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为了我》课堂实录及反思

来源 :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sun0702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中图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观察访问身边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他们的人格,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预约劳动者参与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按职业选择分组。
  学生:分组访问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师:孩子们,你们现在是三年级的小学生,十几年、二十几年以后,你们都会成为各行各业非常优秀的劳动者。你们当中会有威严公正的法官,善于经营的老板,还会有默默奉献的工人,知识渊博的学者。让我们畅想现在已经是二十年以后,大家又欢聚在了一起。看,这是消防员,这是警察,这是清洁工,这是医生,这是农民工,这是老师。(学生课前已在老师指导下按自己选择的职业分好了组)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大家的到来。
  (掌声)
  师:我这儿有一个奖品(拿出奖杯),想得到这金光闪闪的奖杯吗?
  生(兴致勃勃):想。
  师:我可不能轻易地把它给你们。这样吧,咱们每组都来谈一谈自己的工作,把你们工作的辛苦,工作的重要性,对人们所做的贡献,都介绍给大家,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你们。谁说得具体、生动、感人,这个奖杯就属于谁。
  (小组内交流)
  二、畅所欲言,交流体会
  师:奖杯是荣誉的象征,要想得到它,就要使劲夸自己,夸得大家都动心了,奖杯就让你们给捧走了。哪一组先来?
  生:我们消防员应该获得这个奖杯,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不管是白天还是深夜,只要一接到火警电话,我们就会迅速赶到现场参加救援行动。
  师:给大家举个例子。
  生:在2003年的一场大火灾中,我们冒着大火进去救人,有十几个消防员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师:消防员也和我们一样,也是血肉之躯,你们就不怕火吗?
  生:不怕,在关键时刻我们就是要舍己为人。
  师:在你们消防员的心中,别人的生命、财产要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你们真是一群了不起的人,应该得到这个奖杯。
  生:我觉得我们医生更应该拿这个奖杯,因为我们天天和疾病打交道,这是一项劳累又危险的工作。
  生:我们做手术时一站就是几个小时,甚至是十几个小时。我们能挽救一个个生命,从死神那里把人们拉回来。
  师:当你见到康复的病人,心情怎样?
  生:非常高兴。
  师:当病人对你说一声“谢谢”的时候,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生:非常激动。
  师:是的,病人的一个微笑给医生带去了快乐,让你们体会到劳动的幸福,这个奖杯应该给医生。
  生:我觉得这个奖杯应该给我们警察,因为晚上别人都在睡觉,而我们还在路上巡逻,有时还冒着生命危险,去保护别人的财产。有一次,一个小偷在水果摊上偷东西,我们警察看见了就去追,小偷拿着刀刺过来,我们仍然不怕,哪怕牺牲自己的生命。
  师:这是一种非常高贵的品质。
  生:奖杯就应该给我们警察,每当节假日人们团聚的时候,我们仍然坚守在岗位上,保证交通畅通;每天晚上哪怕睡意沉沉,我们也要开着警车巡逻,保护人民的安全。
  师(问其他组的成员):你们觉得警察的工作和你的生活有关系吗?
  生:有,因为他们方便了我们,奉献了自己。每当我们有什么东西丢了,就去找警察帮忙。钥匙忘在家里没法进门,警察也会帮我们取出来。
  师:如果警察不提供一个好的治安环境,我们的生活学习能像现在这样幸福吗?
  生:不能。
  师:看来,这个奖杯非警察莫属了。
  生:这个奖杯应该给我们清洁工。因为我们整天起早贪黑地工作,每天早晨,人们还在睡觉,我们就开始打扫卫生,把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
  生:我们辛苦的劳动能让大家生活在一个优美的环境里。
  师:是的,清洁工的确很辛苦。我们要懂得珍惜清洁工的劳动成果,要赞美清洁工这项平凡而伟大的职业。这个奖杯应该给清洁工。
  生:我们农民工应该夺得这个奖杯。因为我们在城市里盖房子,每天风吹日晒,皮肤变得很黑也很粗糙。在工地上,我们没有桌子吃饭,就蹲在地上吃,晚上没地方睡觉,就在工棚里铺一张临时的床。回到家里,还有很多农活等着我们。
  生:每一次给植物打药时,药筒背在身上都勒出一道道血印,有时走在草地里,草也会划破我们的屁股。所以奖杯应该给我们农民工。
  师:农民工的工作跟大家有没有关系?
  生:农民工为我们种庄稼,提供食物,让我们生活得更健康。
  生:农民工为我们盖房子,让我们有一个安乐窝。
  ……
  师:说得好,农民工对大家都做出了贡献,农民工工作辛苦,生活辛苦,这个奖杯应该给农民工。
  生:我觉得奖杯应该给教师。因为每天我们上课之前都要备课,晚上人们都入睡了,我们还在改作业。
  生:班里有同学成绩差,我们要给他们开小灶,有同学调皮,我们要处理,有同学不舒服,我们要马上联系家长。
  师:我是教师,我能理解老师工作的辛苦。老师为祖国培养了数不清的人才,老师也应该得到这个奖杯。
  三、总结谈话,统一思想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觉得每一个劳动者都是社会这个链条上的一环,每组的劳动者都完全有资格得到这个奖杯。可是奖杯就一个,到底应该给谁呢?孩子们,你们是不是有新的想法?
