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安全:新时期新特点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qtq7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复杂的国际背景下,
  遭受暴恐袭击危险在增加
  20世纪90年代,国际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西方敌对势力把目光投向我国,支持“三股势力”在我国搞破坏。在这种背景下,“三股势力”在我国不断制造恶性暴恐事件,不但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也使校园安全蒙上了阴影。比如,2008年发生的“3·14事件”波及学校,导致部分车辆被砸,个别职工被打伤。
  频频发生的恐怖事件不仅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物质损失,更是给人民造成了深重的心理创伤。物资损失可以弥补,但心灵创伤则可能伴随受害者终生。学校是未成年人聚集的场所,学生防范能力薄弱,因此必须提高学校安全警戒级别。另外,像电影院、公园等公共场所,也是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活动的地方,故也属于需要加强安全管理的范畴。
  二、贫富差距扩大背景下,
  报复社会案件迅速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贫富差距也逐步拉大。第一,国民收入差距拉大。基尼系数是反映国民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基尼系数为0.275,而2010年已达到0.438。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尼系数以每年0.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加。第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3.3,大量乡村居民涌入城市谋生,城市将因急剧膨胀而产生诸多社会问题。第三,社会不同阶层的财产拥有量悬殊。联合国计划开发署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占人口总数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则高达50%。
  在贫富悬殊急剧扩大的背景下,以报复社会为特点的危及学校安全的刑事案件迅速增加。2004年,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害4名同学。许多社会公众对马加爵表现出了同情,把其杀人动机归结于他因贫困受歧视而对社会产生的仇恨。2010年,一男子在福建南平某小学门口连砍13名小学生。凶手没有工作,没有生活来源,对社会充满仇恨。这两个作案者一个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极度自卑的孩子,一个是下岗后谋职不成的待业者。他们都处于社会的底层,当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进而使得他们更加被边缘化时,他们的焦虑和自卑、不满与仇恨也与日俱增。此时,如果再遭遇某些挫折或影响其切身利益的突发事件,那么,他们心底中积蓄的不良情绪将极度膨胀,最终可能产生犯罪行为。
  三、性观念巨变背景下,
  性侵害案件迅速增多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性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学校性侵害案件呈上升趋势,且在性侵对象、手段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校外人员嫖宿、强奸幼女案屡有发生。比如,贵州习水嫖幼案。2007年10月至2008年7月期间,刘某、袁某先后在贵州习水县城的三所中学和一所小学门口附近守候,多次将中小学女生挟持、哄骗到偏僻处,以要打毒针、拍裸照、殴打等威胁手段胁迫卖淫。学生性侵老师的案件也有发生。当前,人们的物质生活非常丰富,速成食品大大增加,再加上影视传媒的影响,未成年人的发育提前了许多。提前发育使得一些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下易产生认知失调下的性冲动,而其身高的增长也使得他们的性冲动行为获得了体能的支持。比如,2009年9月,某中学放学后,24岁的女教师胡某留下杨生和彭生做思想工作。14岁的杨生和15岁的彭生个子高大,面对美女教师,杨生竟心生邪念,串通彭生对该老师实施强奸。教师利用高科技电子产品性侵学生事件也多次发生。2014年5月19日,深圳市宝安区某学校的几个家长就曾集体向学校举报,她们才上六年级的女儿,三番五次被班主任老师带进办公室,被逼迫看电脑中的黄色图片。学校行政人员与校外人员合谋性侵学生事件也曾上演。2013年5月8日,海南省万宁市某小学6名就读六年级的小学女生集体“失踪”,后查明他们被该小学校长和房管局职员带走开房。
