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liness900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几乎每一堂课都少不了提问。如果把一堂课比作一道美味佳肴的话,那么,课堂提问就好像是调味品,放少了不够味, 激不起学生的食欲;放多了味太重,肠胃承受不住,让人不敢下箸。美国学者史蒂文斯说:“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形成有效教学的核心。”也就是说,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课堂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并且是教学中用得最多但是又很难用精用巧的艺术。如何奇思巧问提高课堂提问的实效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精心设计问题
  
  一般来说,提问的问题有四种:认识性问题、归纳性问题、评价性问题、创造性问题。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紧扣教材,把握重点,多设计一些评价性问题和创造性问题。在设计问题时要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由浅入深,由点及面,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设计的问题不能过大、过深、过难,又不能过小、过浅、过易。过大、过深、过难的问题会让学生在回答时觉得高不可攀、遥不可及,就如“老虎吃天,无从下口”。过小、过浅、过易的问题,缺乏思维含量,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对答如流,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
  有人说:“要把知识的果子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着的位置。”让学生“跳一跳”,就是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后获得正确的答案。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的成果更会印象深刻,才会感到收获的喜悦,这样才会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主动性。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或者没有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去设计问题,自认为简单基础的问题没必要提。其实这所谓的简单问题差生也要踮起脚或者跳起来才能够摘到,教师认为不难的问题或许对于学生来说“难于上青天”。这样在有意无意中拔高了问题的难度,使课堂提问处于尴尬境地。
  总之,教师在备课时应精心设计问题,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这如同做菜,要符合学生的口味就得根据学生的实际精心准备,同时要注意营养搭配,这才能为全班学生烹制一顿丰盛的知识美餐。
  
  二、科学提出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把问题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有机地融入到教学环节中,不能张口就问,而要根据教学的需要,科学地提问。
  1.把握全局,因人制宜
  课堂问题的回答可以因人而异,简单的基础判断题、选择题可以让基础不强的学生来回答,分析、体会型问题可以让优生来表现。就如同摘果子,低枝上的果实让矮个子来摘,高枝上的果实让高个子来摘,让他们各有所获,都能尝到劳有所获的喜悦。
  2.把握时机,有的放矢
  课堂上,当老师提出问题时,有时小手如林,有时三三两两,有时 “一枝独秀”。有的“小荷才露”,似举非举,欲举还羞;有的小手傲然挺立,坚定自若;有的振臂高呼,跃跃欲试。这时,老师切不可乱,应根据所看到的具体“举手”情况而有的放矢地让学生来回答。当学生还在犹豫,拿不定主意时,可以不点他,不然就有可能让他出“丑”,挫伤了他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在课堂上把握好时机,有的放矢地让学生来回答问题,既能保持课堂的流畅性及互动性,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角色互换,鼓励质疑
  课堂提问是联系师生思维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我们摒弃了“满堂灌”,但也不能演变成“满堂问”。学贵知疑,课堂上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把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及时纳入教学思路中,并以学生的身份投入到讨论释疑中去。这样既鼓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及时点评问题
  
  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要当场点评,给予鼓励。有的老师在学生回答之后不置可否,就让其“坐下”,并立即请另一个学生回答或转入另一项活动,令回答问题的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回答是对还是错;有的老师对学生的回答全盘否定,言辞中带有责备;有的老师在学生回答后甚至不“请”其坐,使学生站在那里尴尬万分。
  评价学生的答题,老师首先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答案,是对是错需要说清楚。学生的回答有哪些可取之处,还有哪些不妥当的地方都需要指出来,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难点、掌握知识点。其次,要鼓励学生来回答问题,让学生乐于回答老师的提问,并在老师点评中细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学生觉得课堂上的思考不再是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快乐和享受。
  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它既是老师素质的体现,也是老师教学理念的体现。恰到好处、独具匠心的奇思巧问,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激起学生的灵性,让学生在思考和回答问题中碰撞出个性思维的火花,并让课堂教学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作者单位:江西省余干县第三小学)
  □责任编辑:岳军科
  
其他文献
一、要重视物理概念的学习    初中物理将学习大量重要的物理概念、规律,在解答物理试题和解释各类物理现象时都必须依赖这些概念、规律,它是解决各类问题的基础,因此掌握这些物理概念、规律是学好物理的前提条件。对物理概念、规律的掌握要做到: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会对公式进行正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会用
在互联网日渐普及的今天,改革传统教育教学手段的条件越来越成熟。利用网络资源,实行主体性作文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笔者就学校的“未来作家明星网”(即“作文教学网”)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利用网络资源,创设作文学习情境    1.创建“资源区”,丰富写作素材  利用网络信息建立起来的学校“未来作家明星网”(即“作文教学网”)可以承担加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稳步提高
回忆前几年的教学生涯,最棘手的事莫过于作文教学了。一提到作文,学生们往往兴趣索然,望而生畏。作文难,难在哪里呢?难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目睹这一困境,为了使学生在写作文时能做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在作文教学中,我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自主拟题,奋笔疾书    我遇到过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在写命题作文时唉声叹气,冥思苦想,而平时写的日记却妙趣横生,异彩纷呈。这是为什么
音乐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要“建立以人为本的音乐发展观”,摒弃过去陈旧的“师教生学,师讲生听,师灌生受”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营造一个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走进音乐,领悟音乐,健康发展,丰富人生。因此,音乐活动课就成为新课程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下面,我就音乐活动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首先,要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体现“活动”二字。高中阶段的青少年个性凸显、精力充沛、活
【目的】通过开展以碘盐销售点为依托的预防碘缺乏病的健康促进研究,探索在边远、贫困农村地区开展预防碘缺乏病健康促进的新模式,为制定和推广有效的干预对策与措施提供科学
美术教育是中小学的基本课程,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自主、高效的美术课堂,势必要求广大从事美术教育的教师们不断学习、探索和总结,让课堂转化为一种寓教于乐、激发想象、张扬个性、自主探究、开发潜能的过程。立足课堂,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调节变换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适应美术新课程的变化,与新课程一道前行。  实践证明,教师在落实好教学任务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能力,使学生真
一、有效创设数学情境    有效的教学首先要建立在教师准确把握教学起点的基础之上。有的教师在执教“5的倍数的特征”时,并没有创设一个数学情境,而是直接出示课本上例题1至100的数字,要求学生从1至100这些数中找出5的倍数。有的教师有疑问:这么一个数学问题,学生有学习兴趣吗?何不来个情境设计呢?事实上,教师的担心是多余的。学生在没有教师任何提示的情况下,有的口算,有的列式解答,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水
一、在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解决问题实际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中不断进行探索活动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要求,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开展教学活动。”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数学问题的“原型”,不断创设情境,设计探索性和开发性的问题。例如,在教学“能被2、5、3整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