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说儒生造枪人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lv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我的故乡是山东邹平,在淄博周村上完小学之后,一个乡亲把我带到西安读初中。1950年初中毕业后我来到北京育英中学(后改为25中)上高中。高中毕业有三个国防工业院校可供选择(哈军工、北航、京工)。我考上了北京工业学院(今北京理工大学),被分配在第一机械系第二专业2531班(自动武器设计与制造)。
  当时全面学习苏联,专业设置、教材,教学设备照搬苏联,还有专家授课,学制5年。这期间,虽然政治运动此起彼伏,但我们的学习是扎实的,为以后自己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校五年,每年都有一次到工厂、部队、军事院校实习的机会,真刀真枪,加深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认知。
  
  2
  
  1958年大学毕业,我被分配到重庆296厂(公开厂名为国营建设机床厂)。重庆自抗战那时起就是我国重要的军工生产基地。新中国成立以后,又整合新建了八大兵工厂。296厂就是其中之一,它的前身是汉阳兵工厂,迁渝后改称21兵工厂。我们厂就是在原21兵工厂的步枪分厂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是兵器部的骨干轻武器厂。从建国初期仿制苏联7.62毫米步骑枪,我国称之为53式步骑枪后,又仿制了苏制CKC7.62毫米半自动步枪,我国称之为56式半自动,总产量高达200多万支。以后又独立研制了63式自动步枪、8l式枪族、85式狙击步枪、87式5.8毫米枪族,到了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制成功各种新型5.8毫米枪械,有95式、03式、05式等多种、并大量装备部队。此外,我厂还研制了四联、双联14.5毫米高射机枪,及弹道枪、运动枪等许多产品。能在这样一个可以直接为国家安全贡献力量的骨干兵工厂里工作并发挥一定作用,是我引以为豪的。
  
  3
  
  温故知新。在谈我主持设计的81式枪族之前,应该先回顾296厂第一型自行设计制造并大量生产装备部队、却惨遭撤装的63式7.62毫米自动步枪。1960年,296厂成立了自己的科研机构,开始摆脱苏式枪械自己独立研发。其间,时任五机部部长的刘鼎同志提出要研制一种步冲合一、以步为主的自动步枪,发射已大量生产装备的7.62毫米枪弹。我们厂组织精干的“三结合”(领导、工人和技术人员)班子,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研制成功。1963年定型,因而被命名为63式自动步枪。为了参加1964年的国庆阅兵(因故未果),生产了少量装备部队,反映很好。
  客观地讲,63式的确是一支性能优良的枪械,其结构紧凑,外形美观大方,各项试验指标完全符合设计要求。全枪长与56式半自动相当,刺刀为可折叠的三棱刺刀,木质枪托,不带小握把,这样有利于刺杀时握枪,该枪配20发弹匣,还可以从机匣上方弹夹压弹,单发、连发精度较好,比原来的56式冲锋枪有较大提高,并兼有原56式半自动的优点。63式的结构与56式冲锋枪的结构基本相似,但重新设计了导气系统,活塞与机框分离,短行程,导气箍设调节塞,分大孔与小孔,可调节导气孔。机匣与56式半自动机匣相似,为锻件加工而成,刚度、精度都很理想,适应了新设计的击火支架式发射机构。63式设计寿命为1.5万发,与56式冲锋枪一样。
