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师生的课堂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h3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教学应该围绕着学生的学习组织,是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作为与课改一同成长的老师,受到新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启迪,又考虑到九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阅历,经历了一个没有教师,大家又都是教师;没有学生,大家又都是学生的课堂,以下是其中一节课的课堂实录: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一个在老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师生双边互动的行为过程.课堂活动包含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有讲述、提问、演示、评价、组织讨论等,学生活动有:听讲、练习、操作、观察、交流、答问等.课堂各个环节的活动设计(包括学生活动),都应该是教师课前围绕教学目标,针对教学重点精心预设的,不能是随意散漫的,更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但当前许多老师的课堂活动设计存在着诸多误区,有待近一步改善或纠正. 
学会领略因自己的创造,课堂因生成而精彩,思维因生成而发展.教育的意义总是要形成什么, 总是要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所形成、有所构建,教育的本身是实践的.教育的意义,在已发生的地方显现着,与教师和学生之间发生着一系列生活联系.因而,教育的意义不是一个概念的认识、一个知识的掌握,而是学生思维的提升、实验课堂生成的深化.现在精彩的课堂不是看教师表演的如何,而是看学生学习的怎样、课堂生成的怎样.  物理学是
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就是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以知识教学为载体,同时渗透物理科学方法的学习与教育.知法并行教学模式就是物理科学方法之一.  “知法并行”教学模式的提出,适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它是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中的知识发展过程和伴随知识的发展过程所蕴含的科学方法为基础,将知识的发展过程及其所运用的科学方法整理出来的线索,使“知识线”和“方法线”在教学过程中同时展开,并行前进的一种科学方法.这种方
1教学设计  1.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  (2)知道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探究摩擦力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学生在数据收集中处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通过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探究,体会到生活中处处
在《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在探究科学规律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通过物理学知道“再发现”过程,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掌握科学学习的策略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要想使物理教学达到新课程标准确定的目标,我们必须重视物理教学中蕴含的大量的科学方法,把它们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适时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