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匹斑马把屁股对着你”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shuangc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华盛顿邮报》实习记者詹姆斯的实习期快结束了,可总编贝内特对他很不满意,并多次提醒他,实习期结束后,就让他另谋高就。詹姆斯很郁闷,于是妻子玛丽带他到动物园去看马戏团表演,想让他开开心。
  生活在非洲大草原的斑马,经过驯兽师的训练,已经没有了那种狂放不羁的野性,变得十分乖顺、听话。随着驯兽师的口令声,这些斑马步调一致地齐步走、跳坑、钻圈、躺下……詹姆斯的脸上渐渐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拿出相机,不停地按动着快门。表演结束后,驯兽师命令这些斑马面向观众致谢。但有一匹斑马却始终将屁股对着观众,无论驯兽师怎样命令它、哄它,它就是不愿意将头对着观众。詹姆斯将观看马戏团动物表演的照片洗出来后,发现那张斑马将屁股对着观众的照片很有趣。
  总编贝内特看到这张照片,决定将它刊登在《华盛顿邮报》的头版上,并在照片下方写下一行字:总有一匹斑马把屁股对着你。同时,总编正式聘用了詹姆斯。照片刊登后,立刻引起强烈反响。许多读者发来邮件或打来电话。他们说,我们常常追求一种步调一致的生活方式,当生活中出现不和谐的音符时,就以为出了大事。“总有一匹斑马把屁股对着你”,这才是人间常态。
  对我们而言,这一匹“把屁股对着你的斑马”意味着什么呢?
  由此对我影响最大的是让我改变了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教学设计,非常注重求稳、求顺,讲究一气呵成、行云流水的效果。各个环节要通畅,要让执教者和受教者都感到舒服,确保教学效果能完美呈现。此时,“斑马”们一顺儿排开,教师如同检阅部队般地视察着教学现场。你不知道的“视觉疲劳”“惯性思维”“假性学习”等,都在这顺畅中悄然发生。为此,我们需要一匹“把屁股对着你的斑马”。在设计中安排一个逆向运行的环节,由此带来意想不到的刺激。意外,才有意;惊讶,才能促进思维。
  班级集体生活中,我们同样被一顺儿排列的乖巧“斑马”宠坏了,进而忽视、误解、封杀那匹“屁股对着你的斑马”。例如,班主任提出要求,全班同学都很听话地做到了,唯独一个小朋友不按规矩来;教师布置作业,全班同学都按时完成了,就一个小孩总是缺交。我们几乎已经习惯这样的思维与表达,以至于前句中出现的“全班都……只有……”的语病赫然存在也毫无察觉,我们自觉地站立到某种“一顺儿”的队列中。但即便如此,也不要迁怒于这匹“把屁股对着你的斑马”。发觉了么?你的教育人生中最有趣、最常提及、最值得回忆的,都和这匹“把屁股对着你的斑马”有关。每年教师节,那些曾经在你面前一顺儿排开的乖巧“斑马”,此时正在享受属于他们的美好人生,匆忙到无法停下脚步回望你。回校看望你的,发来信息问候的,大多是这些曾经被误解的“斑马”。正是他们,给了你真正提升管理能力的机会,让你的教育履历更有意思,让你的育人工作更具艺术潜质,你的教育人生因他们而变得丰富多彩。因此,在我们追求秩序之美,迷恋于整齐划一的便利时,请不要拒绝突然间这样一匹“把屁股对着你的斑马”的出现。你甚至应该感觉庆幸,更应用独特的审美视角去发现这特立独行之美。
  善待“把屁股对着你的斑马”吧,珍惜与之相处的过程,对他们的关怀、养护、引导,都将成为你教学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绮丽经历。相信这会使你对教育的真谛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对教学有更全面的观照。
  (闽江师专福州教育研究院 350001)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增加,为了满足现代群众所需,加大对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力度至关重要,尤其是处在大数据时代下,因为计算机系统中数据越来越多,为了提升信息处理效率与水平,该文以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主展开分析,结合当下大数据时代的概念为主要依据,从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储存技术、数据收集和传播技术、计算机网络逐渐转向云计算网络等方面展开深入探索与研究,加大对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提高高职学生计算机文化水平的公共课程。该文通过分析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所存在的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改革高职学院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关键词: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研究;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31-0180-02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时代已经成为了人们学习的一种方式。高职学院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技术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并广泛地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当中,促使人们的工作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作效率显著提升,资源配置的
摘要:一直以来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要想做好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工作无法离开分层技术给予的技术支持。该文先从应用层面是介绍了分层技术的基本概念以及实际特点,然后分析了实际应用涉及的技术,最后深入分析了分层技术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分层技术;软件开发;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27-0235-02  自从步入
有感情朗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教师在课堂中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越是到了高年级,学生的朗读就越是呕哑啁哳难为听,他们的感情朗读是基于音量的,他们的感情体现在句子中转折词、承接词以及语气词的高音上,这样做作的朗读,有个惯用的说法,叫“朗读腔”。与之相比,低年级的童声反倒显得更为清脆悦耳。越学反倒越回去了,岂不是咄咄怪事?  但当我们找出教师在课堂上常见的话语仔细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才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创新化人才的教育与培养也成为增强综合国力的重中之重。而计算机作为新时代的关键技术,是广大人才必备的基础技能之一,其中计算机基础教学作为计算机相关课程开展的基础性课程,不仅具有突出的实践性特征,而且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该文即以计算机基础教学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为视角,分析计算机基础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深入探讨计算机基
十多年前,我到了一所新学校工作。新人嘛,总要找个机会接受一下大家的检阅,正好,教研员要到学校进行教学调研。教导主任安排我一周后上一节公开课,算是一个展示的机会,也正好请教研员指点指点。那天,教研员如期而至。我执教的是《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中我紧紧扣住课文精彩的语言点,引导学生品读感悟,不算特别出彩,但也上得扎扎实实,课后教研员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就在我感觉得意扬扬之时,身边一位同事悄悄地问我:
我不同意“让学于生”的说法,理由是:“学”本来就是学生的事情,没有“让”的道理。我主张“还学于生”。为什么?“学”是学生的事情,但我们的教学异化了——因为教师的“讲”,教师的强势、霸道,把“学”挤掉了、剥夺了,所以,我们应该把这个原本就属于学生的事情“还”给学生。  “还”是正本清源,是顺应“教理”。  如何通过“还”让学生真正具有“主体性”,即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学生亲自去研究和发现某种东西,亲自去把握具体的事实和现象,那么驾驭知识的情感就会更加激烈。因此,执教者心中必须始终装着学生,想着学生,注意营造适合学生出彩的课堂节奏,让他们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才有机会收获出彩的课堂,并让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发展的起点。  让学生出彩才是课堂取舍的衡量标尺,这样的课堂才会拥有最有效的节奏。一位教师按照预设方案执教《小鹰学飞》,有个学生猛地提出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