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职业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重任。“高等”是类型,“职业”是属性,“高技能”是特色,“工学结合”是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随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工学结合已成为高职领域的高频词,屡屡见诸于领导讲话或文件中,许多学校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然而,工学结合的实施涉及教学计划、学生管理、就业等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一项“牛鼻子”工程。容易走形式、摆架子,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认识偏差、选点困难、跟踪松散、考核失效等许多问题还有待于我们积极探索与实践。
其他文献
自清政府1872年放洋第一批留美幼童以来,数以万计的中国学生或东渡或西进,在中国近代史上形成了蔚蔚壮观的留学大潮。近年来,学界对近代留学生群体的研究渐多,新成果不断出现。然而其研究视角大多集中于留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的贡献,而其他领域中留学生所发挥的作用则鲜有人提及。众所周知,留学生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是一群新型的特殊的知识分子,其知识结构不同于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留学生尤其欧美留学生大多入住名校
实习在大学生成才发展进程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大学生的学业来看。实习过程也就是检验大学生所学知识的过程。在实习的过程中找出不足。从而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在实践中
语文课在很多高职院校是不受重视的,其原因之一是很多人认为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的是适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在教学上应该重视专业课的教学,强化学生的职业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对现代教育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导致教育思想、理论、模式、方法、手段的重大变革。这种变革为我国教育实现“三个面向”的目标提供了极好的机遇,也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辟了灿烂的前景。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技术教育手段在教学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它正逐步地代替着“填鸭式、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式。然而,听、说通常是在人的眼、耳、脑、口对语言信息的综合反映后得以实现的。没有综合应用听说等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深化,根据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实施意见的要求、教育的发展趋势及社会的需求,高校体育教育要努力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