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递式教学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wenping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相关部门也对初中生的作文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我国初中生的作文写作水平始终受到一定的约束和限制,难以得到质的提升。在新课改新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我们提出了层递式教学的策略,该教学方法从学生的生活感悟和所学所思入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作文学习的不同阶段制定专门的计划和策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解决当前初中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1.学生写作易偏离主题
  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学生作文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出题的形式日益多样化,对于学生来说把握作文的主旨和大意的难度越来越高。对于大部分的初中生来说,理解能力相对有限,对于作文主题的把握容易出现偏差,从而导致作文走题,与出题要求不符。当前最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作文走题的出题形式就是图表作文和图画作文,这类作文一般需要学生对图表和图画做深层次的剖析,挖掘深层次的内涵,这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当前语文教师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水平上来。
  2.教师对作文重视度不够
  我们都知道作文在语文卷面中所占的分值比重很高,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一再强调作文的重要性。但是很多教师都是空喊着重视作文的口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对语文写作的讲解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据调查研究显示,很多学生反映,所谓的作文课就是学生的自学课,老师布置完写作题目就无事可做了,一般让学生自己思考,或让学生看范文自己总结写作思路与技巧,这种做法很难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有所提高,更勿论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作文模板套用现象普遍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学的功利性日益突显,教师为了让学生取得更高的成绩,會尽可能地去找一些速成的方法,比如很多学生会在考前背一些优秀的作文范文,然后在考试中生搬硬套进去。还有很多学生总结的所谓的作文模板和作文套路。比如开头和结尾背诵的一段万能模板,中间部分记住几个典型的、随时可以引用的例子,比如居里夫人、爱迪生、张海迪或爱因斯坦什么的,总之写作变成了套公式。学生在写作中应该培养的文学素养、写作思维、思想感情通通没有得到体现,教师也对此没有足够的关注。相对而言,大家都更关注试卷上的成绩。这种套用模板的现象成为学生作文水平提升的阻碍。
  二、层递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1.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层递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的作文写作能力。层递式教学将作文训练进行逐一分解,通过不同阶段的学习来完成作文教学的终极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会对作文写作的过程和步骤有一个全面的、清晰的了解,通过分阶段的学习,学生会形成良好的思考和写作习惯,这对于学生将来的语文学习都是十分有益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根据老师的教学方法不断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改进,深刻认识自身的不足,使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得到质的飞跃和提升,写出真正的好文章。
  2.丰富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经验
  作为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初中生的生活是十分绚丽多彩的,他们的内心其实有很多的感情可以借助文字进行表达,可是由于缺乏对生活的关注和观察,他们的文章总是稍显青涩,缺乏对生活和现实的思考,没有张力。层递式教学模式十分强调学生对生活的关注,鼓励每一个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生活体验。另一方面,教师在层递式教学的过程中会传授给学生很多的学习方法和写作技巧,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经验,提高写作的有效性。
  3.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
  层递式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对新课程改革的积极回应。在实施层递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性加强,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氛围,使教师教学活动的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层递式的教学模式符合学生对作文写作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它把写作学习分为几个重要的阶段,每个阶段学生都有学习的重点和计划,在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从量的积累慢慢产生质的飞跃。因为写作本就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情,它需要长期的积累和训练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三、层递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第一阶段主要是激发兴趣阶段。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教学的所有策略必须围绕学生的需求和学习兴趣展开。当前在语文写作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很多,比如利用情感教学的方式可以触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利用文字表达所思所想的意愿,像有关亲情、友情一类的文章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贴近,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再如,现代化媒体的教学手段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可以鼓励学生写观后感,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2.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第二阶段是积累素材阶段。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开始大量的积累素材阶段。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在写作文时无话可写,其实主要还是我们积累的东西太少,脑子里没有东西,自然写不出来。我们写作的素材来源无非两种,一方面就是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得来的,另一方面就是来源于生活。所以,首先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为学生们制定专门的读书计划,尽量推荐给学生一些具有文学性又不失趣味性的图书,比如《鲁宾逊漂流记》《骆驼祥子》《居里夫人自传》等。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写读书心得和體会,为学生积累丰富的文学素材。其次,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应该培养自己观察生活、关注细节的习惯,并将有意义的事情记录下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作为将来写作的素材。
