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沙洋县农机管理局通过油菜秸秆还田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全县乃至全市的秸秆禁烧、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工作的开展。为中国农谷核心区范围内的农业循环、生态宜居、土壤改良、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示范农业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加强领导,成立专班,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
为加快全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确保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顺利实施,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实施小组:1、项目领导小组。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县长、县政协主席揭建平同志为组长;以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鲁定平同志等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2、项目实施小组。成立了以市农机局局长李永志同志为组长;以市农机局副局长吴兴钰同志等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实施小组。
及早动手,深入调研,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
按照“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工作思路,及早动手,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项目实施方案:1、召开干群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分别在五里的陈池村和曾集的张池村召开了村干部、党员、农户及联合收割机驾驶员代表会议,参加会议的人员27人;又在曾集的张池村召开机手座谈会,参加会议人员12人。会议就油菜机收技术要求和作业价格进行了讨论和商定;2、召开干部专题会,统一思想认识。在广泛征求多方意见的基础上,荆门市农机局形成了切实可行的《沙洋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实施方案》,并及时上报到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郑中华、市长万勇分别在方案上做出重要批示,并要求从规范、细致、效率等方面做为范本加以推广。
广泛宣传,家喻户晓,营造良好氛围
为了让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对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绿色之谷的重大意义,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措施:一是印发宣传资料发放到农户手中。印发了《沙洋县油菜秸秆还田工作领导小组致农民朋友的公开信》2000份,分发到项目区各个农户手中,告知农民秸秆禁烧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同时,可以享受到政府一定补贴政策;二是通过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出动宣传车等方式对农作物秸秆还田工作进行宣传。让广大农民群众了解农作物秸秆还田是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改良土壤的有效方法,也是防止秸秆焚烧的有效措施,对于提高资源利用、节本增效、提高耕地基础地力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共张贴宣传标语500幅,跨路横幅13条,出动宣传车辆60多天次; 三是召开现场会,直观的让广大农民群众了解机械收获和秸秆还田技术。在曾集镇张池村召开了全省油菜机收暨秸秆综合利用现场会,共组织各类机械16台,现场示范机械收获、秸秆还田、秸秆回收打捆、机械插秧等技术。通过现场演示,使广大农民更详细了解到秸秆还田技术的适用性和先进性。
合理配备,科学调度,确保颗粒归仓
油菜籽收获时节,多是阴雨天多、晴天少,因此,抢晴天收割,确保颗粒归仓,机械的投入量起着决定性因素:一是合理配备。按每台机械作业量200亩配备收获机械65台,按每部高压施药机械作业量200亩,配备机械60部,并分配到各小组;二是科学调度。农忙时,由于各组油菜品种不一致,成熟期也不一样,成熟期迟的组,机械闲置,成熟期早的组机械不够用。按照区域分工协同作业的原则,灵活调度,使参战的机械更好地发挥效率;三是及时补充。收割时间紧、农民盼收心情急,机械呈现紧缺状态,这时,我们想办法从外地调机械,动员农民购买机械,突击作战,项目实施过程中,从外地调进机械15台,两项目镇新购12台。
全力以赴,优质服务,提供后勤保障
后勤保障工作是项目实施的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中,成立了产品质量“三包”及机械维修、油料供应、纠纷调解、食宿安排等四个专班,为项目顺利实施奠定了扎实的工作基础:一是产品质量“三包”及机械维修专班。由荆门市盛兴农机公司、荆门华民农机公司、沙洋杰艺农机公司、沙洋县农机公司等4个公司组成。企业法人为责任人,16个“三包”维修人员分别驻扎在张池和陈池两个项目区,做到随叫随到,24小时服务,期间维修保障机车100余台次;二是油料供应专班。由荆门市石油公司派出一辆油罐车定点定时流动2个项目区提供加油服务,期间共供油25吨;三是纠纷协调专班。由荆门市农机局、县农机局指派干部驻村,陈池和张池村民委员会以及曾集镇和五里镇的农机服务中心主任组成。期间共调解矛盾纠纷9起,及时调解了因机械故障引起的油菜籽漏撒损失大以及因收割面积不实农民不愿付作业费等矛盾;四是食宿安排专班。由陈池和张池村委会负责,安排专人做饭和农户休息,为机手及“三包”服务人员提供食宿条件;同时,指定各组组长帮助机手收取作业费,使外地机手安心作业,没有后顾之忧。
