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钓鱼岛海域又起风浪。日本右翼政客公然鼓吹“购买”钓鱼岛,日本政府也由态度暧昧转为参与其中。这种举动激怒了全球华人。7月4日,台湾“中华保钓协会”秘书长黄锡麟等保钓人士搭乘渔船“全家福号”进入钓鱼岛海域,虽遭日本公务船纠缠乃至擦撞,仍成功在距钓鱼岛十公尺处亮出五星红旗宣示主权。台湾“海巡署”出动舰艇护航,使保钓船只顺利返台。7月中旬,中国政府渔政船连续巡航钓鱼岛,并在钓鱼岛海域临检渔船。渔政船依法行使我国主权,临检我国经济专属区内的渔船时,日本海上保安厅的一艘巡逻艇一直喊话进行无理干扰,我渔政船编队严正警告日方,继续依法行使主权,警告其立即离开。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华人保钓运动掀起过几次高潮。第一次高潮形成于70年代初期,台湾地区在美留学生是这次保钓运动的主力军。
保钓运动的兴起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台湾大学学生就发起了“自觉运动”,他们喊出的口号是:“不要让历史批判我们是颓废自私的一代。”台大的学生思想较为活跃,担忧台湾的前途命运,对民族的历史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当他们赴美留学时,也把这些思想带到了美国,可以说为保钓运动的兴起,提供了思想基础。
1970年9月10日,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表示将把二战后一直由美军占领的琉球群岛的“管辖权”交给日本,钓鱼岛也随之交与日本。台大留学生王晓波随即在台湾撰写了《保卫钓鱼台(即钓鱼岛——编者注)》一文,在另一位留学生胡卜凯的父亲、著名文化人胡秋原担任发行人的《中华杂志》发表。
胡卜凯在普林斯顿大学收到《中华杂志》第11期,看到了王晓波的文章。11月17日,胡卜凯、沈平、李德怡等七人在普林斯顿大学聚会,决定要在留学生中掀起“钓鱼台谈论热潮”,随即发信给全美各地的朋友们。与此同时,威斯康星州的香港留学生,发起了“保钓猜想”。
胡卜凯打电话给留学生林孝信,希望通过后者主编的杂志《科学月刊》的通讯网发起保钓运动,《科学月刊》联络中心决定将第39期通报(讨论号之八)完全讨论钓鱼岛问题。钓鱼岛问题大讨论在全美留学生中迅速展开。
沈平等人于12月13日参加“华人刊物协进会”会议,要求所有华人期刊响应对钓鱼岛问题的讨论。会议立即变成策划保钓运动的会议,决定1971年1月30日举行抗议游行,各地成立“保卫中国领土钓鱼台行动委员会分会”。华人期刊纷纷将“保钓”作为主题,威斯康星州大学同学会出版《钓鱼台特刊》,刊载了《钓鱼台战歌》。
台湾、香港的留学生迅速合流,纽约、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华盛顿等大城市成为他们活动的中心。
1971年1月30日,中国留学生依计划展开全美大游行。大家纷纷打出口号:
同胞们!团结起来打倒日本军国主义!
日本军国滚出去!
保卫钓鱼台、打倒国际阴谋!
钓鱼台是我们的!
反侵略的人们团结起来!
