶段。尤其是入职1~5年的幼儿园新教师是胜任教学实务的关键期,应尽快适应教育教学环境,掌握教育教学技巧,形成教育实践智慧。结合我园及共同体园新教师的队伍建设现状,笔者尝试把幼儿游戏组织的三部曲作为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切入点,进行价值建构,全方位、多途径地促进新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游戏计划制订


  游戏计划是参与游戏的幼儿群体自主制订的若干安排,包括材料的选择、规则的实行、活动过程的要求等,他们用符号表征、图画等方式加以呈现,以更好地完成游戏,解决其中发生的问题。若新教师能够有效引导各年龄段幼儿在分组活动前制订适宜的游戏计划,那么原本“漫无目的”的游戏状态就会变成“有迹可循”。
  1.幼儿的游戏协商。在制作游戏计划书前,幼儿需要确定“和谁玩”“玩什么主题”“怎么玩”“怎么记录”等问题,并与同伴协商达成一致。在没有相关经验之前,新教师可以先有意向地选择一个“游戏发起人”,画一张“游戏招募令”,表示自己想要进行的游戏主题,张贴在活动室的显眼位置,然后说服有兴趣的同伴加入。在这样的过程中会有同伴持不同的想法和意见,新教师可适时介入,在师幼、幼幼的共同协商下达成一致,由一个“游戏发起人”带动两个,由两个带动更多。

  1.个体兴趣变成群体热点。幼儿在游戏中的兴趣表现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在分享环节中,新教师不能只关注个别幼儿的兴趣点,应善于发现、选取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大多数幼儿共同探讨的兴趣。建议采用按游戏区域分组交流的方式,在游戏现场可席地而坐,并采用推选组长讲述的形式,把同伴的行为、发现、作品等进行展示,在教师引导下,共同关注一些问题,并积极参与分享和讨论,充分激发后续游戏中想要尝试的欲望。
  2.捕捉并分享“魔法时刻”。在游戏计划实施中,幼儿会生成新的内容,这时的新教师一定要善于及时捕捉,通过拍摄视频或照片,将这些“魔法时刻”在游戏分享环节中“发扬光大”。因为这是幼儿亲身经历的,所以他们有话可说,且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又会给其他参与讨论交流的幼儿以启发,激发他们更大胆地想象、尝试以后的游戏活动。
  3.各年龄段提问内容有所侧重。新教师要根据每个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分享内容和互动形式,这主要体现在提问上有所侧重。如小班幼儿语言表达不完整时,新教师的提问多是补充式的,师幼互补式应是小班幼儿常有的游戏分享形式。而中大班的幼儿语言发展得更好,新教师应多鼓励幼幼互动,互相补充。中班提问侧重点在分享他们的创造、有价值的材料、激发生活经验等,大班提问侧重引发问题、共同解决、认知交融、情感整合上,注重在分享中彼此间的情感交流。
其他文献
设计意图  绘本故事《阿迪和朱莉》是一个关于动物天性,语言诙谐、有趣,情节简单、易懂的故事。阿迪是头小狮子,朱莉是只小兔子。一开始,是两个故事,关于阿迪和朱莉的;后来,阿迪和朱莉学了一身本领,他们相遇了,两个故事合成了一个故事。有趣的绘本设计加上跌宕起伏、富有童趣的故事情节,带给幼儿很多关于朋友、友情的理趣之美。“生活中有自己的好朋友,能玩在一起,快乐游戏”,这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是课程与幼儿之间的桥梁,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关系到课程的实施水平,更关系到幼儿的成长。为此,在区域推进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我园通过理论学习、跨界研修、实践研讨等路径,努力为教师铸“魂”砺“能”,推进幼儿园课程建设往实处走、朝深处行。一、学思并重,筑牢教师理念之“魂”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我园紧紧围绕“让书籍丰润教师思想,让课程成就儿童发展”的理念,以书籍惠泽人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照片在幼儿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欣赏照片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件事情,幼儿自己的照片直接来源于他的生活,是他熟悉的、亲身经历的,因此我借助照片在小班开展“我的故事”语言活动。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照片,能大胆表述照片的内容。  2.感受照片的多样性,学习用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