(作者系沙洋县农机管理局局长)
加强领导,成立专班,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
为加快全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确保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顺利实施,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实施小组:1、项目领导小组。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县长、县政协主席揭建平同志为组长;以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鲁定平同志等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2、项目实施小组。成立了以市农机局局长李永志同志为组长;以市农机局副局长吴兴钰同志等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实施小组。
及早动手,深入调研,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
按照“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工作思路,及早动手,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项目实施方案:1、召开干群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分别在五里的陈池村和曾集的张池村召开了村干部、党员、农户及联合收割机驾驶员代表会议,参加会议的人员27人;又在曾集的张池村召开机手座谈会,参加会议人员12人。会议就油菜机收技术要求和作业价格进行了讨论和商定;2、召开干部专题会,统一思想认识。在广泛征求多方意见的基础上,荆门市农机局形成了切实可行的《沙洋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实施方案》,并及时上报到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郑中华、市长万勇分别在方案上做出重要批示,并要求从规范、细致、效率等方面做为范本加以推广。
广泛宣传,家喻户晓,营造良好氛围
为了让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对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绿色之谷的重大意义,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措施:一是印发宣传资料发放到农户手中。印发了《沙洋县油菜秸秆还田工作领导小组致农民朋友的公开信》2000份,分发到项目区各个农户手中,告知农民秸秆禁烧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同时,可以享受到政府一定补贴政策;二是通过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出动宣传车等方式对农作物秸秆还田工作进行宣传。让广大农民群众了解农作物秸秆还田是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改良土壤的有效方法,也是防止秸秆焚烧的有效措施,对于提高资源利用、节本增效、提高耕地基础地力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共张贴宣传标语500幅,跨路横幅13条,出动宣传车辆60多天次; 三是召开现场会,直观的让广大农民群众了解机械收获和秸秆还田技术。在曾集镇张池村召开了全省油菜机收暨秸秆综合利用现场会,共组织各类机械16台,现场示范机械收获、秸秆还田、秸秆回收打捆、机械插秧等技术。通过现场演示,使广大农民更详细了解到秸秆还田技术的适用性和先进性。
合理配备,科学调度,确保颗粒归仓
油菜籽收获时节,多是阴雨天多、晴天少,因此,抢晴天收割,确保颗粒归仓,机械的投入量起着决定性因素:一是合理配备。按每台机械作业量200亩配备收获机械65台,按每部高压施药机械作业量200亩,配备机械60部,并分配到各小组;二是科学调度。农忙时,由于各组油菜品种不一致,成熟期也不一样,成熟期迟的组,机械闲置,成熟期早的组机械不够用。按照区域分工协同作业的原则,灵活调度,使参战的机械更好地发挥效率;三是及时补充。收割时间紧、农民盼收心情急,机械呈现紧缺状态,这时,我们想办法从外地调机械,动员农民购买机械,突击作战,项目实施过程中,从外地调进机械15台,两项目镇新购12台。
全力以赴,优质服务,提供后勤保障
后勤保障工作是项目实施的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中,成立了产品质量“三包”及机械维修、油料供应、纠纷调解、食宿安排等四个专班,为项目顺利实施奠定了扎实的工作基础:一是产品质量“三包”及机械维修专班。由荆门市盛兴农机公司、荆门华民农机公司、沙洋杰艺农机公司、沙洋县农机公司等4个公司组成。企业法人为责任人,16个“三包”维修人员分别驻扎在张池和陈池两个项目区,做到随叫随到,24小时服务,期间维修保障机车100余台次;二是油料供应专班。由荆门市石油公司派出一辆油罐车定点定时流动2个项目区提供加油服务,期间共供油25吨;三是纠纷协调专班。由荆门市农机局、县农机局指派干部驻村,陈池和张池村民委员会以及曾集镇和五里镇的农机服务中心主任组成。期间共调解矛盾纠纷9起,及时调解了因机械故障引起的油菜籽漏撒损失大以及因收割面积不实农民不愿付作业费等矛盾;四是食宿安排专班。由陈池和张池村委会负责,安排专人做饭和农户休息,为机手及“三包”服务人员提供食宿条件;同时,指定各组组长帮助机手收取作业费,使外地机手安心作业,没有后顾之忧。
(作者系沙洋县农机管理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