2月,执教于加州柏克莱大学的陈省身、赵元任等学者联络520名学人,于3月16日发表致蒋介石通电,“请‘政府’保持坚定立场,抵抗日本新侵略,并在钓鱼台主权问题未解决之前,坚决拒绝参加所谓‘中日韩联合开发海底资源协议’之签订会议”。
4月10日,保钓运动的高潮到来。从美国各地赶来的留学生、华人华侨等聚集在华盛顿宪法大道15-23街交界的广场上召开大会,哥伦比亚大学的留学生李我焱担任主席。游行队伍浩浩荡荡,多达2500多人,游行到美国国务院,三名代表进去递交了抗议书。随后,游行队伍前往台湾当局“驻美国大使馆”,三名代表进入提交了抗议书,廖约克和张智北发表了演讲。台湾当局驻美国“大使”周书凯对留学生们的十项要求一一答复,明确告知学生,“国民政府”已照会各国政府,钓鱼台属于中国。最后,游行队伍开赴日本大使馆。项武忠在日本大使馆前,用英文发表演讲,一位日本太太讲日本军国主义的危害。日本大使馆接见人员蛮横无理,递交抗议书的留学生代表,问他们如何看待“共同开发”问题,他们的回答是“No comment!”(不予置评!)留学生代表群情激奋。但是整个游行过程井然有序。大家的心情严肃而沉重。
现在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当时也参加了保钓运动,日后他的博士论文就以“从新海洋法论钓鱼台列屿与东海划界问题”为题。在保钓运动期间,静下心来研究钓鱼岛问题的还有以在纽约留学的黄养志为首的“国是研究社”,他们一群人在一起撰写了《钓鱼台事件专辑》的小册子,收集了丰富的材料,谈中国大陆礁层石油、海水污染处理、钓鱼台事件及其主权等问题。这本小册子于4月10日大游行之前印好,并于游行当天发售。他们又着手写作资料更为全面的《钓鱼台备忘录》。1973年4月,台湾当局将钓鱼台列岛划归宜兰县管辖。
几次保钓高潮
第一次保钓运动高潮在海外华人社群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鉴于保钓运动已经在国际上形成巨大声势,日本政府和右翼分子对于侵占钓鱼岛的行动也有所收敛。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关系恢复正常化,双方关系一度进入蜜月期。有关钓鱼岛的处置,中方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建议,日本政府对也右翼分子的活动加强了控制,钓鱼岛问题暂时得以平息。
1996年是钓鱼岛问题的转折之年,日本右翼分子登上钓鱼岛修建灯塔,日本政府公然把钓鱼岛列岛(日方称尖阁列岛)划入日本领海范围。中国政府强烈抗议,而世界华人则掀起了第二次保钓运动的高潮。香港和台湾方面开展了出海保钓的大规模行动。香港“全球保钓大联盟”总指挥陈毓祥在钓鱼岛海域溺水身亡,台湾保钓行动总指挥金介寿写下了遗书。最终保钓人士取得成功,金介寿和香港保钓人士陈裕南登上了钓鱼岛,在岛上同时展示了五星红旗和台湾旗帜。
2000年以后,保钓的重心转移到中国大陆。自2003年6月开始,大陆保钓人士联合港台和海外保钓人士,先后发起了四次出海保钓运动。2004年3月24日,在保钓人士精密策划下,保钓船突破了重重阻挠,七名保钓人士登上了钓鱼岛,中国大陆保钓人士亲手把五星红旗插上了钓鱼岛。日本警察强行把他们带到了冲绳,在中国外交部的强硬照会和中国国内民众的巨大压力下,日本政府无条件释放了保钓人士。中国大陆民间保钓运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目前的保钓运动已经是第四次浪潮。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华人保钓运动掀起过几次高潮。第一次高潮形成于70年代初期,台湾地区在美留学生是这次保钓运动的主力军。
保钓运动的兴起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台湾大学学生就发起了“自觉运动”,他们喊出的口号是:“不要让历史批判我们是颓废自私的一代。”台大的学生思想较为活跃,担忧台湾的前途命运,对民族的历史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当他们赴美留学时,也把这些思想带到了美国,可以说为保钓运动的兴起,提供了思想基础。
1970年9月10日,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表示将把二战后一直由美军占领的琉球群岛的“管辖权”交给日本,钓鱼岛也随之交与日本。台大留学生王晓波随即在台湾撰写了《保卫钓鱼台(即钓鱼岛——编者注)》一文,在另一位留学生胡卜凯的父亲、著名文化人胡秋原担任发行人的《中华杂志》发表。
胡卜凯在普林斯顿大学收到《中华杂志》第11期,看到了王晓波的文章。11月17日,胡卜凯、沈平、李德怡等七人在普林斯顿大学聚会,决定要在留学生中掀起“钓鱼台谈论热潮”,随即发信给全美各地的朋友们。与此同时,威斯康星州的香港留学生,发起了“保钓猜想”。
胡卜凯打电话给留学生林孝信,希望通过后者主编的杂志《科学月刊》的通讯网发起保钓运动,《科学月刊》联络中心决定将第39期通报(讨论号之八)完全讨论钓鱼岛问题。钓鱼岛问题大讨论在全美留学生中迅速展开。
沈平等人于12月13日参加“华人刊物协进会”会议,要求所有华人期刊响应对钓鱼岛问题的讨论。会议立即变成策划保钓运动的会议,决定1971年1月30日举行抗议游行,各地成立“保卫中国领土钓鱼台行动委员会分会”。华人期刊纷纷将“保钓”作为主题,威斯康星州大学同学会出版《钓鱼台特刊》,刊载了《钓鱼台战歌》。
台湾、香港的留学生迅速合流,纽约、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华盛顿等大城市成为他们活动的中心。
1971年1月30日,中国留学生依计划展开全美大游行。大家纷纷打出口号:
同胞们!团结起来打倒日本军国主义!
