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衔接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uto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初、高中政治课教学衔接问题日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为此,笔者试通过江苏省2012年中、高考思想品德(政治)试题的对比分析,从初、高中教学衔接的角度,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一、试题对比分析
  综合来看,近年来,中、高考试题关注的社会时政热点逐渐趋同,取材相近;在能力考核、试题形式、学科素养的侧重点等方面也有许多共同点,同时也存在较大差异。
  1.关注热点趋同化逐渐明显
  近年来,江苏省中、高考试题关注社会热点时事材料趋同化越来越明显。2012年中、高考试题中有许多共同关注的社会热点时事材料。
  例如,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201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党的十七届六中会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学习先进人物、开展学雷锋活动等。
  中、高考对社会热点时事的关注逐渐趋同,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突出了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即要求学生关注社会,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但中、高考对社会热点时事的关注在广度和理解的深度上有一定差异。从广度上看,中考都有一定的时事范围;而高考则需要学生全面了解过去一年的国内外重大时事。从对时事材料理解的深度看,中考的考查角度较单一,而高考则需要学生从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多个角度综合分析。例如江苏高考第16题以“西藏和平解放”为背景,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政治生活和哲学生活等多个模块的知识。
  2.能力考核逐步提升
  中、高考试题在能力考核上,最大的共同点是都坚持能力为主导,强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预设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或是以社会生活中教育、科技、文化、道德话题为载体,引导学生从试题所提供的文字、图片、表格中提取信息,加大对学生概括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力度。
  但是,中、高考试题在能力考核层级上是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初中思想品德试题不仅要为各类高级中等学校选拔新生提供依据,还要测试每个学生是否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初中毕业水平,两种功能要兼顾。而高考试题则在中考能力考核基础上,进一步要求考生具备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对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的内容和意义的理解,养成良好的立体思维品质,强调学科内和学科间的渗透与整合。总之,高考试题不仅要求考生具有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更突出学生的论证和探索能力,在能力考核层级上远远高于中考。
  例如,同样以“西藏和平解放”时事材料为背景,江苏省高考试题要求考生能整合学科知识,综合运用《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有关知识分析理解。而中考镇江卷仅要求从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角度理解即可。再如,同样以“网络”为背景材料,高考试题第35题第2个设问是“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用好微博”;中考苏州卷第28题则为“有网民认为网络是一个可以自由表达的地方,国家不能干预,请运用八年级(下)第五单元‘与法同行’的有关知识对这一说法加以评析”。高考试题要求考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从公民和政府角度综合分析,中考试题的答案指向则更加明确。
  3.试题形式各具特点
  江苏省中、高考试题从命题形式上看,都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组成,而非选择题又常由简答题、分析题或实践探究题组成。
  中、高考试题在命题形式上最大的差异是考试形式和试卷组成不同,高考卷采用闭卷形式,单独组卷且有选做题;而江苏省大多数市中考采用开卷形式,如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淮安、盐城、扬州和宿迁等9个市,只有南通、连云港、镇江和泰州等4个市采用闭卷形式。
  从试卷的组成看,徐州、常州、淮安、盐城、宿迁、南通、连云港和泰州等8个市采用政史合卷,其它5个市则采用政治单独卷。尽管各市思想品德中考形式、内容、分值有差异,但各市试题结构严谨,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偏重于能力的考查,在题目设置上注重灵活性和开放性,更注重试题的教育价值。这又都与江苏高考试题相似,从内容到形式都凸显了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4.知识考查差异较大
  从知识考查范围来看,高考远远大于中考。江苏省中考试题考查的知识涉及心理、道德、法律、国情和时政等方面,主要包括“善于交往”“承担责任”“学法用法”“融入社会”等四个专题。高考试题考查的知识包括必考和选考内容,必考内容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和时事政治;选考内容为《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两个模块,考生可根据本人的选修情况,选考其中一个模块。
  由于初、高中政治课都承担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培养重任,两者在具体知识的考查上也存在共同点。从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编写来看,初高中存在共同关注的内容。例如,“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关注经济发展中基本经济制度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走进国际社会”等。关注时事政治教育也是两者的共同点,江苏高考试题第17题和常州中考第5题均考查的是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的知识点;江苏高考第19题与常州中考第14题考查的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有关知识。但高考试题在知识点的外延和难度上显然要超过中考。
  5.学科素养的培养各有侧重
  根据中学新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政治学科素养可分为专业素养、人文素养、实践素养和思想品质素养等。中、高考试题都非常重视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但各有侧重。
  江苏省2012年中、高考政治试题都非常重视学生知识、技能和方法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实践能力。但中考试题除了强调学生要形成思想品德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以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形成应有的情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高考试题则更强调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二、教学建议
  中、高考评价既有共同点,又各有侧重,因此,我们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既要立足实际,又要着眼于初高中教学的衔接,更好地推动教学改革和新课程理念的实施。
  1.教学要求紧扣课程标准
  许多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总认为中考以能力立意为主导,所以在教学中往往会对知识点的广度和深度多加挖掘,甚至以高考的能力层级和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如此教学,时间紧,师生负担重,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和新课程理念的实施。事实上,教学要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尊重初中学生对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实际,体现逐步提升的过程。