  正当63式全面投产批量装备之时,那场祸及全国的“文革”开始了。296厂的形势极度混乱,导致63式一度停产。一些已入库的63式被造反派抢去参加大规模的武斗(重庆武斗当时全国闻名,这多少与当地有众多兵工厂有关)。混乱持续到1969年,随中苏关系的日益紧张,特别是林彪“一号命令”发出之后,邱会作的总后勤部给296厂下达的任务是年产60万支63式。这超过了工厂的正常生产能力的许多倍,结果必然是“快了萝卜不洗泥”。设计、生产、检验等工序一片混乱,随意改产品图纸、工艺、减少工序。其中最突出并产生严重后果的就是把原锻件机匣改为冲铆机匣,严重降低了机匣的刚度和强度。并把整体机匣改为两片,冲压件和节套尾座等机加工件改为铆钉铆接而成,导致机匣导轨关键尺寸根本无法保证。形位尺寸一对枪管轴线的对称性,同轴度、平行性的调整更加离谱,只靠铆钉,铆完合格,过后又变了。这种混乱的情况的直接后果就是63式质量严重下降。全枪寿命达不到1.5万发,验收标准就改为1万发。验枪时,只要当时合格就完事儿了,再不行就降低标准,削足适履。当时是只要产量,不要质量。63式从投产到1975年停产共生产了220万支。但部队负面反应强烈,故障太多,主要是射击精度太差,今天校好的枪,明天再打就“跑偏了”,战士说63式“睡不得觉”,还有“坐不了车”,一颠一碰,就不灵了。当时全国12个大军区单位中就有9个向军委打报告要求换枪。实在没办法中央军委在1975年只好决定63式全面停产撤装。我们厂只好又重新生产56式半自动。
  当然,在63式正式撤装停产之前,我们厂也多次组织相关人员对出现问题展开攻关,我也是主要参与者之一。攻关虽然“医得眼前疮”取得了一些发展,但终对大事无补,我们也只有徒唤奈何了。
  直到现在每当我回忆起与63式相处的那些岁月,心中还是“五味杂陈,不一而止”。虽然63式出现已经不符合当时世界上以突击步枪为主的发展潮流,属于“先天不足”,但如果不是“后天失调”,“文革”中63式质量严重下降,该枪应该会在部队中正常服役较长时间。
  凡事都有两重性。虽然63式大起大落,但我们296厂的工人和技术人员还是从中学到了许多东西,这些付出“昂贵学费”得来的经验教训,对以后81式和后续新型枪械的研制还是大有帮助的。
  
  4
  
  1976年,上级向全国有独立研制能力的单位下达了研制新型自动步枪的任务。虽未正式提出战术技术指标,但在设计要求上已经明显倾向于突击步枪的发展方向了。全国相关单位纷纷响应,我们厂也设计了多个方案,并制出了几型样枪。1978年夏天,总部通知各单位携带自己的枪械到国家靶场进行选型试验。因为预研时间太短,我们只好选了一个自己稍满意的方案样枪赶去试验。同时参试的还有626厂、208所等单位。因为时间仓促,所以各单位的枪虽然各有特色,但总体都不满意。1978年底,总部在北京丰台召开新型自动步枪选型会议,聘请知名专家、高层领导参加评选。因为这件事关系到各单位未来的发展生路,所以大家都非常重视,会上争论激烈。我国轻武器界的泰斗程尔康教授也到会,对各个方案进行了精辟的分析指导。但各家方案都欠成熟,会议最后决定,参选的三家方案回去抓紧优化设计,1980年再到国家靶场试验。
  1979年4月4日,总部通知,三家单位再赴丰台,要求各单位主管领导、新枪研制人员都要与会,这次会议级别很高。会上宣布原先布置的新自动步枪研 制任务,提升为研制7.62毫米班用枪族,但仍使用56式7.62毫米枪弹,枪族包括:自动步枪(固定枪托和折叠枪托),班用机枪和短自动步枪(后未研制)。各枪之间零件互换应在70%以上。各项具体指标均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
