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瑾瑶:华姐的大学从嘘声开始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s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获奖以后,很多人问我:最大的改变是什么?”王瑾瑶有些无奈,她想了想说,“改变肯定是有,但是,不在于是不是得了第一。”2013年秋天,王瑾瑶赢得了中华小姐环球大赛的冠军。
  “之春”之嘘
  “大三,为了抓住毕业的尾巴,我和宿舍的小伙伴们又参加了一次‘广院之春’,我们的大学无憾了!”王瑾瑶笑说。广院之春是中国传媒大学(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一年一度的歌唱比赛,已经走过29个年头。参加广院之春不仅要有唱歌的本事,还要有一颗既娱乐又强大的心,因为中国传媒大学有颇著名的哄台传统,小礼堂被视为最难立足的舞台。从参赛选手到主持人都会感受到非同一般的嘘声待遇,校园里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能在小礼堂的舞台上站一分钟,那么你就能在人民大会堂站上一个小时!
  事实上,大一时,王瑾瑶和宿舍的6个同学曾参加广院之春,她们准备了合唱《fall in love》。那时候,她们只知道这是一个不那么正规的歌唱比赛,她们排练了几次,在后段设计了舞蹈。比赛时,主持人刚报完歌名,台下便一片嘘声。“早知道是这架势,我们就不参加了。”王瑾瑶一脸欢乐的回忆着,“我们精心打扮,还没唱就被嘘了。我们唱完了整首歌。其实唱得不好听,舞跳得也很简单,大家没有直接把我们哄下台,我估计是为了看一群美女在台上丢脸。”王瑾瑶看来,哄台是学校的一种很酷的文化,即使自己被嘘,也要把这个传统传承下去。所以,王瑾瑶在大三时,乐呵呵地跑去参加广院之春,就是为了留下一份特别的回忆。
  虽然,站在学校的舞台当主持常常被嘘,一有活动找到王瑾瑶,她还会毫不犹豫地接受。“我们不觉得嘘是在嘲讽挖苦你。在学校主持活动多了,我发现大家嘘你是对你的喜欢,如果不喜欢你,大家会很冷漠。”学播音主持专业,王瑾瑶在学校最大的感受是:“我们学校有个特色,学播音的一出来就容易嘘台。”老师们也一直敲打着学生,不要想着自己会成为名主播,而是想着要当一名新闻工作者,不仅学嘴皮子上的功夫,更重要的是去学新闻、学怎样实践,要能够应对各种困难,能够吃苦做节目。王瑾瑶和同学都不甘心只做“传声筒”,很认同老师的理念,于是她积极参与到各种实践活动中。
  新鲜主播
  学校和云南电视台有合作项目,通过选拔,王瑾瑶和一些同学参与制作10分钟的《主播新鲜看》。这是一个类似学生版《锵锵三人行》的节目,从找选题、外拍采访、写稿、演播室录播到后期都由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完成。“采编播一体,做这节目真的是身心疲惫。”王瑾瑶感叹地说。在保证学业的情况下,一周一期节目的工作量,让王瑾瑶忙碌起来。她印象最深的是做了一期北京朝阳区打工子弟小学的节目。他们到金盏乡采访,由于乡里建起了公办的打工子弟小学,几所民办的打工小学面临解散。他们在公办小学的采访很顺利,但是民办小学拒绝接受采访,王瑾瑶和同学没拍到内容就回去了,被老师一顿批。“我们带着摄像机去的,因为人家不接受采访就没拍。后来,责编告诉我们,不应该关机,这些拒绝也是事实,是反映对方状态的。我们真是没经验啊。”第二天责编带着他们再去采访,王瑾瑶才意识到前一次她和同学的采访方式有多幼稚。这一次采访,拍了比较多的素材,老师打破节目的固定模式,做成了新闻调查式。
  “做《主播新鲜看》的一年多时间里,遇到挫折时就会自我否定、会焦虑,那个阶段其实很难熬,蛮痛苦的。”王瑾瑶就这样在找选题、构思框架、设计有含金量的采访问题、完成PPT、跟搭档和技术磨合的高强度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关注社会问题,变得会多想一点,变得不那么娇气了。现在回想,她发现那些辛苦和煎熬中锻炼出来的坚持心态都用到了华姐的比赛中。
  不算智慧型,比较用心思
  “我从没有想到选美比赛会那么累,看似每天轻轻松松做一些很开心的事情,但其实都是军事化管理。”王瑾瑶感叹。
