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受助贫困生感受到爱的温馨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m888c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学了,救助贫困生又一次成为社会热点。报纸上的文章、照片,电视上的场景、特写,多角度地传递了全社会的助学景观。
  可是,有些捐助的场面,看了很不舒服——贫困生手持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受助的金额数字,一字排开站在那里,低眉顺眼,表情谦卑,像是接受审查。贫困生一旁站着的捐助单位领导则往往喜笑颜开,和贫困生的表情形成极大反差。
  有道是,爱人者高尚,被爱者幸福。然而在上述场景中,缺少爱人与被爱的应有气象,没有关爱与温暖的和谐氛围,细节显示的人物情感与主题相去甚远。在受助人的脸上,看不到那种发自内心被关爱的幸福感,甚至相反,看到的只是受助贫困生的尴尬、拘束、羞怯和无奈,是浑身的不自在。贫困本来就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贫困出身是一种先天的命运安排,也可以说是一种个人隐私,如今却在大庭广众之下被贴上“贫困生”的标签,接受摄像镜头的频频拍摄,他们能自在吗?他们的脸上还可能洋溢幸福感吗?
  遗憾的是,让贫困生手持牌子亮相的造型,在全国各地均有出现,几乎成了捐助贫困生的一种标准化程式化的模式。为什么会是这样?往横向看,其他手持牌子的集体亮相造型还有:表彰大会的获奖者,赈灾大会上的捐款单位,犯罪嫌疑人。他们集体持牌亮相广而告之的,或是他们的荣耀,或是他们的恶行,其中也不乏主事者的成绩展示。这种思维及工作方法,各地相互仿效,竟成为一种流行模式。
  可是,这种模式不适合捐助贫困生工作。捐助贫困生的实质,是善者拉贫困生一把,帮他们走出困境。能够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帮助贫困生当然更好,即使只是金钱上帮个三五千元也相当不容易。但是,如果送上几千元钱的同时,非要让贫困生摆个持牌亮相的造型给大家看,就未免有点强人所难。说重一点,就有可能让受助者产生吃嗟来之食的感受,甚至有一种物质上施与精神上剥夺的意味。曾有报道,高校贫困生收到政府和企业送的棉被,可有的学生宁愿挨冻,也不愿意将被子拿出来盖。因为被子上有“爱心棉”三个字,盖上这被子无异告诉别人:我是贫困生。这类对贫困生自尊心的无意伤害,使救助的效果大打折扣,这恐怕是捐助者始料未及的。
  或说,贫困生应坦然接受“爱心棉”“持牌亮相”等安排,不必介意别人的眼光和议论。可具备这种成熟心态需要一定的人生经验,这不是一个未成年的贫困生所能具备的。贫困生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大多来自农村,少年成长的贫困经历给他们无穷的烦恼、压抑和痛苦,本来考上大学带给了他们改变命运的希望,接受物质帮助自然令这理想更为可期。可突然贴上的贫困生标签,又让他被迫提醒自己的贫困生身份、贫困出身,正待卸下的自卑包袱又重新背上了肩,这极不利于贫困生的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萧田
  
其他文献
曾几何时,身为教师的我,以自己的职业为自豪,因为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具有塑造孩子心灵的伟大使命,良师可化腐朽为神奇,劣师可摧花朵为尘埃,教师就是世俗眼光中的道德圣人。蒙昧无知的孩子,需要教师拨响心中的琴弦,需要教师作为成长路上的引领者,才能开发巨大的潜能,谱写人生的美好乐章。可见教师的道德素养何其重要。可是一连串师德事件的发生,从“范跑跑”到“杨不管”,从“中国政法大学杨帆教授和逃课女生发生肢体
为什么要实践小组管理  说实话,我起初对把学生分成小组然后进行管理的模式非常反感。太多的所见所闻不断刺激着我:挑动学生的过度竞争,连坐的考核方式,用小组考核来抹杀学生的个性差异……老师对学生小组的管理的追求似乎就是在学生心中投下恐惧,从而降低管理难度,实现功利的目标。我与几个朋友聊天,都觉得这样的管理模式和理念倒蛮符合“组”的一个义项:绳索(如系燕父子以组——欧阳修《伶官传序》)。  去年九月,我