  生:只要是劳动者,都能得到这个奖杯。
  师:除了我们在座的,奖杯还属于谁?
  生:还属于在外工作的设计师。
  生:还属于为我们国家赢得奖牌的运动员。
  生:还属于能让我们看到好电视的演员们。
  生:还属于给我们送信的邮递员。
  生:还属于世界上所有的劳动者。
  师:是的,这个奖杯属于社会上各行各业的所有劳动者,他们都为“我”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出示下图),都应该得到奖杯。这样,我把奖杯放在教室里,由在座的每一位“劳动者”轮流保管,提醒我们感谢劳动者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四、面对面交流,升华情感
  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介绍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典型群体,她就是咱们徐州下水道四班。他们经常一身污泥一身汗地工作,用个人的辛苦换来我们千万人的舒适,让我们感受一下他们辛勤劳动的工作场面。
  (播放下水道四班工作的录像)
  师:看了录像,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他们每天都很辛苦。
  生:我觉得劳动者是最好最美的人。
  生:我觉得他们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很可贵。
  生:关心别人,快乐自己。
  生:得多少报酬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他们为社会奉献了很多。
  师:想不想和下水道四班的人面对面交流?(学生:想)今天老师就请到了下水道四班的一个代表陈班长,掌声有请陈班长。(陈班长走上讲台)陈班长,欢迎您来到课堂上。我想您的内心深处肯定有许多我们不知道的酸甜苦辣吧?
  陈:同学们好,今天非常高兴来到同学们中间,我代表下水道四班全体职工讲一讲清理下水道的酸甜苦辣。大家都见过清挖下水道,下水道是城市里排泄物、废弃物集中的地方,各种脏东西应有尽有。有些人说到下水道工作都感到很恶心,一些有偏见的人有时候还说风凉话:“你们天天挖,挖到几个金戒指了?挖到几个钱包了?”说实话钱包经常挖到,可都是小偷丢弃的钱包,有身份证银行卡,就是没有钱。我们尽量根据地址上门送还或寄还给大家。对下水道工作有偏见的不少,但赞美我们的人更多。下水道四班自1970年建班以来的近四十年间,得到了国家、党和人民给予的许许多多荣誉。特别是1996年,现在的总书记胡锦涛在省领导的陪同下,专程来看望大家。当时在我们的工作地点听取汇报后,他非常激动地说:“我代表北京来的同志,代表受过你们服务的人们向你们表示感谢,党和人民感谢你们!”说着向我们深深地鞠了一躬。当时在场的四班人真是热泪盈眶,这不仅是对我们工作的充分肯定,更是对我们最崇高的褒奖。(热烈的掌声)
  师:孩子们,你想对陈班长说什么?
  生:陈阿姨,谢谢您!如果没有你们,下水道堵塞的话,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我代表全体同学向您说一声“谢谢”。
  师:同学们,生活中像陈班长这样普普通通的劳动者还有很多很多。此时此刻,我们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心中对劳动者的感激之情,就让我们用歌声来表达对他们的热爱和敬佩吧。
  (播放歌曲《为了谁》,学生到台前和陈班长亲切交流并合影。)
  教学反思
   1.让学生“走出去”,通过“零距离”观察访问,实现情感体察
  本课教学难点之一是学生缺少对劳动的切身体验,缺少对劳动者喜怒哀乐的体恤。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要尽可能让学生真正走近劳动者,零距离贴身观察、访问,进行情感交流。所以,课前根据学生自己的选择,把他们分成若干组,分别收集相关的资料,零距离观察他们工作的情况,采访他们对自己工作的看法,在认识和情感上为课堂交流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让学生“争奖杯”,通过“夸自己”现身说法,实现换位思考
  本课教学难点之二是传统的思想观念与现实生活的做法相矛盾。“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传统价值观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传统的家庭教育存在价值偏差,希望孩子成名成家、做大官挣大钱的观念根深蒂固;传统的封闭单一的学校生活,也导致学生不能意识到自己与普通劳动者之间密不可分的生态关系,不去思考应当用什么样的态度、采用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去和他们交往,缺乏对他们人格上的尊重与心理上的认同。通过“夸自己,争奖杯”的形式,可以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懂得要像尊重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这些劳动者。通过交流,进行了价值澄清,这比生硬的灌输得到的虚假繁荣要有效得多。
  3.把劳动者“请进来”,通过“面对面”情感交流,实现心灵撞击
  现身说法是教学的有效手段。如果说学生在观看《徐州下水道四班的事迹》录像时,认识、理解还欠深刻,那么,把劳动者“请进来”,与孩子们真情交流,才真正使教室成为开放的空间,用感人的现实撞击学生的心灵。当陈班长讲述“四班人”对工作的理解、对工作的执着、对褒奖的激动时,学生们一个个听得入了神,台下的老师们也无一人说话,唯恐漏掉一个字。这时,《为了谁》的音乐响起:“ 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为了谁,为了秋的收获,为了春回大雁归,满腔热血唱出青春无悔……”屏幕上也出现了社会上各行各业工作的劳动者:炎炎烈日下的建筑工;田间揩汗的农村人;历经风吹日晒的交警……台上台下,掌声如雷鸣般响起。这掌声体现了大家对陈班长的赞扬,对“四班人”的赞颂,对社会上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理解,大家的思想在掌声和音乐声中得到洗涤、升华……
  
  (作者单位:沛县教育局教研室江苏徐州221600)
  责任编辑 李红霞
其他文献