  王瑾瑶大二忙着做《主播新鲜看》,大三开始参加一些主持人比赛。在学校,师哥师姐都会参加不同的比赛,同学们早早就意识到参加比赛最锻炼人,也是获得实习甚至工作机会的好途径。王瑾瑶从来没参加过选美比赛,很是好奇,有了在《主播新鲜看》历练的经验和一些大赛、主持经历,刚刚进入大四的她报名参加了华姐大赛。
  “总决赛的前期排练,我们每天穿着10公分的高跟鞋排练12个小时的舞蹈,要把非专业的我们训练成很专业。”王瑾瑶排练的时候总觉得全场就自己和大家的动作不一样。别人练了12个小时去休息了,她录下音乐,回去在厕所里面继续练。“因为我要花别人两三倍的功夫来记动作。我把大家的动作录下来,自己回去看。”以前的王瑾瑶爱玩,个子高挑,从来不穿高跟鞋。但是,看到自己穿着高跟鞋把舞蹈跳得那么美,她就把辛苦忘到一边了。
  比赛期间,王瑾瑶因为压力大、心情上的小波折哭过好多次,不过她都是自己找地方偷偷哭,打死也不能让别人看见。在做节目中、在学校参加活动时,干活出力,王瑾瑶从来不觉得自己是“女汉子”,倒是比赛中,她让大家觉得很“汉子”。王瑾瑶想了想,可能是因为某次,她主动帮工作人员搬箱子,对方拍拍她的肩膀说:“嗯,不错!你是女汉子吧。”没想到,总决赛的第三轮,让5位佳丽互相曝光对方的缺点和优点时,大家笑称王瑾瑶是“女汉子”。王瑾瑶镇定地承认:“我很认可,柔中带刚不是缺点。”
  比赛各个环节中,最让选手们害怕的是问答环节,王瑾瑶也不例外。“但是如果仔细剖析问题,都是有规律的,并没有那么难。”王瑾瑶的办法是做功课了解评委嘉宾和主持人,在问答中“投其所好”。同时,要会做预设,设计评委、主持人可能的提问,筹划自己的回答。“有一些话是主持人问了才能说的,有一些话自己是有话语权的。”总决赛时,第一轮个人展示环节中,主持人尉迟琳嘉突然搞怪形容评审张坚庭、李纯恩和张信刚像蛇、猴和小强(蟑螂),并要求王瑾瑶解释。王瑾瑶知道跟尉迟辩论是行不通的,她的策略是顺着他说,只要观众喜欢就可以。全场都为王瑾瑶捏把汗,她不紧不慢地说:“蛇意味着身材好,猴子说明聪明,小强则代表打不倒的精神。”获得一片掌声。“我绝对不属于那种智慧型的,但是我比较用心思。”王瑾瑶认真地说。
  在比赛中除了有获奖的意外之喜,也有很多让王瑾瑶念念不忘的感动。她没有想到,连老师都在微博上转发了投票的链接,同学们不是给个面子转发下而已,是发动全家好友都来投票。她没有想到,不擅长打字的爸爸,把2012年大赛中的问答环节一字字抄录,正反面写满了20多页A4纸,用手机拍下来发微信供她参考。王瑾瑶放大了看,连主持人和选手的“哈哈”“呵呵”爸爸都记下来了。仔细回想,王瑾瑶也看到自己的变化,她说,以前的自己如果遇到了和自己不同的人,就会不接触,直接走开。但是在比赛中很多事情需要共同完成,她必须锻炼自己的适应能力和为人处世的能力,渐渐的,她学会了欣赏不同的人、不同的个性,明白了凡事不可能都是顺着自己心意来的,要调整好心态,学会和不同的人们相处。
  即将告别大学生活,王瑾瑶格外不舍。那个爱玩爱刷微博爱看电影的她、那个站在嘘声四起的舞台上唱着歌的她、那个打起十二分精神坐在主播台前录节目的她、那个想着好在拿到“最佳上镜”奖不知道冠军就要落到自己身上的她……都定格在回忆里了。
其他文献
作为一个学了6年新闻的学生而言,实习对我来说,意味深长。  与其说是我的大学贯穿着实习,不如说是实习里贯穿着大学。  从大一到研二,我一共实习满20个月,这当中的酸甜苦辣一言难尽。  最直观的,是舍友告诉我,如果我回到宿舍面有倦容形容枯槁一言不发直接爬上床,那肯定是去实习了;  如果说一句“好累”但5分钟后开始谈笑风生说起段子来,那一准是去自习了。  嗨,这让我又爱又恨的实习!  我的“实习大学”
2013年5月,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乐专业2011级本科生丁岩发起了“‘爱·尚’微公益-拍卖愿望”实践项目,利用新媒体把收集到的贫困、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孩子的愿望晒在网络上,通过新媒体拍卖、淘宝认领、网站募捐等方式募集善款来帮助他们实现心愿。截至2014年底,“‘爱·尚’微公益-拍卖愿望”项目组共举办了8期“圆梦”活动,使两千多名儿童的愿望得以实现。  据丁岩介绍,他真正和公益结缘,得益于201
