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走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wk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为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质量水平,需要从工作创新方面加强重视,在教学的思想观念以及教学的思维模式方面进行有效创新,为实现高质量的教学目标打下基础。将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进行有机融合,对创新理论课程教学的形式,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发挥重要作用。基于此,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的问题以及融入的策略进行详细探究,希望能为实际工作的良好推进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0-0136-02
   中国传统文化走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从教学创新环节加以重视,只有改变传统的理论课程教学方式,以学生素质培养为目标展开教学活动,才能突出课程教学的价值。新的教育改革发展背景下,锻炼学生学习能力,结合实际课程内容进行有效优化,将中国传统文化与之理论课程有效融合起来,对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有保障,能为实际工作的良好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的问题
   从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现状发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为有效解决课堂教学效率低的问题,需要对相应问题明确,针对性解决教学问题。
   (一)传统文化融入方式单调
   教师在面对高校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时,要从学生综合学习素质的培养方面加强重视,突出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课堂,让学生在课堂知识的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方式,将传统文化加以有效融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的能力素质,为学生可持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1]。但教师在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时候,融入的方式比较单一,没有采用创新的方式,知识點的融入比较僵化,学生难以从整体上领悟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关系,这对教学活动开展的质量会产生影响。
   (二)教学的思想观念僵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缺乏和新的教育改革要求紧密结合,这会影响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传统文化的融入过程中没有从多角度出发进行考量,缺乏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必然会造成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融入传统文化,是以知识为载体的,价值观构建为目标,如此才能有助于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但从实际教学的现状发现,教师由于没有及时转变思想观念,缺乏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这必然会影响学生综合学习素质的提升[2]。
   (三)教师自身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
   要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就需要教师对思想政治课程和传统文化间的联系有充分的认识和重视,从而才能结合学生学习的特征进行优化设计教学方案。但从实际教学的情况发现,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全面,多数教师的专业背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所以传统优秀文化专业背景知识的了解不是很深入,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传统优秀文化进行联系,没有从学生的学习素养培养等方面加强重视,影响了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的质量[3]。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停留在文、史、哲课程的层面,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面比较窄,这对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活动的高效化开展会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没有形成合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为有效提升教学的质量水平,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将相关的课程形成合力,促进学生思想政治课程知识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开展需要和传统文化融合,而在具体的探索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把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结合的过程中,有的学校没有对课程内容和方式统筹协调,各教研室组织开展以及交流沟通不畅,使得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程的时候存在内容重复以及侧重点不同等现象,并没有将合力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的措施
   为有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质量,要解决好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传统文化融入作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质量的途径,从以下措施的落实方面要充分重视。
   (一)创新传统文化融入课程的方式
   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中,为有效提升传统文化融入的质量,需要教师在融入的方式创新方面加强重视。要能突出学生素质培养的主体地位,要采用专题式的方式进行融入,让每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从中拿出两个课时,在专题讲授的时候能够和传统文化的知识进行练习,做好知识点的有效融合,形成系统的内容体系,这对学生领悟传统文化精神内核有着积极意义[4]。
   如为学生讲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内容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理想信念进行坚定,对学生爱国精神积极培养,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以及法律素养有效提升。教师在挖掘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将爱国精神和伦理道德规范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有机结合,调动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讲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内容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马克思主义立场以及观点方法,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把传统文化中朴素唯物主义以及朴素民本思想内容与之相结合,促进学生思考探究。
   (二)创新教学思想观念,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为学生讲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时候,为有效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认识,首先要从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创新层面加强重视,促进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传统文化内容的融合思考,帮助学生增强自信,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加强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是育人,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方面树立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规范学生行为,只有如此才能为学生良好学习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这样能从本质上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以及人文素养[5]。教师要注重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树立以知识为载体、价值构建为目标的教育理念,调动学生在思想政治课程知识学习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领悟传统文化中的仁爱,重民本、崇正义、求大同等精神内核,和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容相融合。
   (三)不断提高教师传统文化认识水平
   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促进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就需要从教学创新方面加强重视,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认识,有助于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方面有更大的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自身的能力素质,对实践教学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从实际教学的现状发现,教师自身主要是从思想政治理论背景出发,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了解不是很充分,影响了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效果。所以加强对思想政治教师专业教学的能力比较重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的认识理解能力,在这一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要从几个层面提高教师传统文化认识能力水平。
   首先要注重引导思政理论教师对习近平总书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进行学习,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主动和自觉性,思想决定行动,所以在思想观念上要认识到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的重要性,能够理解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思想内涵以及精神实质。注重引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对传统经典以及中国文化史、哲学史的课程进行学习,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加强自我学习的能力素质。教师通过课余时间对《大学》《老子》等经典的著作知识进行学习,能够领会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以及伦理道德规范,能够把人文精神和伦理道德规划内化成教师自身素质。另外,这就需要教师通过现代化的平台运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需要加强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培训,提高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可积极组织教师通过“走出去”的方式,到国内大学哲学系以及国学院进修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系统化对传统文化加以了解。
   (四)注重发挥课程合力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为提升教学的质量,在传统文化融入的过程中,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力量充分发挥出来,能有效形成协同育人效应,从而为高素质人才培养打下基础,要注重将不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作用发挥出来,形成合力,明确各门课融入内容和方式,达到集思广益以及资源共享的教学目标。
   三、结语
   总之,高校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为有效提升教学的质量水平,就需要在教学方法的创新方面加强重视,通过传统文化的科学应用,能为创新教学的方式起到积极的促進作用,对课程教学观念创新以及教学方式创新等措施的实施,为实际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提供相应的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任虹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探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1):29-31.