人生的杠杆是精神,精神的支点是感恩,懂得感恩,人才能焕发出无穷的精神力量。然而今天的学生普遍存在感恩意识淡漠等道德缺失的倾向,“要求和索取”大于“感激和报恩”。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加强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一棵“感恩树”。    一、晓之以理,播下感恩的种子    感恩并非生而知之、与生俱来,需要教育的引导和环境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质和责任,进而才能外显为感恩的行为
【设计理念】  当前,随着青少年性心理发育提前,高中生恋爱已经屡见不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学会正确处理学习和感情问题,同时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不仅有爱情,还有亲情,是青春期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  【辅导方法】  讨论法、感悟提升、教师辅导 。  【新课导入】  师:上课前我们先做一个小测试。(出示PPT)请同学们作出你的选择,记住:没有对与错,但要选出心中最真实的答案。(现场举手调查结果
有人说,“班主任工作是最好的毁容霜”。山东省威海市古寨小学“三人行”班主任协会的十三位姐妹们,却用自己的不懈追求,潜心研究班主任工作,尝试把班主任工作变成她们的美容霜。     馨雅之居,牵手你我  琐碎的工作常常使班主任们身心俱疲,无幸福可言。这种疲惫主要是缘自班主任工作的被动,教师自我成长意识的缺乏。教师们如果能够实现从被管理者到自我管理的转变,工作将会更有主动性和创造力,职业的幸福感也会随之
摘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时代呼唤和迫切要求。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品德的内外化教育原理,笔者构建了青少年公民意识主题探究模式框架,以培养青少年公民意识为目标,以现实的公民社会问题为研究主题开展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并坚持课题的科学性和学生的主体性,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效促进青少年公民意识的养成。  关键词:青少年;公民意识;主题探究模式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立德树人”成为当前教学的主要原则之一。并且全球化在不断推进,英语教育的地位随之越来越高。当前,培养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帮助学生利用不同的视角进行拓展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阅读是当前英语学习中的技能之一,也是当前小学英语考试中的重要部分,但是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如何提高孩子的挫折忍受力?如何让孩子学会自觉自律?如何让孩子懂得宽容,充满爱心?相信这些疑虑不仅一直是众多家长的困惑,也是每位中小学教师一直努力探寻答案的问题。  无论作为母亲,还是教师,我亦一直为上述问题所困扰。有时以为有很明确的方向、很好的解决办法,真正面对时却一筹莫展。即使有了一定的方向,却在尺度、界限之间徘徊与摇摆,似乎总是不能确定。  孩子的成长需要成年人陪伴,无论
【摘要】本研究拟从语音迁移角度研究儿童二语习得,采用语料库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接受过一年浸入式外语教育的30名中班儿童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十个月的二语语料收集,对语音迁移影响下儿童二语发展的特点进行描述、分类,以期更好地指导儿童二语教育实践。  【关键词】儿童二语习得;语音迁移;浸入式外语教育  【作者简介】程婧(1985.07-),女,汉族,福建福州人,福建医科大学文理艺术学院,讲师,硕士
所谓“追问”,顾名思义,是指追根究底地问。具体而言,它指的是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在动态的品德课堂中,往往会出现答疑、讨论等各种形式的追问契机。如果教师能够抓住契机进行适时、有效地追问,品德教学就会呈现出理性交锋、心灵碰撞、情感交融的情境,从而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处,使品德课堂走向精彩。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实现有效追问呢?一般而言,有效追
【摘要】莎士比亚戏剧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的典型代表,在文学史上极具地位,影响深远。莎士比亚戏剧作品宣扬人性关怀、倡导自由纯爱、反对禁欲主义。这些作品充分彰显了爱与人文主义关怀思想,是文艺复兴时期震慑人心的有力音符,也是人类社会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在现如今的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认知与陶冶作用。  【关键词】莎士比亚戏剧;爱;人文主义关怀  【作者简介】李臻莹(1981.12-),女,河南漯
【摘要】中国古典诗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较高的历史地位与价值,许渊冲作为中国古诗文翻译届的泰斗,其独特的翻译思想能够将古诗文用英文文本的形式精准呈现,且其翻译方式值得我们当代青年学习。本文以许渊冲《春晓》的译文翻译为例,分析了许渊冲在翻译过程中形成的三美理论,并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中探究当代英语翻译的方法,以此来促进古诗词的翻译质量的提升与发展。  【关键词】英语翻译;许渊冲;《春晓》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