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基础教育国际合作的历程与经验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g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提高小学教育质量联合革新计划”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由甘肃省代表中国参与实施的一项小学教育国际交流合作项目。为了探索通过此项国际交流合作项目提升小学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新时代教育发展改革提供积极的借鉴和促进作用,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历经4年时间,完成了《教育革新之路——回首JIP在甘肃》的史料收集和編撰工作,该书于2019年12月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得到了相关教育研究机构和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反响和广泛赞誉。本刊特将相关重要文章汇编成专题,以飨读者。
  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提高小学教育质量联合革新计划”(UNESCO/APEID Joint Innovative Project on Raising the Achievement Level of Children in Primary Education,以下简称“JIP计划”)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在国际基础教育领域“全球最成功的教育革新项目之一”。该计划是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的支持下,由甘肃省代表中国参与实施的一项时间跨度长达八年的小学教育国际交流多边合作项目,它肇启了甘肃省基础教育国际合作项目的先河,为基础教育系列化、规范化开展教育革新实验和研究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JIP计划”的国内扩展方面,全国共有6个省(甘肃、青海、河南、河北、云南、贵州)加入到项目的实施行列,探索通过省际交流合作提升小学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形成了“JIP效应”。
  一、“JIP计划”的背景与成效
  (一)背景
  1984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革新为发展服务计划”第九次地区磋商会议在泰国曼谷召开,会议决定发起并实施“JIP计划”,并提出应鼓励参与该计划的成员国就提高小学生教育成就水平的关键因素开展实验和研究,其内容包括以下六点:一是加强儿童进入小学前的有效准备;二是根据对儿童早期教育成就的研究,改进教材教法和对学生的评价方法;三是对教师进行旨在促进学生成就所必需的能力态度和认识方面的培训;四是促进家长和社区对小学教育的有效参与;五是促使教育管理者与督导提升关于提高小学生教育成就的意识;六是保证学生的健康和营养状况有利于其出勤和学习。
  1986年9月,甘肃省围绕上述6个因素的前4个因素,即关注学前教育、改革教材教法、重视教师培训、加强家长和社会参与,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研究。首批随机选择的100所实验学校分布在全省9个地(州、市)的12个县(市、区)。其中,城市学校和条件较好的中心学校占20%;其余80%的实验学校分布在县、镇和处境不利的边远地区和乡村。
  1986年开始第一阶段实验;1989年实验扩展到全省14个地(州、市)的500多所小学,覆盖学生6万多人;1993年实验扩展到全省的1000多所学校,参与方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和实验学校的校长、教师万余人,学生十万余人。
  (二)成效
  “JIP计划”执行国家制定的全日制小学课程教学计划、使用全国统编教材,在不改变当时学制和教材内容的情况下,依据各地实际,把改善学前准备、革新人员培训、加强教学研究、争取社会支持等因素作为实验的控制条件和实验因子,不断优化教育环境,改善办学条件,以期实现大面积提高实验学校教育质量的目标。
  1.实现了既定目标
  第一,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育效益。显著提高了学前教育和小学入学率,降低了留级率、辍学率,巩固和保障了按时学完率。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对100所实验学校的调查表明,1986—1992年留级率年均递减11.86%,辍学率年均递减16.73%,巩固率年均递增4.08%,按时学完率年均递增3.79%,毕业率年均递增0.79%。
  第二,制定和应用了多种教学评价方式。“JIP计划”从多方面开展评价实践与研究:一是制定了JIP实验学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项目学校工作成效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应用教育测量和评价理论,建立了从制定考纲和双向细目表到考试后开展试题质量分析和教学诊断分析的学业成绩考评方式;三是把德育评价与思想品德课考评相结合,强化思想品德课教学,使小学德育工作规范、系统,简化了德育评价的程序;四是开展儿童智力发展水平评价测试;五是大规模开展案例评价研究。这些研究反映了“JIP计划”在不同层面的成效,为项目研究从特殊到一般、从典型到普遍提供了有规律性的、可靠的保障。
  第三,促进了儿童入学前的有效准备。1986年以前,甘肃省农村的学前教育十分薄弱,城乡学前儿童平均入园(院)率仅有15%左右。自1986年以来,各实验地区新建和开设幼儿园、学前班、短训班的数量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增加。实验班新生接受学前教育的比率已由1986年的56.9%提高到1992年的97.2%,年均递增9.33%。“JIP计划”促进了幼小衔接,密切了学校与家庭的联系,缩小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的距离。