  此时,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已经打响,我军参战连队仍以半自动武器为主(每个班只有两支56式冲锋枪)。而且由于战场地形复杂,敌我双方一旦发现,距离已经很近了,这就要求火力密度大,那种远距离一枪一个的作战形态已不存在。我军的半自动火力明显逊于全部使用我们援助的56式冲锋枪的越军,吃了不少亏,部队反应强烈。形势紧迫,新枪族要以突击步枪为主体枪进行设计。由于存在三家方案,因为急需,不可能再有新的选型,也没有条件联合研制,会议希望各单位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尽快完善。
  会上还决定由9396厂(生产56式轻机枪)配合296厂研制,并向其它两厂供应轻机枪特需的枪管和弹鼓。
  张爱萍总长到会做了指示,要发挥轻武器行业优势,通力合作,开出一朵“好花”。
  
  5
  
  会议之后,296厂领导决定由我担任研制项目课题组组长,指定由我“组阁”。在对原方案优化设计中,63式研制的经验教训帮了大忙。大家知道,一支枪的射击精度主要受三大因素影响:枪管、枪机和射手本身的素质。枪管本身是标准件,各厂用的都一样,人的因素不可能预知,除去这些就剩下枪机了。如果每一发枪弹在枪机闭锁状态时完全一致,射击时膛底压力通过机头作用于枪身也是一致,枪身平稳,弹着点就不会有多大变化,散布就小,精度就好。再加上弹丸出膛前,火药气体压力通过导气孔作用于活塞,枪框在自由行程内就开始向后运动,活塞作用力与机框机匣配合导轨有垂直距离,就产生力矩,使枪身上跳,影响射击精度特别对连发精度影响更大。在63式攻关中,我们就发现机框在机匣导轨上运动产生偏摆,一发弹偏左,另一发可能就偏右,处于失控状态,这样的枪精度还好得了吗?我们针对这种情况比较新枪族的问题,反复改动验证,试了改,改了又试,步步扎实有成果,越改越好。那时,同志们头顶烈日,不辞辛苦来往于车间、靶场之间,亲自调试,亲自射击,取得真正的第一手资料,用于新枪族的研制完善,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共试制四轮样枪,试验用弹达20多万发,试制任务在1980年底完成。
  1980年12月25日我们赶到靶场,三家研制单位陆续到齐,试验由国防科技工委主持,白城靶场执行。明确宣布是设计定型试验,并规定在试验进程中出现不能通过的项目影响不能设计定型时,立即停止进行下一项目的试验,该方案须退出试验,卷铺盖回家。
  靶场为使试验做到公平、公正、一丝不苟,制定了详细的试验计划。被试枪不分单位统一编号,每项试验的先后次序轮流进行,各方案都从起点出发齐步并进,尽量做到不因人为因素而影响试验结果。所有参试人员可以到现场,提供资料,接受咨询,但禁止接触被试枪械,先君子后小人,防止搞小动作。现场气氛严肃、紧张,我们心里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你想,如果真出现卷铺回家的情况,怎么面对“江东父老”。几年的努力真泡汤了,大量投入无法回收,投产定型产品,维持企业生存的期望也就破灭了,能不紧张么?
  试验是在1981年1月进行的,历时一个多月,天寒地冻,十分辛苦。
  试验项目共四大项:精度试验、可靠性、寿命、勤务使用。对每个方案的机枪、步枪、折叠托步枪三家共27支遂项遂枝枪进行实弹射击试验。精度试验(100米、400米单连发),可靠性试验分常温(平射、仰射、俯射)高温、( 50℃)、低温(-45℃)、扬尘、淋雨、浸河水(模拟泅渡江河),按一立方水放入一定重量的沙尘混合,使水流起来,把枪和压上弹的全部弹厘一齐放入流动的水中,几十分钟后捞出来,不经任何清理开枪射击。直到把配装全部弹连打完,接着再进行第二轮,水中再加一定量的沙尘重复上轮试验,此项浸河水试验是非常严酷的,外国枪械只有AK-47可以,其它枪都过不了。寿命试验,是按要求规定的射弹数在常温、高温、低温环境中各打1/3。勤务性试验也有许多项目,如上、下弹三千次,装卸刺刀、标尺变换、枪托折伸等以上试验都有详细的规程,是否合格,在技术要求中有具体规定。