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鱼效应”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策略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raid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鲶鱼效应”在班级管理中有很大的运用空间,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鲶鱼效应”的内涵,充分激活学生内在的管理效能和管理水平,让学生在“鲶鱼”的带动下,形成自主自觉管理的良性互动和良性循环,助推班级体的同构共建。
  【关键词】
  鲶鱼效应 班级自主管理 运用策略
  一、引言
  “鲶鱼效应”源于这样一种传说,挪威人爱吃沙丁鱼,但是沙丁鱼不爱动,每当渔民将捕捞的沙丁鱼运回港口,大多数沙丁鱼会因缺氧而死亡。为了使沙丁鱼能活着被运回渔港,渔民将其天敌——鲶鱼放入鱼舱,鲶鱼是食肉鱼,一入舱便四处乱窜,沙丁鱼因鲶鱼的追杀而恐怖紧张,从而把鱼舱的水搅动,使其上下波动,氧气充足,沙丁鱼便能活蹦乱跳地运回渔港。在企业管理中运用“鲶鱼效应”,能促进企业内部竞争,使企业血液循环加速,得到更快发展。此效应对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有很大启示,教师也应在班级管理中对重点人、重点事进行设计,让重点人、重点事成为影响大家学习的风向标,为班级体的齐抓共管贡献出集体智慧和力量。那么,教师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利用“鲶鱼效应”呢?
  二、“鲶鱼效应”运用于班级管理的三个步骤
  1.以智慧眼光发现班集体“鲶鱼”之人
  毫无疑问,每个班级都是由一个个特征鲜明的个体组成,每个人都是班级对外的一张名片,作为班集体的一种管理规范,很多学校或班级将规则或规范视为学生成长的准绳。当然,从管理角度来看,具有一定合理性,“沒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需要有一定的规范管理才能让全体同学共同成长,取得共赢局面。然而,作为班主任,也应透过共性的规范,用别具一格的慧眼去体察学生的多面性,有些学生很有个性、灵气和朝气,他们做事往往一马当先,时而为他人排难解忧,时而为老师建言献策,时而为班集体贡献正能量,这些学生,很有个性,往往不需班干或班主任使唤,就能主动请缨,毛遂自荐地帮助大家和班集体,他们有无限的激情和热情,像“鲶鱼”一样活跃在教室里,是班级管理的重要能量。教师需要加以引导和呵护,激活他们内在的能量源,让他们成为班级管理和发展的原生态力量,成为教师和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他人”。只有这些学生先行一步,率先示范,给大家注入积极向上的力量,让班集体形成联动、互动效应,帮助班集体形成“比、学、赶、超”的局面,班集体建设才能顺水推舟,顺势而为。
  2.充分激发“鱿鱼”的班集体正向能量
  “鲶鱼效应”是通过刺激形成的,即通过“鲶鱼”对“沙丁鱼”的惊吓,促使沙丁鱼跟着动了起来,这听起来有些“被动”之意。但有些班级有天然“鲶鱼”,他们是班级管理中不可多得的财富,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优点和正向能量,使之最大化,并和他们建立师生联盟,为班级共同体建设合力奋进。但有的班级没有“鲶鱼”,这时,教师要对一些没精打彩,上课不认真,学习不努力的“沙丁鱼”学生施加一定的刺激,主动充当“鲶鱼”,使这些“沙丁鱼”自动激活。当然,教师的刺激要拿捏适度,张弛结合,其根本目的是激发学生内在的正能量,让学生内心求真向善趋美的种子破土发芽,成为班级积极力量的构建者。
  为达到抑恶扬善的目的,班主任在选择目标“鲶鱼”时要有独到眼光,通常要选择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或者暂且还不优秀,但是学习态度很好的,或具有内在潜质的学生,因为他们是学生的“身边人”,易引起学生的模仿和比照。当然,最佳选择是挑选一些可能制造“奇迹”或“逆袭”的学生,因为他们的示范作用才是真正能影响他人的正能量。
  3.将“鱿鱼”外显之效应转化为学生内隐之动能
  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鲶鱼”的刺激只是一种外部动力,只有把它转化为“沙丁鱼”的内生动力,让“沙丁鱼”持续向“鲶鱼”靠近,从而不断在自我实现、超越自我中宣告一个个“大写的我”的存在,才能真正形成自我成长、自我管理的坚固长城。
  教师要运用教育智慧,适时将“鲶鱼”的正向效应转化为“沙丁鱼”的自我能量。为此,教师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找到学生的长处,让学生生成自我认同和自我肯定的情感,为后续努力提供持续动力。教师要用放大镜去看学生的优点,让学生带着自信、带着成就参与到鲶鱼的群体中。二是教师要为学生设立恰当的目标,要给学生看得见的目标,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完成一个又一个“小目标”,因为,目标过高,则学生往往易于失去方向,甚至因看不到目标而中途放弃,而目标过低又无法激发学生成长的最大动能,所以,目标的选择要恰到好处。三是班主任也给予精准指导,让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如让成绩优秀的学生进一步深造,而动手能力强的可以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再如,擅长音乐跳舞的学生可以朝向艺术生方向发展等等,这些都容易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成为影响他人成长的“鲶鱼”,笔者在班主任工作中发现,班级鲶鱼多了,班级的管理的难度却降低了,更为可喜的的,班级在这些领头羊、排头兵的带领下,形成了“千帆竞发”“ 百舸争流”的喜人局面。