  第四,形成了一支庞大的教育革新队伍。由于开展全员培训,调动了各方面参与、支持、革新的积极性,培养了一大批有志于教育改革的骨干力量,为顺利实施“JIP计划”的各项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自1986年以来,甘肃省在“JIP计划”实验范围内,举办了省级以上研讨培训活动26次,参加培训人员1583人次,接待10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教育专家47人次。甘肃省“JIP计划”项目人员也有50余人次赴泰国、巴基斯坦、尼泊尔、印度尼西亚、日本等国进行业务考察、出席国际会议。甘肃省内外的横向联系合作更是频繁,各地市前后培训项目人员和骨干教师近万人次。
  第五,改进了教学方法。据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1991年在73所实验学校的调查,已开展的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累计达92项,参与教师682人,基层教研活动出现了五个方面的转变:一是教研活动由个体转向群体、由局部转向整体;二是教研观念由封闭转向开放;三是教改实验由被动转向主动;四是教研队伍由涣散转向强化;五是教研内容由单纯抓智育转向智育与非智育一起抓。   第六,形成了农村社区与小学教育双向参与的新局面。甘肃省“JIP计划”从革新教育思想入手,努力做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相互配合,学校与社区“双向参与”,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1991年统计数据显示,全省首批100所实验学校获得来自家长和社区的直接捐赠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与此同时,学校也发挥其在人才和知识方面的优势,积极参与社区经济活动、文化活动,开展扫盲,传授科普知识及科技信息,宣传政策法规,倡导文明进步的乡规民约等。“双向参与”的实践在许多实验学校产生了“双向受益”的结果。
  2.实施了有效的扩展
  1990年11月,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批准成立了JIP中国省际合作协调小组。组长单位是甘肃省教育委员会,成员省有甘肃、青海、河南、河北、云南、贵州六个省。JIP中国省际合作协调小组先后召开了7次会议,研究如何扩展“JIP计划”,并通过互通经验、实地考察、专家咨询、研讨交流,研究如何进一步扩展和深化“JIP计划”,以促进处境不利地区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的指导下,在协调小组的通力运作下,各省积极推动“JIP计划”的实施,使其在更广阔的范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3.通过了国家级鉴定
  1993年8月7日,“JIP计划”通过了由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推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基础教育学科组组织的国家级鉴定。鉴定结论是:该课题是一项研究周期长达八年的国际合作教育实验项目,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和重要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是国内教育综合实验的成功范例,具有国际水平,一致同意通过鉴定。
  4.获得了多重级别奖励
  “JIP计划”先后获得甘肃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特别奖(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革新拉贾·罗伊·辛格奖(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发展革新奖(1996年)、中国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9年)等。
  5.出版专著、创办学术杂志,扩大了影响力
  相关专著和期刊的出版,对于指导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有指导和借鉴意义;对推进甘肃省乃至中国西部地区的教育扶贫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6.促进了甘肃省基础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借助国际教育合作促进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机制创新。“JIP计划”促进甘肃省基础教育吸纳国际教育理念,针对本地实际开展革新,并从中形成了有效的项目工作机制和巨大的教育创新实力。此后,又吸引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银行、欧盟等众多国际组织的教育合作和援助。
  二、“JIP计划”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JIP计划”对促进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学前教育,普及小学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具有开创意义,对于我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扶贫,国际教育援助等工作仍有重要啟发和借鉴意义。
  为了使“JIP计划”为新时代教育发挥借鉴作用,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组织专人编撰并出版了《教育革新之路——回首JIP在甘肃》。该书得到了有关学者专家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2019年11月,由我国商务部与联合国驻华系统合作编著的《回顾与展望——中国与联合国减贫合作四十年案例集》出版。这本专辑共收集全国各类案例34件,其中教育类典型案例4件,甘肃省“JIP计划”就是入选的4件典型案例之一。教育类案例推荐负责人,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原副会长周满生教授对甘肃省“JIP计划”的评价是:甘肃省“JIP计划”是中国改革开放早期阶段,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的支持下,由甘肃省教育行政、教育科研和基层教育工作者针对欠发达地区教育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需求,通过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合作而进行的一项大规模、长时期的综合教育革新实验,是联合国倡导的通过援助教育减贫增智、“教育革新为发展服务”理念的本土化的典型案例,是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领域合作的最佳范例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编辑 朱婷婷