例如在可靠试验中允许出几次故障或不允许出故障都有规定,超出规定就是没有通过,未达到要求不能定型。再如寿命试验要打完规定的寿命射弹数,不准出现零部件破损裂纹或变形,出现故障次数一般是允许千分之三,不管早出晚出,超过千分之三就完了!即便合格了还要打靶测精度,精度变化太大,打不上靶了,该枪还是寿命不合格。试验开始进行不久,就有两家方案先后退出试验,只由296厂方案仍在继续前进,一路通关,完成了总部下达的所有战术技术要求。靶场同志也很惊奇,他们还是头回遇到一次试验就过关的枪。甭提我们有多么激动了,我们研制期间作了那么多扎实的试验,得到了回报。
  定型委员会于当年在296厂召开了枪族设计定型审查会,同意设计定型,后来上报图纸资料,国家定委正式发文批准定型,并命名1981式7.62毫米班用枪族:81式7.62毫米步枪(固定枪托),81-1式7.62毫米步枪(折叠枪托)和81式7.62毫米班用机枪。
  
  6
  
  296厂于1982年进行生产准备,1983年正式投产,同年正式列装,完全取代原来的半自动步枪、冲锋枪和56式班用机枪,1984年完成生产定型。参加国庆35周年阅兵。296厂共生产81式步枪、81-1式步枪180余万支,全军装备。至今已30多年了,仍是我军现役枪械的主要装备。
  81枪族装备部队后,以其优越的技术性能深受部队喜爱。一枪多能是81式又一个特点,能用本枪实弹单发射击发射40毫米枪榴弹,射程400米。本枪配剑形刺刀,作为独立武器,挂在身边装至枪上可拚刺,也可当匕首使用,或作工具。总之,81式的总体性能比我军原装枪械有大幅的提高。
  有朋友提出81式没有新工艺、新材料,还是老样子,没有中国特色。不错,或许这是一大遗憾,不过不能脱离当时的客观条件。上边要求材料要立足国内,这是从客观条件也是从战略考虑的,当时国内还没有满足枪械要求的工程塑料,已有塑料在零下40℃就脆裂,如果做成塑料弹厘在气候变化潮湿的环境会吸水变形,改变弹厘尺寸,还能可靠供弹么?再加上时间紧迫,不容许对性能以外修饰花费时间,几家还在激烈竞争,等你弄的美观新颖了别人早已定型装备了。
  也有“专家”指出,81式充其量是56式冲锋枪的改进。是的,每一项新技术的出现都是在原有技术发展改进,81式也吸收了冲锋枪的成熟技术,例如枪机闭锁形式原本相同。但是为了提高总 体性能进行了精心优化设计,以射击精度为例,针对63式攻关经验,自动机运动影响精度的主要原因,在81式设计时进行了动力性能分析,首先降低自动机质心与枪管轴心的距离,冲锋枪活塞与枪管中心的垂直距离为25毫米,81式为18毫米,活塞作用于机框的冲力,应是通过活塞中心向后冲击机框,产生翻转力矩,所以打枪时枪口要向上跳。再从枪机框导轨距活塞中心距离比较,56式为27毫米、81式为14毫米,机框导轨长度56式约30毫米,81式为100毫米,可以看出81式射击时枪很稳,上跳小,自动机运动平稳可靠,每一发枪弹闭锁达到高度一致,提高了射击精度。连发精度也有赖于自动机后坐到位和复进到位,对枪身的撞击点尽量靠近枪管轴心线,而且左右对称。不要看不起这些小窍门,的确对提高单、连发射击精度起了关键作用。
  减轻武器的重量,是部队的迫切要求,也是枪械追求的目标。81步枪重量比56式冲锋枪减轻0.5千克,81式轻机枪比56式班用机枪减轻2千克。而全枪寿命81式步枪为1.5万发,冲锋枪改冲铆机匣降为1万发;81式机枪2万发,56式机枪为2.5万发。81式枪族减轻了重量,保持寿命实为一大亮点。
  81枪族的内部结也有多项创新。如导气系统、击发机、表尺、防尘盖都是新设计的,特别是快速装弹75发弹鼓还获“国家发明奖”。81式总体性能的提高满足部队需要才是真正优势。记得1989年,世界枪械大师卡拉什尼柯夫来华参访,在208所我与他会见,他还在靶场试打了我们的一些枪,过后他很真诚地对我说,“你们的81式比我的AK-47好”!