  四、独生代背景下,
  “90后”学生冲动型犯罪增加
  “90后”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享受着家庭的温暖,享受着几代人的呵护。家庭溺爱助长了他们的任性,当遭遇挫折时他们往往采取过激的方式来应对,而不考虑后果。比如,2014年9月23日,沈阳某中学一名男同学上课时间玩手机,被老师发现并没收,在没有任何征兆情况下,该同学一刀刺入老师体内,导致老师脾脏摘除。
  五、信息化背景下,学校安全危机
  事件传播速度加快
  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新闻媒体的敏感关注,以及微博、微信等交流平台的快速发展,学校安全危机事件的传播速度远远超过以往,并且再也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完全掩盖、封锁消息。所以,如何预防谣言在网络上迅速传播,第一时间澄清事实,将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新课题。
  学校安全涉及师生的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新时期,学校中的渐进性、常规性的安全问题没有减少,而突发性、独特性的安全问题又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我们必须加强常规性的安全工作,同时不断研究学校安全的新问题、新特点,才能尽最大可能保证学校安全,使青少年健康成长,使广大教师愉快地工作。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刘 烨
其他文献
“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当我们在生活中引用此句时,常常是想表达“在众多事物中突出最精彩的一点,才足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我想,学校的德育工作,绝不是万绿丛中的一处精彩、一枝独秀,而是要点点都精彩,线线皆亮丽,处处是风景,让一人一事、一物一景的每个细节都能起到陶冶情操、启迪灵魂、唤醒高尚心灵、开启智慧闸门的作用,实现“万绿丛中点点红,和谐校园皆有情”。  面对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
在东北平原的腹地,有一座举世瞩目的英雄城—四平。在四平战役中壮烈牺牲的马仁兴师长是四平解放的功臣。1963年,为纪念这位英雄将领,中共四平市委将四道街命名为“仁兴路”,将四道街小学命名为“仁兴小学”。1998年,老红军倡议为全国70所以英雄名字命名的学校改善办学条件,随后将其统一更名为“八一希望学校”。历史赋予学校特殊的光荣与使命,多年来,我们以“仁兴精神”为特色育人的精神源泉,奏响了爱国主义教育
近日,郑州一家幼儿园举行了一场隆重的“集体婚礼”,主角不是成人,而是这里的100多名孩子。婚礼有主婚人,孩子们穿着礼服互相承诺,小“新郎”要给小“新娘”戴戒指,他们的爸爸妈妈也在婚礼现场见证。乍看报道,觉得挺温馨,新闻图片中孩子们笑嘻嘻的脸庞透露着他们参与这场盛装版“过家家”的欢乐,但园方对这场活动的解释却不止“过家家”那么简单。在他们看来,3~6岁的孩子开始进入“婚姻敏感期”,这样的活动正是向他
伟哉、千古华夏!壮哉、万里神州!美哉、中国之梦!  巍巍珠穆朗玛,立地擎天一柱挺拔山岳之巅;莽莽青藏高原,雄峙皇天后土撑起世界屋脊;滔滔长江黄河,源远流长激荡中华文明巨澜。浩浩汉赋唐诗、吟出千古风流人物;凛凛宋词元曲,唱尽万重壮丽河山。云抱山岫,浑如秋实健美之驱;雨润中原,彰显春华朗润容颜;东海南海,潮涨汐落气象岿然。回眸一统江山:大秦汉唐宋元康乾盛世引天下万邦来朝;神思古往今来,甲骨竹简造纸印刷
不知道是不是和这样特殊的孩子有特别的缘分,在新学校接任这个班后,就遇到这个叫阿茂的学生。每天,我都看到他红红的脸蛋上,挂着好久没清洗的灰迹和木讷的表情,那一双大大的眼睛,呆滞涣散,即使在和人对话时,头也总是习惯性地偏向一边。  刚入学时,他还可以张开嘴跟着老师读几句书,也可以在练习本上写下歪歪扭扭的“2”,这也是他唯一会写的字,似乎他的脑子里容不下一点书本的知识。我试图让他学点东西,但最后发现确实
孔子的教育精神:“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一词,原出自于2500多年前的孔子思想。在记述孔子教育言行的《论语》中有此一章“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南怀瑾先生曾解释道: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教育精神。他不分阶级,不分地域,不分智愚,只要肯受教,以人文文化为基础,一律谆谆教诲。[1]虽然“有教无类”思想流传甚广,但持不同理解者却甚多,其中尤其是对“类”的解释。  如有人把“类”理解为贵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