  【结 语】
  “教育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运用“鲶鱼效应”时,要注意时机,并不断地向学生传输正能量,不断让学生向“鲶鱼”的优点和长处看齐;但同时要注意,对“鲶鱼”表现出来的不利因素,也要及时提醒,防患于未燃,因为高中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未完全成型,有时尚需教师启发和点拨,因此,教师既要用和善的言语诱导,也要有具体的行为跟进,要把“鲶鱼效应”很好地融入到班集体建设过程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吸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养成“吾日三省事身”的自我管理习惯,为自我的人格大厦奠基。
  【参考文献】
  【1】李国华,陈娟.班级管理中如何运用“鲶鱼效应”【J】.基础教育研究,2014(15)
  【2】秦恬.运用“鲶鱼效应”促成班级长效管理【J】.基础教育研究,2009(05)
  【3】甘雨.“鲶鱼效应”对班级管理的启示【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
其他文献
数字逻辑电路图中逻辑符号的输入、输出端经常用到小圈符号,这些小圈符号如何理解,应怎样转换本文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在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效率意识与实践能力。建议高校从重视英语项目化教学队伍的建设,要提高学生对
【摘 要】  课堂导入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一个理想的课前导入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更可以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特征,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本课学习中,使语文教学进入佳境。  【关键词】  情境导入 语文教学 有效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的不断实施,新课标对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的课堂也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和挑战。我们的语文课堂要成为让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习作部分指出:高年级学生要做到——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
本文介绍了基于DSP信号处理的光栅传感器位移测量及其在数控系统位移测量中的应用。
合唱指挥是学习音乐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本文着重从合唱指挥老师在合唱指挥教学中的双重身份的重要作用及与合唱团(学生)的关系来探讨合唱指挥教学
【摘 要】预习案的编写是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中,进一步学会知识,形成技能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学习依据。那么,在教学前,教师编写品德课预习案质量的好坏,就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技能。本文就一年级品德课预习案编写进行论述。  【关键词】一年级 品德课 预习案  一、什么是预习案  学生在学习书本的知识之前要完成的作业,它是根据教材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设计的,它要符合学生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小学教师可以把网络技术和资源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去。通过网络技术的运用,改变传统的死板的讲课方式与内容,使得小学语文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教学氛围十分活跃生动。通过网络技术运用到小学课堂,使得小学生的知识来源变得丰富多样,扩展小学生的学习途径,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在此过程中,小学老师要以小学生为学习主体,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利用好网络技术,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互
桥梁遭受船只及漂流物撞击时有发生,该文介绍珠海市两沥大桥被船只或漂流物撞击后的检测、结构模拟计算及处理方法,并对桥墩的工作性能进行综合评价分析。该处理方法对今后同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