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归纳法复习导航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cis2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归纳法是高中数学的基本方法之一,“考纲”不仅要求我们掌握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其步骤,还要求我们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和综合性问题.尤其对于江苏高考(理科)附加题中的最后一小题往往离不开数学归纳法.
  那么,什么是数学归纳法?
  一般地,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归纳奠基)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n0∈N*)时命题成立;
  (2)(归纳递推)假设n=k(k≥n0,k∈N*)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 1时命题也成立.
  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上述证明方法叫作数学归纳法.
  那么,数学归纳法能帮助我们破解哪些问题呢?
  一、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
  2.“归纳——猜想——证明”的主要题型
  (1)已知数列的递推公式,求通项或前n项和.
  (2)由一些恒等式、不等式改編的一些探究性问题,求使命题成立的参数值是否存在.
  (3)给出一些简单的命题(n=1,2,3,…),猜想并证明对任意正整数n都成立的一般性命题.
  有道是“樱桃好吃树难栽”,数学归纳法证题“规则”不可忘!本文最后总结出5点数学归纳法的“精髓”,也算是给同学们的“友情提示”吧!
  1.应用数学归纳法要运用“归纳假设”,没有“归纳假设”的证明不是数学归纳法.
  2.证明代数恒等式的关键是:第二步将式子转化成与归纳假设的结构相同的形式——凑假设.然后利用归纳假设,经过恒等变形,得到结论所需要的形式——凑结论.
  3.与自然数有关的不等式,有时也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在证明过程中,要运用不等式的性质.
  4.因为证明不等式的题型多种多样,所以不等式证明是一个难点,在由n=k成立,推导n=k 1不等式也成立时,过去讲过的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在此都可以使用.如比较法、放缩法、分析法、反证法等,有时还要考证与原不等式等价的命题.
  5.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性问题时,第二步一般先将n=k 1代入原式,然后将式子作适当的恒等变形,凑出归纳假设,这是证题的关键和难点.
其他文献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70分)  1.在复平面内,复数z=2i1 i(i为虚数单位)对应点的坐标是 .  2.设集合A={0,a},B={2a,b},若A∩B={1},则A∪B= .  3.“x=π4”是“tanx=1”成立的 条件.(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4.为了了解一片经济林的生长情况,随机测量了其中100株树木的底部周
六月高考,即将来到.同学们潜心复习数月,必将修成正果.不过,今天我要问,你会解答数学高考卷吗?或许你会认为这个问题提得太幼稚.我堂堂高三考生,做数学模拟卷无数,难道还不知如何答题吗?信心满满当然值得点赞,但“谨慎能捕千秋蝉,小心驶得万年船”.在此友情提示各位同学,数学高考考场答题应做到“仔细审题,规范书写,及时反思”.  一、仔细审题  审题即弄清题意,是解题的基础,也是正确、迅速解题的前提,要想
[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我们所处的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包容,然而特立独行要承受压力,在群体中我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塑造成他人希望的样子,甚至抛弃是非去换取归属感。  [佳作]  清晨,柔和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课桌上。我捧着《苏东坡全集》读着,安安静静地,反复品味着苏东坡的豪爽与细腻。  “你们听说了没?王宝强的老婆马蓉出轨了
教育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对我们来说,似乎教书越久,越感到迷惑难解。  但是有一本书的书名就是《教育究竟是什么?》,可以为我们提供想要的答案,100位古今中外思想家从自己的视角解读他们心目中的教育。  2008年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的这本《教育究竟是什么?》,2013年再版,介绍了从孔子、苏格拉底到当代的加德纳、古鲁等100位思想家或教育家的观点,这些学者对“教育究竟是什么”的看法的确各不相同,莫衷一
我不流泪不等于没有眼泪。我整了整行李试图从哲人的书本上,寻找警句或方向,直到一条河自历史深处汹涌而来,灯塔与许多人的灵魂均漂在水上,我的灵魂也漂在水上。  一  司马相如的文学梦  文/苦茶  司马相如,从小就是一个传奇版本,这个名唤“犬子”还结巴的孩子,说话叽里咕噜,吐不出一个成型的字,但他在官学里很让先生刮目,因他满肚子的锦绣文章,抓过笔就能千言有余。码字了得,还能柔手抚琴,铁手舞剑,文武全才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是向量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平面向量的主要考点,考题中往往会涉及到求值或者取值范围的小题或大题.那么面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问题,同学们一般可采用哪些方法呢?本文教你三法,助你“完胜”平面向量数量积!  一、定义法  直接利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运算的定义:a·b=|a|·|b|·cosθ.此法必须先根据几何或代数关系求非零向量的模和夹角.  例1(1)如图,正六边形ABCDEF的边长
摘要: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今天,学校教育面临着一个新的难题: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了。本文从学校管理和家庭教育两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学校管理;家庭教育;素质教育    从教10余年,我教过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不知从何时起,我越来越多地听到这样一些话,“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了”“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了”,等等,这也正是我个人的体会。现在的学生,迟到、旷
人物素材,是最具备考价值的素材之一,具有易于识记、应用范围广等优点,如果运用好了,就能明显提升作文的质量,给阅卷老师以内容充实、材料丰富、论据充足的美好印象。综观近年的高考满分作文,许多同学在运用人物素材上都具有一定的特色:或略写,或详写;或用单一人物演绎,或综合运用多个人物;或拿来当论据支撑观点,或解读人物别有寄托……这些手法很值得我们借鉴。从总体上看,人物素材的运用,主要有以下五种方法。  一
一、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结合“三大改造”的史实,学生通过活动明确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必然性,感悟党领导人民群众完成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的历程,增强政治认同素养和公共参与素养。  2.结合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以及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史实,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研读经典,进一步明确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懂得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
摘 要:北京高考政治主观题对哲学知识的考查采用了评论文类试题的考法,体现出新课程改革的思路,同时也给教师教学和学生答题带来了挑战。探讨这种类型试题特点、解题思路和方法、作答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这类题目给教学带来的启示,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考政治;评论文;试题特点;解题思路;教学启示  一、真题再呈现,初识新题型  (2016年北京卷第38题)科技与人的关系是一个历久弥新,引人深思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