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时代的要求。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是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合作学习理论的研究者认为,在合作、竞争和个人三种学习情景中,合作学习是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情景,但目前却是运用得最少的一种。学生之间的合作应当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主流。
【关键词】高中英语 合作学习 有效性 兴趣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首先倡导并实施的。究竟什么是“合作学习”呢?合作学习是指将一个班级分为几个由若干个学生组成的小组,学生通过个体努力以及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互助,完成指派的学习任务,每个成员的学习活动成为整个小组学习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最后将小组的活动成绩与其他的小组进行对比,它倡导的是“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它的宗旨是“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只有取得小组的成功,才能获得个人的成功,即个人目标的真正达成取决于小组集体目标的实现。合作学习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互动、多元的信息交流方式,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在快乐中成长进步的目的。
一、摆正教师的课堂地位,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角色,转变教学理念,教师不是语言的输出者,而是语言的引领者或者督导者。他们从主宰课堂的绝对权威变成组织和参与学生探讨知识的一员;同时他们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随时对学生提供咨询与帮助。进行合作学习的教师,大量的单调的工作不是在教室里面完成的,而是在教室外面完成的。把尽可能多的宝贵的课堂时间用于学生间互动而不是宣读书本内容,接着凭借对学生的了解,把学生分成合适的学习小组之后,教师需要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如阅读、听力、写作和口语材料,以打破传统的教学顺序。这个目标也可以通过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其他知识来实现。
二、构建有效的评价机制,促进合作学习的开展
课堂小组活动结束后,要及时地对小组评价。在合作学习中要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的对象应以小组为单位,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合作小组的学习态度、能力、效果(测验)等等。评价形式如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评、教师对小组的评价、教师对小组每个成员的评价和小组合作技能的评价等。教师应着重强调学习活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并对学生的努力加以肯定,而不是一味强调谁做得最好。同时,教师应注意评价的公正、客观、全面性。反馈补救指的是,教师根据学生所提的个别的问题,在巡视小组活动中解决,共性的问题集体解决。对学生的作业和测验,可随机或有针对性地从各个小组中抽取小部分进行批改,其余的则由各个小组根据答案进行互批,发现问题上报教师,以便及时补救。这样做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热情。
三、科学分组,夯实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小组划分的科学做法是: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语言学习能力、英语知识水平和语言技能等将学生分成A、B、C三等,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划分方式,将A等,C等各一人,B等二人安排在一起,组成四人学习小组,四人分前后两排。这种分组方式有利于做到“组内异质”,每一组内都有各种层次的学生,确保各小组的总体英语水平均衡,利于做到“组间同质”。每个小组取一个成员认可的组名,立下小组的口号,选最优秀的学生担任组长。小组成员在组内分工协作,各承担一个角色。这4个角色分别是组长(负责整个小组的协调工作);记录员(负责在小组讨论时记下笔记并帮助汇报员准备小组汇报);汇报员(负责总结小组活动并向全体同学汇报);检查员(负责监督小组活动,检查小组活动结果)。小组成员间每星期进行角色互换。每个小组成员不仅自己要学好课堂上教师教的内容,还有义务帮助同组的其他成员搞好学习。根据学习内容设定合作任务时,让每个小组成员做到:明确学习任务;明确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己所承担的角色;明确小组合作要达到的目标。
四、丰富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开展适当的竞赛活动
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轮流出题,题目可以是课内的知识,也可以是课外的知识。教师每两周组织一次竞赛活动。学生通过口头抢答、书面完成竞赛题等形式进行竞赛。优胜小组的每个成员获得一定的奖励。每月举行一次Free speech contest。以小组为单位,每个成员先在小组内进行演讲,每个小组最后推选出一位代表上台演讲,优胜者及其所属小组成员可获得奖励。为了使到每个学生都有锻炼机会,教师可规定每次的参赛代表不可重复。为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每个小组的成员必须学会合作,给参赛者当参谋,使其演讲内容及演讲技巧达到最好,为小组增光。演讲的标题可以结合所学内容及社会热点,如:环保问题、和平问题等。每周从学生的作文中选出优秀习作,把习作印发给学生作为学习资料,并给入选的学生所属的小组加分。每学期的期中和期末考后进行总结,对于总分最高的小组成员进行奖励。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促进能力发展;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建立自信心;能够提供及时的教学反馈信息。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为此,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对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沟通、学会交流合作具有积极和行之有效的途径。它能激发、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只有丰富的学习材料和人性化的学习氛围,再加上老师与学生的有机结合才能够打造有效的中学英语教育!相信在新课程探索的道路上,我们能将合作学习模式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日趋完善,让初见端倪的新课程撑起素质教育的大厦。
【参考文献】
