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六国论》为例教写议论文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shuy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生限于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其既有的认知水平,写作议论文还有诸多“心有余而力不足”之处。怎么给力?一个最切实的做法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回归课本,悉心研磨课文,从中汲取营养,以读促写,以写化读。下面就以苏洵的《六国论》为例,阐释这一做法的要义:
  一、确立论点要见解独到
  高中生立论的缺陷是什么?人云亦云。“立”的往往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公理、常理、大道理,鲜见“我认为”的己见、锐评、新视角。苏洵是如何来立论的呢?请看: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为什么会被秦国所灭?世人都认为“兵不利(军事实力差)”“战不善(作战不得法)”,而苏洵却“惟陈言之务去”,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弊在赂秦”。它启示我们:众口一词,只会让人大倒胃口;见解独到,方能让人耳目一新。
  二、阐发论点要切割分解
  高中生阐发中心论点的缺陷是什么?整吞整咽。不能横向联系、纵向开掘,将中心论点切割分解成2至3个分论点,使议论入里、入骨。苏洵是如何来阐发中心论点的呢?请看:
  ①(赂秦)破灭之道也。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六国并没有都去“赂秦”,所以苏洵对中心论点“弊在赂秦”的论证没有整吞整咽,而是机智地将它切了一刀,把六国分成“赂者”和“不赂者”两大阵营,并分别提出了一个分论点。“同归”但“殊途”,这就将两条迥异的破灭路线图划向了纵深。它启示我们:整吞整咽,只会不明就里;只有切割分解,方能鞭辟入里。
  三、剖析事理要分步推进
  高中生剖析事理的缺陷是什么?一步到位。直接从起点跨向终点,而不能“走两步”,将推进的过程分步展示出来。苏洵是如何来剖析事理的呢?请看:
  ①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分论点一)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分论点二)
  苏洵在剖析事理时,很擅长“走两步”,剖析“分论点一”的推进过程是“赂秦→力亏→破灭”,剖析“分论点二”的推进过程是“赂者丧→(不赂者)失强援→(不赂者)不能独完而丧”。正因为分步推进,事理才剖析得明了透彻。它启示我们:一步到位,让人只觉“不讲‘理’”;只有分步推进,方能让人感到“理之凿凿”。
  四、分析问题要放出眼光
  高中生分析问题的缺陷是什么?缺少眼光。眼睛能看到的地方叫视力,眼睛看不到的地方才叫眼光。仅靠视力,往往近视、短视;凭借眼光,方能透视、远视。苏洵是如何来分析问题的呢?请看:
  ①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②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苏洵在①句中放出的是联系的眼光,燕、赵为什么会陷于“智力孤危”的境地,“战败而亡”,是因为“秦革灭(韩、魏、楚)殆尽”,燕、赵失去了“强援”。在②句中放出的是发展的眼光,地有限,越“赂”越少;欲无限,越“赂”越大。以“赂”求和,只能苟安一时,久必“颠覆”。它启示我们:缺少眼光,就会囿于眼前,浮于表面;只有放出眼光,方能高瞻远瞩,入木三分。
  五、解决问题要亮出实招
  高中生解决问题的缺陷是什么?空喊口号而无实招,诸如“我们一定要(应该、必须)……”等。习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在议论文中解决问题时也应该挤干“吐沫”,拿出“干货”。苏洵是如何来为六国出谋划策的呢?请看:
  ①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③并力西向。
  苏洵为六国设的图存之道有三:一是重用谋臣,二是礼贤下士,三是六国联合。此三策,“可谓至论”(陶望龄《三苏文苑》)。它启示我们:空喊口号,只有虚张声势之嫌;只有亮出实招,方显试手补天之力。
  六、论证方法要随机应变
  高中生运用论证方法的缺陷是什么?单一,而且多半为例证法。他们往往不能根据论证的实际需要选用最给力的论证方法。苏洵除了例证法之外,还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呢?请看:
  ①六国破灭,其根本原因在“战”还是“赂”?一比即知: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对比论证)
  ②“赂秦”能息战吗?一喻即明: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比喻论证)
  ③齐、燕、赵亡于用兵抗秦吗?把历史假设一下即晓: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假设论证)
  ④北宋朝廷以赂求和是明智之举吗?把古今类比一下即醒: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类比论证)
  苏洵在综合运用上述论证方法时,既能因需而选,又能各尽其用。它启示我们:单打,只会削足适履,法“钝”其力;只有随机应变,方能量身定制,法“尽”其用。
  七、论证思路要充分展开
  高中生论证思路的缺陷是什么?原地绕圈。既不能深入进去,剥笋抽丝;又不能生发开来,拓展延伸。最典型的莫过于有些同学的“三段论”:
  苏洵是如何展开论证思路的呢?他在“三段论”的每一部分之后都追加上了“跟进”论证,请看下表。它启示我们:原地绕圈,只能抱住“理”,只“知其然”;只有充分展开,方能摊开“理”, “‘揭’其所以然”。
  八、举例论证要以议带叙
  高中生举例论证的缺陷是什么?讲故事。在议论文写作中,举例本身不是目的,论证观点才是目的。为此,举例论证不能追求例子的感染力,把故事讲得活灵活现,而应注重例子的说服力,以议带叙——用“观点”剪辑例子,能印证观点者,留而串之;与观点游离者,剪而弃之。苏洵是如何以议带叙的呢?请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苏洵以“不赂者以赂者丧”的观点来修剪齐亡史实,以区区31字就将齐国结交秦国、不助五国的外交政策以及由此导致的灭亡结局论述得一清二楚。言虽洗练,但理已析透。它启示我们:讲故事,只能讲清事情;只有以议带叙,方能厘清事理。
  在时下一片“奇文熏得学子醉”的炒作声中,我们呼吁作文教学回归课本这个“娘家”,走读写结合之路,练一招一式内功。我们坚信:阅读会心颔首之日,就是写作妙手偶得之时。
  [作者通联:江苏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阅读是理解和吸收语言信息的最重要手段,它能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有助于他们开阔视野、丰富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和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及文化等。
期刊
职业道德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针对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从工学结合的角度,探讨如何促进中职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培养。
当前由于很多语文教师没能较好地利用教材进行授课,虽然课堂气氛不错,但是其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包括学生对课文的重点知识点及难点掌握得却不够扎实,导致小学语文教学
潘新和教授曾说:“真正高质量的阅读,有赖于写作的推动。”《江南的冬景》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经典散文,它语言简约洗练,意境柔和淡雅,思路清晰明了,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结构上都值得学生去深度体验、模仿和赏析。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生成出自己心中的“这一个”,再和郁达夫的“那一个”进行比较,催生出“真正高质量的阅读”。  一、通过写作生成“未曾预约的精彩”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进行弹性化的教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从形式上来看,相继出现了个别教学、班级教学和分组教学。合作学习作为改进传统班级授课的一种教学方式,已经走进了高中地理课堂,并且为广大一线教师所关注与运用,成为新课程改革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方向之一。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师们也在不断地转变观念,尝试着以这种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合作学习已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显示出其特有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合作
本文对电子白板强大的交互性功能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体现进行了探讨,即电子白板能够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人机互动提供技术便利,为建立以学生主动学习为目标的
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是其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物理实验教学将物理课本中的定义、理论、规律等都通过实验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也就是说,实验是高中生获得物理学知识的重要途径,电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