  3强化写作技巧运用
  第三阶段是强化写作技巧阶段。丰富的写作素材的积累使得学生的文章内容有了基本的保障,加之学生融入自己的一些思考,写出来的文章倒不至于肤浅,但却不一定出彩。要想使文章更具有吸引力和艺术性,必须要借助一定的写作技巧才能达到特定的效果。教师可以针对开头、文中、结尾的不同写作手法和技巧给学生做专门的指导和有针对性的练习,使学生的文章能够更加出彩。比如,作文开头的方法有很多,包括题记开头法、悬念开头法、引用名句开头法、排比句开头法、设问句开头法等,这些方法能够使文章一开始就吸引到别人,为文章增色不少。再如,教师可以对各种修辞手法在作文中的运用做一个专题的讲解,使学生能够对比喻、拟人、排比、类比等各种修辞手法能够灵活运用。
  4.立意构思阶段的学习
  层递式作文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关于立意构思的学习。这是最关键的阶段,也是写作中最难的一部分。很多学生在考试中看到作文题目就会脑袋放空,完全没有思路,从而导致走题。立意构思的学习绝非是一朝一夕之事,它需要学生长期的积累和不断的学习。对此,我认为教师应该利用留作业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构思能力,每天语文老师都应该出一篇作文题目,鼓励学生写简要的提纲和写作思路,然后在每周的写作课上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文章提纲,并阐述自己的写作思路,通过这种长期的大量的练习,学生会提高自己的文章立意水平和整体构思能力,灵活应对在考试中的各种状况。同时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老师应该注重对所学的课文做构思方面的分析,通过借鉴作者的构思来传授给学生一些立意构思的技巧。
  层递式教学是极具创新意义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目前已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就目前实施的现状来看也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我们必须明确的是作文写作是一个持续性和系统性的语言实践活动,它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能一劳永逸,所以在层递式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学生还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努力,循序渐进,逐步提升自己的作文写作水平。
其他文献
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确定好教学内容,特别是教学重点。  一、确定教学重点的意义  据顾之川老师介绍,人教版必修教材,以前每单元有4篇选文,但老师们反映课时不够,上不完,所以现行教材每单元只留了3篇选文。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老师觉得常常在“赶课”。如果我们不改变策略,即便每周给10个课时,也不够用。我们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设计好每堂课的重点,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地掌握重点知识,有效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文章有了一组新颖靓丽的小标题,就如一位妙龄女子有着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就能顾盼生辉神采飞扬,就能让人过目难忘、留连欣赏。本人在教学中常用小标题作文法,小有心得。  一、小标题的美点优势  1.靓丽抢眼、夺人眼球  美文必需有美点。新颖靓丽的小标题就是夺人眼球的美点。在众多平铺直叙的文章中,一组新颖、亮丽、别致小标题出现在眼前,是那么的鲜艳夺目,它会让读者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精神
教学设想  《鉴赏家》是汪曾祺晚年追怀故土之作,选入苏教版《短篇小说选读》。文章用冲淡自然的语言,散文化的笔法,讲述了卖果子的叶三的故事,向读者展现了一幅纯美的画卷。  美需要细细品味欣赏,本文采用文本研习的方式,引导学生用鉴赏的眼光品味美、追求美。以下是以此为核心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课时和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的目标  了解作者,理解“鉴赏家”内涵,提高学生筛选、
课堂是一条生生不息的流动着的河流,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生活的创造者,动态的课堂生成是基于师生互动的创造。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语文教师纷纷开始生成性课堂的教学探求。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决定了课堂生成难免存在一定的偏颇、缺陷乃至失误,这时就需要教师适度发挥主导作用,给予学生有效的价值引导和点拨。对于学生生成的单一的信息资源,教师可通过追问补充的方式让学生的思考“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中国古代山水游记以描山画水、传达山川神貌为主;同时在描写见闻中又包含着作者的独特感受,常常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具有独特的文学魅力。但是,游记类文言文的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笼统地、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统治着,学生对游记类文言文的仅存的兴趣正在被一点点耗干。  童志斌将文言文分为“文言”“文章”“文学”“文化”,它们是“一体四面”的关系,我所建构的优化策略模型就是受“一体四面”的原型启发
现代文学史上许多公认的经典之作,在当下并不能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的称之为“两极阅读现象”,也有教授称之为“经典隔膜”现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从“史”的角度出发,注重从历史发展的链条中指导作品,强调其文学历史价值;而作为一般的读者的学生,由于对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了解不足,则比较偏重从个人感受的审美趣味,两者的龃龉是两极阅读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也造成了学生对经典作品的隔阂。课堂上,只凭学生个体经验
评价既是一种鞭策,更是一种鼓励,评价是促进提高作文效益最有力的手段。因此,作文讲评课上的是否高效,关系到整个作文教学效益是否提高。但当前的作文渊平课低效的状况严重制约了作文效率的提高。  如何才能解决上述问题?随着信息化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为我们的作文讲评课突破瓶颈提供了契机。QQ作为使用最为广泛的交流沟通工具,已经被学生广泛认可。如果从开发作文讲评资源的角度来看,QQ的图片传递、文字聊天、语音通
在《例说在语文教学中渗入古文字知识的意义》一文中,笔者着力鼓吹渗入古文字教学的意义,以求得认同与响应。文章的标题所以用“渗入”实际上暗示了目前语文教学的不得已,即语文教学的重心还是在围绕着高考转,一切非高考内容都似在摒弃之列,故想别开一科,等于梦想;设一讲座,如同割肉,唯“渗入”最为现实可行。本文试从此角度谈一点经验。  一、见缝插针,着手成春  此一点实际上强调的是敏感灵活,善抓机会,于不经意中
韩愈是写赠序之高手,清姚鼐赞美他“其文冠绝前后作者”,是因为韩愈的赠序内容丰富,并借其来抒发内心感慨,阐述文学主张。《送李愿归盘谷序》是韩愈赠序中别具一格的一篇。笔者有幸观摩了一场以本篇作品为课题的教学比赛。怎样解读该文,怎样设置教学任务,怎样完成课堂生成,参赛选手给了听课者不一样的感受。听课过程中,笔者最大的感受是文言文教学不仅仅是言的教学,更要对文本进行细读与深挖,从而教出了文言文本的三个维度
英国作家毛姆曾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为乐趣而读书。”“不论学者们对一本书的评价如何,纵然他们众口一致地加以称赞,如果它不能真正引起你的兴趣,对你而言,仍然毫无作用。别忘了批评家也会犯错,批评史上许多大错误往往出自著名批评家之手。你正在阅读的书,对于你的意义,只有你自己才是最好的裁判。”然而,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一些低俗网络文学成为了大众的狂欢盛宴,瞬间欢愉过后是时间流逝后一无所得的精神的空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