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难点;
化静为动;思维;启迪;练习形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20—0042—01
随着教育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多媒体越来越多地进入到数学课堂。多媒体教学,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图、文、声、像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展示出来,而且还有较强的刺激作用,促使学生理解、把握它们的本质属性,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充分发挥其特有优势。下面,笔者就谈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说明教学时,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学生能学得生动、活泼、主动。而多媒体集图像、声音、动画等于一体,利用它可以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相关背景。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适时利用多媒体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学得兴趣盎然。
如,在上“分数的意义”一节课时,课前,我播放《孙悟空考考猪八戒》的动画课件,引起了学生对分数的浓厚兴趣;课中则以“孙悟空考小朋友”为主线,把学习新知的过程分为几个板块,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分数的意义;进行课堂练习时,则以“我与孙悟空比高低”为主线设计层次不同的练习题目,同时还让学生应用分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二、利用多媒体,可以化静为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可以变不易观察为容易观察,变难以理解为容易理解,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扩大学生的认识空间,缩短学生的认识过程,减小学生想象的难度,为学生实现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提供有力的支持,使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进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如,教学“圆的周长”,体会“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圆的周长”和“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用一根线绕圆一周剪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长度,得到圆的周长。这样既不利于过程演示,又不利于学生观察。而利用多媒体却能把这个过程演示得非常清楚,首先屏幕上呈现出3个颜色鲜艳、直径不同的圆,然后圆周上闪动一个色彩鲜明的点作为起点,之后这三个圆开始同时一起滚动一周,得到三个不同长度的圆周长。这样,学生对圆的周长的定义就有了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们很容易就概括出了圆的周长的定义。
三、利用多媒体,可以突破教学难点,启迪学生思维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而多媒体教学既能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像,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又能伴随着图像的变化、动听的音乐,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学习情绪,从而发展思维能力。
如,在学习“小数乘法”时,如何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是学习难点。在学生理解了小数乘法的算理后,教师和学生研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先在屏幕上出示4.5×0.62的竖式,教师和学生一起数两个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逐次由绿色变红色,并配上悦耳动听的音乐,接着用同样的方法表示4.5乘以0.62的积2.790有几位小数(积也有3位小数),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因数的小数位数和积中的小数位数的联系。这样一来,就有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进而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四、利用多媒体,可以使练习形式多样
运用多媒体可以加大练习量,灵活地变换练习题形式,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练习。可以在讲授新课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智力闯关游戏,改变枯燥的练习形式,练习效果更好。也可以在习题中引入生活片断,帮助学生对解决问题类题意的理解。只有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形式多样的练习也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反馈信息,方便教师有充分的依据改变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以提高。
编辑:谢颖丽
化静为动;思维;启迪;练习形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20—0042—01
随着教育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多媒体越来越多地进入到数学课堂。多媒体教学,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图、文、声、像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展示出来,而且还有较强的刺激作用,促使学生理解、把握它们的本质属性,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充分发挥其特有优势。下面,笔者就谈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说明教学时,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学生能学得生动、活泼、主动。而多媒体集图像、声音、动画等于一体,利用它可以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相关背景。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适时利用多媒体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学得兴趣盎然。
如,在上“分数的意义”一节课时,课前,我播放《孙悟空考考猪八戒》的动画课件,引起了学生对分数的浓厚兴趣;课中则以“孙悟空考小朋友”为主线,把学习新知的过程分为几个板块,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分数的意义;进行课堂练习时,则以“我与孙悟空比高低”为主线设计层次不同的练习题目,同时还让学生应用分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二、利用多媒体,可以化静为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可以变不易观察为容易观察,变难以理解为容易理解,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扩大学生的认识空间,缩短学生的认识过程,减小学生想象的难度,为学生实现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提供有力的支持,使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进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如,教学“圆的周长”,体会“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圆的周长”和“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用一根线绕圆一周剪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长度,得到圆的周长。这样既不利于过程演示,又不利于学生观察。而利用多媒体却能把这个过程演示得非常清楚,首先屏幕上呈现出3个颜色鲜艳、直径不同的圆,然后圆周上闪动一个色彩鲜明的点作为起点,之后这三个圆开始同时一起滚动一周,得到三个不同长度的圆周长。这样,学生对圆的周长的定义就有了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们很容易就概括出了圆的周长的定义。
三、利用多媒体,可以突破教学难点,启迪学生思维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而多媒体教学既能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像,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又能伴随着图像的变化、动听的音乐,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学习情绪,从而发展思维能力。
如,在学习“小数乘法”时,如何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是学习难点。在学生理解了小数乘法的算理后,教师和学生研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先在屏幕上出示4.5×0.62的竖式,教师和学生一起数两个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逐次由绿色变红色,并配上悦耳动听的音乐,接着用同样的方法表示4.5乘以0.62的积2.790有几位小数(积也有3位小数),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因数的小数位数和积中的小数位数的联系。这样一来,就有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进而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四、利用多媒体,可以使练习形式多样
运用多媒体可以加大练习量,灵活地变换练习题形式,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练习。可以在讲授新课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智力闯关游戏,改变枯燥的练习形式,练习效果更好。也可以在习题中引入生活片断,帮助学生对解决问题类题意的理解。只有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形式多样的练习也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反馈信息,方便教师有充分的依据改变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以提高。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