2015年6月10日,麦可思研究院发布《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这是该报告第七年度发布,并首次分为本科和高职高专两个版本。2015年报告基于麦可思对2014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调查研究,以及对2011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的跟踪调查研究(麦可思曾对该届大学毕业生同一群体进行过半年后调查)。报告由三个部分组成:“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大学毕业生中期职业发展”和“专题研究:毕业生需求变化趋势分析”。报告
实习!实习!实习!刚升入大三,要去实习的念头在心里躁动起来。因为过去两年的一些实践活动,让我对市场宣传企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反复比较和考量,我选择了公关公司作为攻克对象。2003年9月末,我终于拿到L公司的实习offer,这家大公司几乎是公关行业中最顶尖的巨头。在这里,我接触到了我感兴趣的社交媒体平台,还有线下的活动执行、经纪和外联工作。  总监的无影手  2013年10月的某个星期一,带着成
计算机学院的24小时辅导  因为在国内读信息管理专业,到俄勒冈大学交换的第二个学期,我需要在计算机学院选课。为扎实基础,弥补没有学好基础编程的遗憾,我选了原本为大一学生开设的JAVA课程。教授叫Michal,是个扎马尾的中年男人,造型和长相都有点像布拉德皮特(偷笑)。上课之前我就找他说明了自己的情况:比起同班同学来有基础,但没有任何操作经验,智商比较低。Michal 听完大笑,非常轻松地说没问题,
个人小毛病类  自从独生子女一代上大学以来,宿舍遇到懒人的几率大大提高了。懒的表现有多种,比如周末常常赖在床上两天不带下来的;吃饭全要室友带的;从来不协助室友打扫和清理寝室卫生的;衣服攒积了满满一盆也不洗的;有课就让室友帮忙答到的等等。面对这些情况,一般来说寝室成员会有几种结果:拼懒,卫生谁都不做,尤其90后中鲜有劳模型的,一句“凭什么”就能将整个宿舍彻底锁定在脏乱差中;分而治之,自己只管自己的一
从硕士开始,直至读完博士,陈延玲在农村一待就是6年。作为中国农业大学在吉林梨树县的“科技小园”的成员,她最先驻扎梨树,6年间迎来送走了很多师弟师妹,她从科技村长晋升到科技乡长,同学称她“梨树一姐”。  梨树科技农民  2009年4月,吉林省梨树县被确定为中国农大第二个要开辟的生产一线战场,主帅刚好是陈延玲的导师米国华。出于对女生安全等因素的考虑,开始导师将她安排在北京相对轻松的田间开展实验,陈延玲
有一种东西叫做命定。放在姻缘里,可以像韩剧里娇嗔的女主角对欧巴来一句“你是我的命运”。从因果的角度来说,这是源与流的关系。有怎样的前世,一定能在今生里发现蛛丝马迹。不信,你去翻一翻学校的校史,肯定会有有趣的发现,化作嘴边恍然大悟的微笑。  中国人民大学的前世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现在的人大和当时的陕北公学体系已大有不同,但岁月的印记还在,时光的馈
“技工、蓝精灵、帅哥、美女、土豪车” ,这是大家对中国民航大学的“航大印象”。  中国民航大学所开专业几乎均与民航息息相关。  机务相关专业的学生需要花大量时间身穿蓝色实习服在实验室、停机坪进行专业实习,所以同学们习惯笑称自己为“技工”“蓝精灵”。  在忙碌的校园生活中,也有人静下来,用相机、用心灵,记录校园的种种美好。  体育场旁的拍照“圣地”,无论是临近离校的毕业生,还是重返母校的将婚学子,都
在一所普通二本学校读大二的7个月中,我的大学生活几乎都围绕着MOOC转,  粗略计算一下我的作息时间表,每天用于MOOC的时间大约为13个小时。  现在,我读大三准备考研,虽不能把全部的时间都用于泡MOOC,但我还是在MOOC上选了8门课。  早在大一时,我就接触了E站(edX)。那时,E站能供选择的课程不多,直到C站(Coursera)和U站(Udacity)变得红火,  MOOC就热闹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