  例如,初、高中教材都涉及到“收入分配”这一知识。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只要求学生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以及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意义;而高中在此基础上特别强调收入分配公平的问题,而且收入分配公平的观点一字未改地取自党的十七大报告,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理论性。因此,初中教师要求不宜过高,教学内容不宜挖掘过深,不该初中学生掌握和理解的知识不能多讲。
  2.教学衔接着眼学生发展
  该由高中阶段完成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初中教师不能越俎代庖来加重学生负担。反之,该由初中阶段完成的内容和要求,或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有利于初高中衔接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初中教师一定要完成。
  第一,要关注时事政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最大的特点是时代性与现实性强,理论联系实际是其基本原则,也是中高考命题的方向。这就要求初中教师要重点关注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时政热点、具有地方特色的素材重点。在教学中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要求与高中教学是一脉相承的,也是思想品德课的活力所在。
  第二,要关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是初、高中思想品德(政治)课程设置的核心价值之所在,是初、高中思想品德(政治)课强大的课程生命力的体现。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要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含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通过道德践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初、高中政治课教学的衔接是一个值得探讨与研究的新课题,需要广大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不断地开展实践与思考,努力探索出一条既符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又能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相衔接的促使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作者单位: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初级中学
  江苏常州 213161)
  责任编辑 毛伟娜
其他文献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有基本购物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消费行为,但消费意识还很浅显。他们对日常商品中存在的“消费陷阱”了解不多,缺乏辨别商品真伪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能力,往往成为假冒伪劣产品所坑害的对象。另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容易受广告宣传、商品包装等的诱惑,盲目购买、冲动消费的行为较多。因此,他们不但需要学会辨别商品真假,正确认识广告,还要知道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学会维权。
摘 要:不同的德育课程形态,必然导致教材编写上的差异,但重视核心价值、突出活动指引、呈现学法指引等,是各国各地区小学德育教材编写的基本特性。现阶段,加强我国小学德育教材建设,必须着眼于:提炼核心价值,重视价值引导;理顺纵横关系,形成内在结构;加强活动指引,变“教”材为“学”材;大量采用真实照片,增强教材的审美性和感染力。  关键词:小学德育课程;教材;核心价值;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41
人的品德是怎样形成的?儿童青少年品德形成过程要经历什么环节?  人的品德是怎样发展的?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过程要经历哪些阶段?  人的品德形成的本质是什么?教育和外部影响及道德认知主体自身在品德形成过程各起什么样的作用,怎样起作用?  德育在儿童青少年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有何价值?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中小学德育的实效性?  这一连串的问题,都是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小学德育
自2007年起学校以“雅慧并育 和乐共生”为校训,开展“和乐教育”系列研究,并将“和乐教育”的理念引入课堂。和乐品德课堂的核心理念是结合品德课堂的特色与和乐课堂的理念提炼而成的。和乐课堂主要倡导教师“乐教善导”,学生“乐思会学”,体现在品德课堂中的核心理念则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生的和谐发展和快乐成长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教学主要从三个方面实现这一理念: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关心
作者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建设小学校长,温州市名校长,温州市首批教育名家,浙江省第八届督学。出版《尊重教育新理念》《新理念作文》等专著。  尊重人格原则  人格是一个人所具有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爱好、需要、理想、信念等。尊重孩子人格,就要正视孩子的个性特点,平等对待。  故事分享:孩子的刚性  孩子俩小时,我非常注重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如自立、有主见、自己想办法克服困难
今天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面对一个个“小皇帝”,传统的教育方法往往收效甚微。为此,班主任需要不断更新理念,改变方法,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入手,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笔者在班级管理中,针对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尝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情节,教育学生、管理班级。这一形式深受小学生的喜爱,使得班级管理更加人性化,师生关系也因此而更加和谐。
时下,QQ已经成为人们最广泛采用的一种聊天工具。利用它,人们可以方便地用文字、语音和视频等方式进行在线联络,因而备受大家喜爱和推崇。而QQ群教研凭借其方便、实时、高效的特点,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网上的教育教学研究之中。这一研修模式,为教师营造了一种广泛参与、互相支持、畅所欲言的教研氛围,构建起教师间一种新型有效的互动关系,形成了交流环境,展现了一种多元开放、多向互动、多方支撑的网上教研新格局。大家的
近日看电视读报纸,发现诸多关于女教师是否有必要化淡妆进入课堂的讨论。是啊,社会进步了,全国上下一片蓝或一片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人们开始讲究对自己仪表的修饰了。  在这种风潮之下,大连某小学甚至规定“女教师不化妆不许进课堂”,据称只是化淡妆——大概是说要描一描眉,涂一涂唇,抹一抹脸……确实,为人师表,应该注重自己的仪表,尤其像大连这样的旅游城市,常有外国人光临观摩,教师更应注重自己的仪表。  北京
【摘要】互联网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广泛的、实用的、及时的多方位的资源,在互联网的支持下,教学活动会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教师的发展也将极大地得益于网络。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以及作为终身学习者,应充分运用网络,让它促进教与学。  【关键词】互联网;英语教学;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赵桂霞,云南红河技师学院。  引言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和发展,网络教学和网络资源在英语教学中所占
近日教学《桃花心木》,心中涌起太多的感慨。我想,没有人在面对生活的波澜时能泰然自若,何况我们的孩子。事实上,养尊处优的生活让我们的孩子习惯了顺其自然,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时很少能处变不惊。  就像班里的好孩子宏。宏不但才思敏捷,而且学业优秀。谁曾料到,一次竞赛失利就让他在短短的时间里颓然跌入情绪的低谷。可怜的孩子,怎么也不会想到,昨日还是阳光明媚,今天却是乌云密布。面对一蹶不振的他,我想对他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