  81式7.62毫米班用枪族在我国步兵枪械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影响深远,为部队提供了符合要求的武器,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为轻武器界培训了人才,同时也缀满了荣誉。81式枪族,是我国第一个枪族,是第一个具有知识产权并正式列装的枪械,是第一个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轻武器称号。1991年人事部授我“突出贡献专家”,每年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991年获兵器部“功勋奖”。
  81式科研成果属于国家,轻武器行业共享,81式的成熟技术已为后来各枪械研究所引用。87式5.8枪族就是由81枪族改变成5.8毫米口径而成。该枪族虽未装备,但为我国小口径枪弹的诞生打下了基础,在研制中解决了枪管内膛设计,满足5.8毫米弹道要求,攻克了枪管寿命等关键技术。为之后各型5.8毫米系列研制提供了支持。
  上世纪90年代起,我又参加了5.8毫米系列枪械的研制,受聘参加总师办公室工作,就这样成为朵英贤总设计师的助手,朝夕相处,共同奋斗。296厂参加研制的同志把先前研制经验,特别81枪族经验和技术带过来,对95式5.8毫米枪族的研制成功尽了一份力。
  作为一个老军工战士,我在这个行业已经干了几十年了,但轻武器事业是永不停顿的。2000年,我又应邀回到296厂研究所。在此期间,所里研制定型了03式5.8毫米步枪(折叠托)和05式5.8微(轻)冲锋枪。
  03式定型没装备部队但很受好评和欢迎。03式有多项创新,但其内部结构采用了81式结构,如枪机、导气系统、发射机等。05式5.8微(轻)冲锋枪,发射5.8手枪弹,配用4排装50发弹匣,该枪性能优越,是侦察兵等特种兵有力的武器。
  2006年我离开了自己奋斗一生的工作岗位,我的眼睛与内心却从未离开过枪械,因为我乐见我国轻武器更现辉煌。
  在人民兵工创建80周年之际,感谢《兵器知识》提供这次机会,借此也向关心我的朋友问好。
其他文献
俄罗斯总参谋长格拉希莫夫近日发表电视讲话称:“战略核力量的状态和开发情况将是国防部工作的首要任务。”其对战略核力量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要求大幅削减核武库规模并最终消除核武器的呼声却越来越高,似乎对核力量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并不认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然而,如此截然相反的态度,中国何以借鉴?一言以蔽之,面对崛起、复兴过程中存在的复杂周边环境,必须稳步发展尚显弱
陈岚峰班长个子不高,头发有些花白,但人显得很精明,看不出是个年近七旬的老人。他很重视我这次采访,事先做了周密的准备。当记者开始提问时,他从一叠原始资料中,抽出了一个笔记本,看了一下记在上面的文字,便滔滔不绝地讲开了……  从军之路  我是四川江北县(现属重庆市渝北区)人,1968年2月,在县农技校(中专)毕业时报名参军的。我打小时候就崇拜英雄人物,最爱看《三国演义》连环画,最喜欢玩的游戏是骑马(竹
关于运载火箭,公众除了关注大推力和可靠性外,还应关注一项技术——回收箭体技术。在今年4月24日的“中国航天日”期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就表示火箭回收再利用是一个趋势。  作为航天大国,中国探索重复可回收利用火箭不仅十分必要,而且还应有紧迫感。因为在这方面,美国已取得实质性成果,其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先后在陆上、海上成功回收“猎鹰-9”号火箭的第一级。而在“猎鹰-9”号之前,美国另一家公司——蓝色起源