日本军国滚出去!
保卫钓鱼台、打倒国际阴谋!
钓鱼台是我们的!
反侵略的人们团结起来!
2月,执教于加州柏克莱大学的陈省身、赵元任等学者联络520名学人,于3月16日发表致蒋介石通电,“请‘政府’保持坚定立场,抵抗日本新侵略,并在钓鱼台主权问题未解决之前,坚决拒绝参加所谓‘中日韩联合开发海底资源协议’之签订会议”。
4月10日,保钓运动的高潮到来。从美国各地赶来的留学生、华人华侨等聚集在华盛顿宪法大道15-23街交界的广场上召开大会,哥伦比亚大学的留学生李我焱担任主席。游行队伍浩浩荡荡,多达2500多人,游行到美国国务院,三名代表进去递交了抗议书。随后,游行队伍前往台湾当局“驻美国大使馆”,三名代表进入提交了抗议书,廖约克和张智北发表了演讲。台湾当局驻美国“大使”周书凯对留学生们的十项要求一一答复,明确告知学生,“国民政府”已照会各国政府,钓鱼台属于中国。最后,游行队伍开赴日本大使馆。项武忠在日本大使馆前,用英文发表演讲,一位日本太太讲日本军国主义的危害。日本大使馆接见人员蛮横无理,递交抗议书的留学生代表,问他们如何看待“共同开发”问题,他们的回答是“No comment!”(不予置评!)留学生代表群情激奋。但是整个游行过程井然有序。大家的心情严肃而沉重。
现在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当时也参加了保钓运动,日后他的博士论文就以“从新海洋法论钓鱼台列屿与东海划界问题”为题。在保钓运动期间,静下心来研究钓鱼岛问题的还有以在纽约留学的黄养志为首的“国是研究社”,他们一群人在一起撰写了《钓鱼台事件专辑》的小册子,收集了丰富的材料,谈中国大陆礁层石油、海水污染处理、钓鱼台事件及其主权等问题。这本小册子于4月10日大游行之前印好,并于游行当天发售。他们又着手写作资料更为全面的《钓鱼台备忘录》。1973年4月,台湾当局将钓鱼台列岛划归宜兰县管辖。
几次保钓高潮
第一次保钓运动高潮在海外华人社群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鉴于保钓运动已经在国际上形成巨大声势,日本政府和右翼分子对于侵占钓鱼岛的行动也有所收敛。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关系恢复正常化,双方关系一度进入蜜月期。有关钓鱼岛的处置,中方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建议,日本政府对也右翼分子的活动加强了控制,钓鱼岛问题暂时得以平息。
1996年是钓鱼岛问题的转折之年,日本右翼分子登上钓鱼岛修建灯塔,日本政府公然把钓鱼岛列岛(日方称尖阁列岛)划入日本领海范围。中国政府强烈抗议,而世界华人则掀起了第二次保钓运动的高潮。香港和台湾方面开展了出海保钓的大规模行动。香港“全球保钓大联盟”总指挥陈毓祥在钓鱼岛海域溺水身亡,台湾保钓行动总指挥金介寿写下了遗书。最终保钓人士取得成功,金介寿和香港保钓人士陈裕南登上了钓鱼岛,在岛上同时展示了五星红旗和台湾旗帜。
2000年以后,保钓的重心转移到中国大陆。自2003年6月开始,大陆保钓人士联合港台和海外保钓人士,先后发起了四次出海保钓运动。2004年3月24日,在保钓人士精密策划下,保钓船突破了重重阻挠,七名保钓人士登上了钓鱼岛,中国大陆保钓人士亲手把五星红旗插上了钓鱼岛。日本警察强行把他们带到了冲绳,在中国外交部的强硬照会和中国国内民众的巨大压力下,日本政府无条件释放了保钓人士。中国大陆民间保钓运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目前的保钓运动已经是第四次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