   [2]陈爱萍,刘焕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20(9):108-111.
   [3]陈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合探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0,29(4):119-123.
   [4]王馨,陈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J].改革与开放,2020(Z4):86-89.
   [5]刘贺,付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运用优秀传统文化的困境及成因[J].农家参谋,2020(3):243-244.
其他文献
[摘要] 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院校学生课程中比较关键的一门学科,是数学必修课程,但是高职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比较差,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学习积极性较差,并且有些学生会认为进入高职院校之后,只要学好技术就可以了,没有将高等数学课程當作重要课程来对待。为了能够对高职学生在高等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分析,通过对一部分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了解现如今高职院校学生数学学习现状并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人们的思想起着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中华民族优秀精神内涵,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基础,为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需要找到二者在内容、特质、目的、价值以及方法等方面的契合性,进而为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更加良好的生长环境,保证二者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稳固的指导地位。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
[摘要] 高校必须践行“四个服务”,无缝对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回答好“如何培养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三个问题,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竞赛指导工作,形成“大思政”格局打造协同育人体系,有助于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助力美好生活,锤炼个人品德,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奉者”“诠释者”和“践行者”。  [关键词] 社会主
[摘要] 现阶段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当前要提出的不仅是学历教育办学定位,同时还需实现高等教育精英化转变教育理念,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完善结构性改革办学方案。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线教育已成为现阶段高校教育的主要形式,要尝试让在线教育成为试点重任,抓好学科与资源建设,淘汰传统教学方法,利用互联网优势提高教学效率。基于此,深入分析高校在线教育的应用意义以及其中存在的
[摘要]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向前进步,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要求有了较大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高职院校在开展其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对专业人才的实际培养需求,来制订更加具有创新性的教学课程体系,并不断改善教学理念,且借助更加具有科学性的技术手段为学生营造更加浓厚的教学氛围,以此有效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 项目导向;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融
[摘要] 从药教协同背景视角出发,对当前湖南高职药学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进行了调查分析和研究,以诊改思维,以医药冷链全程监控思路构建高职药学类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从而为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高职;药学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20,R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
[摘要] 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具有不可替代性。在高职思政课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就需要对以往高职思政课教学实践中所呈现出来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结合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新要求,将理论性和实践性进行有机的统一,实现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成功转型和升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關键词] 理论性和实践性;高职思政课;统一  [中图分类号] G711
[摘要] 思想品德是人的立人之本,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所以各个高校对教学思路进行了改革,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互相融合,使学生在接受专业课程教育的同时也能受到思政教育。基于此,主要对课程思政在高职“单片机技术应用”中的实践进行介绍,首先介绍了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课程思政改革的背景,对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其次对高职院校单片机技术应用课程教学在课程思政上存在的主要问
[摘要] 目的:探讨6S管理模式在高職护生基护实训课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校高职二年级护生100名,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52人和实验组48人。对照组基护实训课是常规管理模式,实验组实施6S管理模式。在干预1学期结束时,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训成绩、用物完好率、学生满意度进行测定。结果:干预1学期后,实验组护生的实训成绩、用物完好率、学生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