今年5月,俄罗斯对外宣称,将在白海试验名为“赛艇”的水下固定发射弹道导弹。它可长期待机于海底,随时对洲际目标实施战略打击。此消息立刻引起国际关注,人们不禁好奇,这种水下固定发射弹道导弹与传统的潜射和井射弹道导弹相比,有什么优势?  “赛艇”的发展  来自纳粹的先进武器实际上,类似的概念和技术在弹道导弹诞生时就有了。二战时纳粹德国为了攻击美国,就设想了将导弹放到特制的浮筒中,用舰船运到大西洋中发射,
编者按:俄罗斯《航空航天杂志》刊载该国知名航空史学家弗拉基米尔·伊利因的文章,详细介绍了中国歼-11战斗机的发展历史。那么苏-27究竟是在什么背景下飞进中国,俄罗斯又是在什么样的战略考虑下对华输出该机生产技术,同时它又是如何看待中国怎样把苏-27“本土化”乃至发扬光大呢?本刊编译该文,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皆大欢喜,原装出口  从数量上看,当前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序列里,数量仅次于国产歼-10的第
火箭筒与单管/发火箭炮  冷战期间虽然没暴发世界大战,但局部战争始终没停,游击队也成为了各种战争中的重要角色。各色局部战争中,苏联研制并在全世界扩散的RPG几乎成了游击队的代表,但以反装甲为主要目标设计的RPG,威力显然无法满足多用途的作战要求。  RPG(代表型号是ILPG7)虽然是游击队的主要支援火力,甚至是各处低烈度战争中的“明星”武器,但前装的超口径RPG弹均为反装甲武器,对人员的杀伤效果
2016年9月12日,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日子,却因为两场海上军演变得特殊起来。这一天,中国南海水域“硝烟四起”,中俄两国海军展开了为期8天的“海上联合2016”军事演习;这一天,2 000多千米外的日本关岛海域同样“战火纷飞”,美国海军“勇敢之盾2016”军事演习的大幕也徐徐拉开。一方是快速崛起的新兴大国和逐渐复苏的老牌军事强国,另一方是国力独步全球的唯一超级大国,顶尖力量之间的对抗气息一瞬间
品牌代表    美多用途反装甲/杀伤武器系统美军特种部队于2006年开始试装备多用途反装甲/杀伤武器系统(MAAWS),它是一种新型的反装甲、攻坚和杀伤多用途单兵武器系统,配备有高爆杀伤弹、破甲弹、攻坚弹、发烟弹、照明弹等七种弹药,作战用途非常广泛。  MAAWS的发射器实际上是一个多次性使用的多用途轻型突击武器(SMAW),由发射筒、发射机构、折叠式两脚架、试射枪、瞄准镜座、折叠式肩托、前握把、
航空发动机被誉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航空发动机的研究,是一项充满艰辛与挑战的过程。许多有志于从事航空发动机研究的前辈大师,都是从少年时代便热爱航空、立志献身航空工业的。但是,苏联/俄罗斯“喷气发动机之父”留里卡,却是一个例外。纵观留里卡的早期生涯,他步入航空工业领域,并最终成为杰出的喷气式发动机设计师,很大程度上算得上是“误打误撞”。  阿尔希波·米哈依洛维奇·留里卡(俄语:Архи’н Мих
自主制导  自主制导就好比是士兵(导弹)在整个寻找僵尸(敌方目标)的过程中都不经过指挥官(雷达)这一环节,士兵完全凭借自身的能力找到并拍死僵尸。自主制导方式包括程序制导、惯性制导、GPS制导、地形匹配制导、景象匹配制导、星光制导、地磁制导等等。◎ 被伊朗俘获的美国RQ-170无人机  自主制导之程序制导 程序制导,顾名思义就是预先将导弹的飞行路线设计成程序存储在导弹的控制系统内,导弹按预先安排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