最近,笔者到临近县区里的一所省级实验小学上了一节语文课。我选择上的是第一课时,这是公开研讨活动中比较少见的。因为长期以来,大家外出听课几乎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势,认为第一课时没有多少听头,所以导致很多教师在选择执教内容时,都不愿意上第一课时。第一课时几乎成了被公开教学活动遗忘的角落。我选择它,倒不是因为我有多么高超的教学水平,而仅仅是因为自己正在思考一些关于第一课时的问题。  准备一番,问题应该不大,
儿子五岁的时候,对识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已经意识到每一个汉字都代表着一个意思,如果识的字多了,就可以读懂小人书的意思了。  儿子缠着我,让我教他识字。难得儿子这么好学,我决定教他识字,并且想着办法不让识字过程太枯燥,而是要充满乐趣,有意义。  就从最简单的汉字学起吧。  我先教儿子写“一”。儿子很快就知道了“一”的意思和写法。学完了“一”之后,儿子问我“二”怎么写。我写“二”给他看。儿子一见“二
【片段一】  师:学数学就得和数打交道,通过前几年的学习,同学们已学过很多数,最先学习的是?  生:自然数,也就是后来的整数。  师:后来我们又一起学习了?  生:分数、小数。  师:不错。今天所学的知识也跟数有关(板书:数),但又有别于前面学过的数,因为它的前面还有一个字——“倒”(板书:倒),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倒数”。(板书课题)  师:“数”,大家都很熟悉,但加了一个“倒”字就有了
简易肩部放松操    脑力劳动者的颈、肩、背常常有酸痛、麻木的感觉,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职业病。长期坐着读书,伏案工作,会使颈、肩部肌肉处于牵拉、紧张状态,久了便会产生疲劳、僵硬、痉挛,甚至小关节变形,从而刺激神经,产生痛、麻、沉的症状。   脑力劳动者要防止以上职业病,最好是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最简便的锻炼方法是每坐两小时左右做一做肩部放松操。  肩部放松操的做法是:挺胸站立,两脚平行同肩宽,
脱去了杂文的犀利,搁置了“孩子你慢慢来”的叙事的优雅,在《亲爱的安德烈》里,一边是母亲的急切与忍耐,一边是儿子的调侃与敏锐,作家龙应台与他的长子安德烈演绎了新型教养关系确认的艰难以及两代人为此而展开的“较量”与努力。  母性的力量使得龙应台在面对儿子安德烈的疏离时,既有强烈的失落感,更有重新确立温馨亲子关系的迫切与向往。母亲的身份,在书中是耀眼而强烈的,几欲压垮作为对话基本前提的平等与互动。但是凭
他有笔如刀,他有情似痴。他酷爱中国古典文学与诗词。  他的人生经历,揭示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坎坷命运。  人生无悔,老而弥坚,他的晚年,硕果累累。    读了艾治平同志的散文体自传文学《人生自是有情痴》,确实觉得感情汹涌,心潮难平。这是一部以血泪写成的充溢真情的作品,不仅仅是写出作者自己坎坷的心路历程,也是一代人多舛命运的真实写照。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在某些方面与我有许多共同之处,这也就更加激发了
在媒体报道中和实际交往场合,美国青少年的张扬个性和创新品质常常令我们感叹。美国青少年何以能够个性发展、善于创造?2009年9—10月,我在参加深圳市教育局组织的赴美学习培训期间,对此进行了专门探究。我深深感到:在诸多影响因素中,美国中小学实施开放式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一条。  美国开放式教育覆盖中小学教育的方方面面。主要体现为:  课室环境开放。美国崇尚个性、富于创造的国家特性,在教室环境创设中亦有充
【课前思考】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它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要让学生在认识、欣赏、探究、创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基于以上思考,笔者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实物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并找出它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