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育教学设计中应理清的四条线

来源 :体育师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lang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新课程实施的深入推进,体育教学努力更新着,或者说积极反思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因而不同层次的公开课、研究课、展示课、评优课开展得轰轰烈烈。但是,由于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中增强体质(或增进健康)与运动技术(技能)学习孰为主次的认识不统一;对课堂教学评价中关注对象(如有的是关注老师的课堂教学工作、有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有的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发展兼顾)、评价的目的等观点不统一,等等,出现了专家点评的观点各不相同、不同层次教育行政(业务)部门出台的评价标准各有不同。再加上体育教师对当前研究的传授教学、建构主义教学、情景教学、快乐教学等教学模式在如何有效操作上认识模糊不清,使得体育教师在追求一堂好课(或者说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上,出现了不知如何来弹好钢琴的局面。为此,想通过理清教学设计中的以下四条线,来促使体育教师更好地上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体育课。
  
  一、教学流程(结构)线
  
  教学流程(结构)的设计或者说教学分段要符合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不管教学流程怎样复杂,分了多少个部分,结构(包括内容安排)一定要合理、流畅,要符合这个规律。同时在分准备阶段、基本阶段和结束阶段等阶段的过程中,准备活动和放松整理不能少。因为从生理角度来说,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体温,提高内脏器官的功能、防止运动损伤、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准备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体育知识、熟练掌握体育技能的愿望,特别是趣味性、辅助性练习,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学生迅速进入运动状态。放松整理活动是消除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产生的“运动状态”,促进体力和精力恢复的积极性方法。它可以促使人体从紧张的运动状态逐步过渡到安静状态,帮助学生消除疲劳,促进体力恢复,提高学生下节文化课的学习效率。同时能预防学生运动后的不良反应及运动损伤,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运动技能线
  
  运动技能的教学要符合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的不教就会、有的教了才会、有的教了也不会),对掌握运动技能的目标要求也各不相同,但不管什么要求,技能教学必须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因此在采用教与学的方法手段上要有递进性,要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从分解到完整,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同时在同一技术难度层次上,练习方法要有多样性。如足球脚内侧踢球的踢固定球练习,可以是踢定位球、可以是定点射门、可以是两人或多人的原地传接球。
  技能教学的要求和组织要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的规律。运动技能学习要求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体现层次性,即在设计中要目标分层,以促进不同学生都有发展。如足球脚内侧踢球有些同学可以只掌握踢固定球技术,有些则可以掌握跑动中脚内侧踢球技术。
  同时教学环节的组织设计要有一定的情景性,这种情景一方面可以是提高学习兴趣的,是创造外在氛围的,另一方面可以是问题情景,为教与学做铺垫的。因此这种情景性不仅有利于学生激发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还是尝试各种新教学模式的基础(如抛锚式教学、支架式教学、随机进入式教学等)。
  在教与学的组织上要充分利用分组教学提高学生合作探究,共同提高学习的效率。
  在活动(练习)内容的设计上还要有拓展性,要结合学生实际,以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促进终身发展。
  
  三、运动负荷线
  
  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安排要符合身体锻炼的规律(或者说原则)。虽然不同类型课练习的密度和强度都不同,出现的心率曲线不同,但是教学内容的组合、设计和练习、活动的强度密度安排要符合这个规律,努力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特别是要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选择适宜的内容和形式,促使学生加强锻炼,体质不断提高。
  
  四、学习评价线
  
  学生的学习评价通常以过程性和终结性、定量和定性来分类,在具体操作设计中还涉及发展性评价等等。但是通常的课堂教学评价只是通过老师的语言和同学问的鼓励来评定,虽然有一定的即时效应,但是对于终结性评定中要开展的自我、组内、教师评价来说,就缺少了过程的记录,降低了评价的信度。因此评价既要有语言的,又要有书面的。为此可以在合适的时机为练习小组设计相关的评价表,促使学生作为小组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单位,在学习中与小组共同成长,也留下学习过程评价的记录。这些评价可以在小组内对个体的展开,也可以在小组间针对团队展开。同时评价要多角度多方位,要围绕三维目标来发掘优点,但不回避缺点,以此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五、关于借班上课的学案
  