[1]宋雪东.合作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4(04)
[2]唐秀宁.高中英语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初探[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11)
【关键词】高中英语 合作学习 有效性 兴趣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首先倡导并实施的。究竟什么是“合作学习”呢?合作学习是指将一个班级分为几个由若干个学生组成的小组,学生通过个体努力以及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互助,完成指派的学习任务,每个成员的学习活动成为整个小组学习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最后将小组的活动成绩与其他的小组进行对比,它倡导的是“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它的宗旨是“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只有取得小组的成功,才能获得个人的成功,即个人目标的真正达成取决于小组集体目标的实现。合作学习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互动、多元的信息交流方式,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在快乐中成长进步的目的。
一、摆正教师的课堂地位,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角色,转变教学理念,教师不是语言的输出者,而是语言的引领者或者督导者。他们从主宰课堂的绝对权威变成组织和参与学生探讨知识的一员;同时他们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随时对学生提供咨询与帮助。进行合作学习的教师,大量的单调的工作不是在教室里面完成的,而是在教室外面完成的。把尽可能多的宝贵的课堂时间用于学生间互动而不是宣读书本内容,接着凭借对学生的了解,把学生分成合适的学习小组之后,教师需要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如阅读、听力、写作和口语材料,以打破传统的教学顺序。这个目标也可以通过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其他知识来实现。
二、构建有效的评价机制,促进合作学习的开展
课堂小组活动结束后,要及时地对小组评价。在合作学习中要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的对象应以小组为单位,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合作小组的学习态度、能力、效果(测验)等等。评价形式如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评、教师对小组的评价、教师对小组每个成员的评价和小组合作技能的评价等。教师应着重强调学习活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并对学生的努力加以肯定,而不是一味强调谁做得最好。同时,教师应注意评价的公正、客观、全面性。反馈补救指的是,教师根据学生所提的个别的问题,在巡视小组活动中解决,共性的问题集体解决。对学生的作业和测验,可随机或有针对性地从各个小组中抽取小部分进行批改,其余的则由各个小组根据答案进行互批,发现问题上报教师,以便及时补救。这样做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热情。
三、科学分组,夯实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小组划分的科学做法是: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语言学习能力、英语知识水平和语言技能等将学生分成A、B、C三等,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划分方式,将A等,C等各一人,B等二人安排在一起,组成四人学习小组,四人分前后两排。这种分组方式有利于做到“组内异质”,每一组内都有各种层次的学生,确保各小组的总体英语水平均衡,利于做到“组间同质”。每个小组取一个成员认可的组名,立下小组的口号,选最优秀的学生担任组长。小组成员在组内分工协作,各承担一个角色。这4个角色分别是组长(负责整个小组的协调工作);记录员(负责在小组讨论时记下笔记并帮助汇报员准备小组汇报);汇报员(负责总结小组活动并向全体同学汇报);检查员(负责监督小组活动,检查小组活动结果)。小组成员间每星期进行角色互换。每个小组成员不仅自己要学好课堂上教师教的内容,还有义务帮助同组的其他成员搞好学习。根据学习内容设定合作任务时,让每个小组成员做到:明确学习任务;明确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己所承担的角色;明确小组合作要达到的目标。
四、丰富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开展适当的竞赛活动
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轮流出题,题目可以是课内的知识,也可以是课外的知识。教师每两周组织一次竞赛活动。学生通过口头抢答、书面完成竞赛题等形式进行竞赛。优胜小组的每个成员获得一定的奖励。每月举行一次Free speech contest。以小组为单位,每个成员先在小组内进行演讲,每个小组最后推选出一位代表上台演讲,优胜者及其所属小组成员可获得奖励。为了使到每个学生都有锻炼机会,教师可规定每次的参赛代表不可重复。为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每个小组的成员必须学会合作,给参赛者当参谋,使其演讲内容及演讲技巧达到最好,为小组增光。演讲的标题可以结合所学内容及社会热点,如:环保问题、和平问题等。每周从学生的作文中选出优秀习作,把习作印发给学生作为学习资料,并给入选的学生所属的小组加分。每学期的期中和期末考后进行总结,对于总分最高的小组成员进行奖励。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促进能力发展;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建立自信心;能够提供及时的教学反馈信息。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为此,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对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沟通、学会交流合作具有积极和行之有效的途径。它能激发、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只有丰富的学习材料和人性化的学习氛围,再加上老师与学生的有机结合才能够打造有效的中学英语教育!相信在新课程探索的道路上,我们能将合作学习模式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日趋完善,让初见端倪的新课程撑起素质教育的大厦。
【参考文献】
[1]宋雪东.合作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4(04)
[2]唐秀宁.高中英语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初探[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