其他文献
【摘 要】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是语文高考测试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完成现代文阅读能力测试首先要求考生要读懂文章,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完成现代文阅读能力测试题目。本文针对考生如何整体把握文意阐述了两点认识。首先阐明了考生要读懂文章所应把握的两个目标,即文章的内容和主旨。然后指明了考生把握文章内容和主旨的两个方法,即分析段首句和段尾句,挖掘考题信息。  【关键词】现代文阅读 整体把握 内容 主旨    现代文
[摘要]语文教学应注重对学生的终极关怀,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应追求三重“境界”:让学生学会感动,做一个情感丰富的人;让学生学会思考,做一个理性思维的人;让学生学会联想与想像,做一个个性激扬。充满创新精神的人。  [关键词]语文教学 人文关怀 情感丰富 理性思维    巴金先生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字宝库,那就是多少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普通中学难以落实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现状,结合本校开展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经验,提出为学生搭建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平台,以弥补与一些重点中学在硬件上的不足,有效地实施语文研究性学习。语文研究性学习平台的构建,充分利用了学校现有的资源和信息技术,具体包括:“支撑平台”、“资源平台”、“交流平台”、“展示平台”四个方面。  [关键词]语文教学 研究性学习 学习平台 语文能力    一直以
摘 要:人工智能自引进教育领域以来,其发展潜力与价值已得到广泛验证且取得较大成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2020年4月发布了《教育中的可信赖人工智能:前景与挑战》报告,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从现状看,人工智能在课堂教学、学校管理及教育系统三个层面发挥了巨大价值。从影响看,人工智能推动了正规教育系统进一步变革知识与技能。从前景看,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快速发展给各国教育工
【摘 要】《孔雀东南飞》长期以来被编入中学语文课本,李若水同志认为刘焦二人为爱情投水、自缢的做法是极端行为。本文从兰芝的表现、仲卿殉情的可贵、故事的悲剧性审美价值、焦刘殉情对于追求自由与民主这一思想认识发展的历史意义四个角度来说明:就《孔》诗对于中学生的教育来说,关键在于如何根据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辨“走极端”的行为方式,做出正确的选择。  【关键词】《孔雀东南飞》 悲剧 审美价值    《孔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学顺序的组织有着许多丰富的技巧,只要我们安排得当,就会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程设计;组织教材;教学顺序;教材教法    语文教学内容是一个多层次、多要素、多結构的美学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最重要的是教材的组织。所谓组织教材,就是对教材作必要的教学法上的加工,使它成为学生便于接受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文章的讲解顺序是非常重
【摘 要】情景交融是诗词创作的一大特色,本文从此入手,分析了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所绘之景,所抒之情。  【关键词】毛泽东诗词 情景交融 艺术特色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谢榛语)。情景交融是毛泽东词作《沁园春·长沙》的主要艺术特色,也是解读这首词的意境、领会诗人豪情壮志的重要门径。  上阕记今游,重在绘景,而诗情含蕴其中。远眺群山,经秋霜后的枫林如一团团
据法国高等教育、研究與创新部官网2020年2月10日消息,高等教育、研究与创新部长弗蕾德里克·维达尔和团结卫生部长阿涅斯·布赞,近日与“针对新兴传染性疾病的研究及行动”(REsearch and ACTion targeting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REACTing)联盟进行了访谈与交流。访谈结束后,两位部长共同宣布国家将新增250万欧元用于支持新型冠状病毒研
據澳大利亚教育和培训部2019年11月1日消息,澳大利亚教育部长10月13日发布了名为《吸引更多留学生到澳大利亚偏远地区学习》的公告,称联合政府明年将提供总额达到1950万澳元的近1200种奖学金奖项,供偏远地区的大学或职业教育机构的学生学习。他表示,通过“留学澳大利亚”这一项目,国内外学生可以申请这些奖学金。同时,教育部长正式宣布:从2020年起,将有35个高等教育机构和职业教育机构在84个地点
2018年1月22-23日,由德国大学校长联席会议(HRK)和巴符州文教部联合主办的高校校長欧盟战略日在布鲁塞尔举行。期间,主办方邀请来自政界和学界的专家共同研讨,讨论热点之一是日前欧盟政府首脑提议的“欧洲大学”设想。  德国大学的校长们总体对欧盟政府首脑和欧盟委员会以“欧洲大学”概念创建强大的大学网络这个想法持支持态度。他们认为,大学、学者和学生都将从欧洲大学的这种战略合作关系中受益。  H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