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孩子自由写作的空间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ian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对于老师来说也算是一件最为头痛的教学任务了。为什么作文教学于学生于老师都会感觉力不从心呢?于我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个人认为其原因在于:老师过多的给学生规定,给学生的条条框框多,学生受到束缚就多,没发挥自己自由想象的空间,兴趣就越来越小,越没兴趣就越学不好作文,越学不好作文就越害怕作文。这就像一个“带着镣铐跳舞”的舞者,就算这位舞者舞技再高超也无法舒展其优美舞姿,当然跳不出动人的舞蹈。学生作文也一样,在老师的“镣铐”之下写作,写出来的文章怎么能鲜活生动呢?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也发现,只要是让学生写一些给自己看的文章,就很明显能显出学生的翩翩灵性,他们的语言就会显得更为清新、自在、洒脱,也能表现出真实、细腻、深刻感情,有时还能有让老师大跌眼镜的奇特收获。难怪有人说出了对老师千辛万苦的作文教学的讽刺之语:“好文章都是学生自己写出来的,坏文章都是老师教出来的。”在这背景下的作文教学着实该让我们语文老师深入反思:为什么老师的教学反而阻挡了学生的写作灵性?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或许我们需要的成功的作文教学只需摘掉这一片小小的“叶子”而已,我们的作文教学真该解开学生那“紧锁的镣铐”,让他们真正成为一名自由的舞者。在这我要呼吁我们全体语文老师:请把你们加在学生身上的“镣铐”解开吧,还给学生自由写作的广阔的空间吧,这才是学生想要的作文课堂!
  一、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让学生的个人思维在习作中大放光彩。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为学生的自由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习作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允许学生写出自己见解,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让学生独特的思维在写作课堂在异彩纷呈。如教学《一夜的工作》后,我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班级里大部分同学都都在颂扬忘我工作、自我牺牲的精神,都表达了要学习这种高尚精神的意愿。然而,我们班有个平时很不起眼的学生写道:“革命先烈的勇于牺牲、忘我工作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我们现代社会也确实需要这样一些勇于奉献的人,他们给我们创造了安逸快乐的生活,如坚守边疆的解放军叔叔,如不分节假日坚守在手术阵地的医生……他们当中也有不少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地忘我工作,甚至是生病了也坚持工作,高强度高负荷的工作导致了他们病情加重,最终死亡了。但是在这里我真想提醒他们:你们是好人,生病了就得去看医生,不能为了工作就死扛着。如果你们能珍惜自己的身体,及时看病,就能挽回自己的生命,有了健康你们就能延长为人民服务的时间了,就能把做奉献的时间延长……”这个学生没有能够写自己的与众不同的真实想法,表达了自己深沉的个人思想观念,是一个很有看法,有思维的学生,很值得老师提倡。为了让其他同学生在写作中也能自由地表达、有创意表达,我特地在班级里诵读他的作品。
  从以上这个事例中我们明白:习作教学应该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让学生的个人思维在习作中大放光彩,就能写出好文章。如果教师只是要求学生写些人云亦云的东西,按照老师的喜好和要求说话,那么久而久之学生就没有个性而言,甚至丢失了学生天真活泼天性,成为一个“没有魂魄”的人,这也就背离了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宗旨。
  二、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给学生“真言”的机会。
  《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教师理解孩子,感知孩子的童真是给学生创设自由写作空间的前提。成人有成人的感受与视角,孩子也有自己的感受与视角,但他们的视角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的,他们的认知与成人的体验是不同的,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理解与感受充满着童真与童趣,他们有权力表达自己感受。如在一次学校文学社征文中,一个学生写了一件自己的童年趣事——骑单车。这个学生写了自己从不会骑单车到喜欢上骑单车,而且喜欢与小伙伴比赛,还成了伙伴中的冠军,心里有说不出的自豪感……这时组里其它语文老师就有自己的见解,喜欢骑单车是一件好事,但应该把这件事理解为一种有益的体育煅炼,不应该体现比赛的目的,从安全上考虑更不应该。但是,老师如果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那么我们就应该认为骑单车比赛是孩子天真的乐趣,把踩自行车当作一种体育煅炼只是我们大人的理解而,我们不该把大人的思想强加于孩子的身上。