  目前,小学没有教科书,中学生能从体育教科书中知道的东西也与实际上课内容有很大差距。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前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练、如何评价,能促使学生做好准备,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因此建议下发学案。学案包括:学习内容、学习目标、课的流程、各部分环节的内容安排、教学组织形式、学法指导、评价标准、场地器材安排、队伍调动线路等。特别是借班上的公开课,师生见面只有20分钟,而且要隔天上课,师生相互了解不多,这个方法应该很有效。
  以上只是对一线老师如何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更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符合新课程和当前形势的一些思考,希望有更多的人来研究这个课题,为体育教师能理性地设计好体育课提供帮助。
其他文献
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仓皇“逃离”,回到武汉,我开始准备国内高考。  三年前,我来到昆大。和大多数留学生一样,我玩遍了澳国的山山水水和当下最流行的网络游戏。大一,功课轻松过关;大二时,成绩勉强上线;大三时,课时、学业繁重,让我感到十分困难。不得已,只好回国。  对于我的“逃离”,父母并没有过多责难,只是说了句:“你已成人,有权力选择自己的道路”。自责之余,我暗自庆幸父母的开明。  国内高三的学习时间
诚如毛泽东所言,体育锻炼带给人们的益处确实是巨大的:为之,则“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不为,则“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勤于体育锻炼,则身体虚弱者变得身强体健;疏于体育锻炼,则身体强健者转为羸弱多病。此观点看似矛盾相斥,实则对立统一,这其中的道理值得我们深思。  生而强大者不必沾沾自喜,生而弱小者更无须自怨自艾。也许我生来体弱,或许这正是上天的考验,要我通过体育锻炼变得强大也说不
亲爱的新世纪青年们:  大家好!  一百多年前,我屹立山头,眼见湘江北去,层林尽染,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年轻的血液在脉搏中沸腾,感叹于宇宙寥廓,身处于时代洪流,我不禁感慨,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如今,我跨越百年岁月长河,与你们相会,感受到一样的青春的心跳,青春的蓬勃,我想,我的问题已得到了解答:国之盛衰,世之沉浮,应当由青年主宰。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对于我们这个历经磨难而后涅槃
以往的教研组活动,除了观摩课、教改课等在室外进行外,一般的教研活动都在办公室进行,时间一长,大家难免会产生厌倦心理。为了更好地调动老师们参加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不断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在教研活动中,尝试着把教材教法的研讨放到室外,教研活动从室内走向室外,从办公室走向了操场,由“纸上谈兵”变成“实地演练”。通过一学期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活动的方法    按照学校的规定,我们每两
摘要:布置体育作业,能够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体育运动的认识,有利于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能,有利于学生的兴趣与志向结合。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的形态发育水平,生理机能水平,身体素质发展水平,心理发展水平和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关键词:体育作业;督促学生;体育锻炼    一、学生的现状    从1985年开始,中国进行的4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显示,最近20几年中国青少
[經典再现]  第二十一章 战无不胜的骑士冒大险获大利赢得了曼布里诺头盔及其他事  这时下起了小雨。桑乔想两人一起到砑布机作坊里去避雨。刚刚闹了个大笑话,所以,堂吉诃德对这个砑布机感到厌恶,不想进去。于是两人拐上右边的一条路,同他们前几天走的那条路一样。没走多远,堂吉诃德就发现一个骑马的人,头上戴个闪闪发光的东西,好像是金的。堂吉诃德立刻转过身来对桑乔说:  “依我看,桑乔,俗话句句真,因为它是经
“你在哪?你在哪?亲爱的,我给你留了语音怎么不回我?孩子,年夜饭都上桌了,我们在等你。妈妈,我不能回来了,我有任务。大过年的,你要去哪兒?——武汉!”  此时,长夜已至,街无舟车,门可罗雀。平日里嘈杂的街巷静了,熙熙攘攘的人群散了,四下寂寥。然而总有人如萤火一般,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之后萤火汇聚成池,照亮人间的星河。  面对疫情,我们众志成城,“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萧瑟的寒冬无法忘却,耄耋之
真题再现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读]  2019年上海作文题一改2018年“评价型”和之前出现的“寓意型”“现象型”的命题“传统”与“范式”,改为“感悟型”
摘要: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目标越来越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课程内容越来越多样化和弹性化,体育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改变观念,提高自身素养。  关键词:体育课程改革 体育教师    1 前言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体育课程内容日益多样化和弹性化,体育课程评价日渐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手段。为此,我们必须认识到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及改革中新型体育教师的素养储备
写作概说  时事即当前国内外发生的、引人注目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新闻。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肩负着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因而关心时事是我们每个人应有的意识、能力、品质和情怀。“文章合为时而著”,时事评论写作能够引导我们更多地关注时事,更好地将书本知识转化为一种能力和素质,让我们的写作告别千篇一律和陈词滥调。当然,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看,关心时事,并尝试思考时事,还有利于提高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