  从上面这个事例中,我们明白了:习作中不应该泯灭孩子的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和天真无邪的乐趣!教师更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不能把大人们的思法强加于孩子身上。
  三、展开学生自由想象的翅膀,给孩子一个奇思妙想的空间。
  语文教师的习作教学不应给学生提供写作的“范式”,更不应该向学生提供大量灌输;而是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才智和能力,舒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畅谈个性化的认识感悟,展开学生自由想象的翅膀,写出儿童独有的天真与童趣,让他们快乐地飞翔于文字的天空。
  美国的一个学生曾经把一个蛋想象成孵出了一位美国总统,他那极富想象力、创造性的文章被许多报刊发表且获了奖。其实我们身边也不乏有这样的学生,我们是缺乏发现和引导这样富有想象力学生的“伯乐”老师。对于这样别出心裁、新颖独特的学生,我们应该大加赞赏,而不是挑剔眼光说什么想象不合理,说学生太幼稚,我们要努力保护学生的创造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创造能力。
  作文是心灵之花,大地是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之源,同时它又装饰着大地,使我们的心灵更加丰富美好。在习作教学中尊重和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给学生广阔的自由写作空间才能让学生每天都在生活的海洋里撷取着绚丽的浪花。
其他文献
桥梁遭受船只及漂流物撞击时有发生,该文介绍珠海市两沥大桥被船只或漂流物撞击后的检测、结构模拟计算及处理方法,并对桥墩的工作性能进行综合评价分析。该处理方法对今后同类
【摘 要】  “鲶鱼效应”在班级管理中有很大的运用空间,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鲶鱼效应”的内涵,充分激活学生内在的管理效能和管理水平,让学生在“鲶鱼”的带动下,形成自主自觉管理的良性互动和良性循环,助推班级体的同构共建。  【关键词】  鲶鱼效应 班级自主管理 运用策略  一、引言  “鲶鱼效应”源于这样一种传说,挪威人爱吃沙丁鱼,但是沙丁鱼不爱动,每当渔民将捕捞的沙丁鱼运回港口,大多数沙丁鱼会因缺氧
【摘 要】  新课改视域下,高效高中体育课堂的打造愈来愈凸显其重要性。本文首先对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对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分析探讨了高中体育课堂教学高效性实现的方法,提议了新课程视域下高效的体育教学方法,通过进行这些方法的教学,可以创建高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提升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致,培育学生毕生的体育认识,从而提升教学高中体育的质量水平。  【关键词】  高中体育
本文介绍了《电子线路》课程在当前电子信息时代的重要性。并就如何实施《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创新提出自己的见解,同时阐述了实施教学创新对教师的要求。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独立创新学习的能力.并力求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
蚌埠地区具有十分丰富的军事资源,完全可以利用这一资源为创造蚌埠经济特色服务,本文就此提出了若干建议。
翻转课堂,增加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学习时间,是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环境,是为了让教师成为学生身边的“教练”,而不是在讲台上的“圣人”。翻转课堂使得教师从传统课堂中的讲授者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和设计者。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不再上演“独角戏”,而成为课堂的“导演”,统筹布局,让学生成为焦点。这样,教师的能力与才华在翻转课堂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与释放;是混合了直接讲解与建构主义的学习,是学
【摘 要】  实践证明,只有把小学生的作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到一起,才能让学生拥有更多的生活体验,从而产生对现实生活的感悟。本文围绕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开展生活化小学作文教学,旨在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  【关键词】  小学作文 生活化 教学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小学生的作文教学要尽量贴近儿童的实际生活,这样才能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因此,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