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以我手写我心,以我手写我口,以生活为本位,用自由之笔,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表自在之趣,彰显真实个性。但是目前学生习作中存在着比较普遍的虚假现象:东拼西凑, 拷贝他人,生搬硬套,无病呻吟,矫揉造作,没有真情实感,只能胡编滥造,没有个性,没有创新。在考场作文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学生作文写法格式化、题材同质化、情感空泛化现象已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已经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论文作者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从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究,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日记随笔写作 阅读中积累语言思想 改革作文指导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养成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能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能用规范的书面语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写作。”简言之,就是要以我手写我心,以我手写我口,以人为本,以生活为本位,让学生用自由之笔,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表自在之趣,彰显真实个性。作文教学倡导真言,提倡真实表达,这既是我国古代道德传统的体现,也是从古至今为人推崇的教育教学理念。鲁迅主张作文须“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巴金呼吁“说真话”,艾青强调“抒真情”,陶行知先生说得更是直白:“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然而,目前在学生习作中一直存在着比较普遍的虚假现象,作文被灰色污染:出现“一凑,二抄,三套” 的所谓作文诀窍和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写作套路。东拼西凑, 拷贝他人,生搬硬套,无病呻吟,矫揉造作,没有真情实感,只能胡编滥造,没有个性,没有创新,这样的作文有谁会喜爱呢?这样的作文学生怕写,老师怕批。集中体现于考场作文之中,写法格式化、题材同质化、情感空泛化现象已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呢?
一、在日记随笔写作中引导学生养成表达真情实感的良好写作习惯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初中阶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应当成为作文教学追求的理想结果。良好的作文习惯包括许多,其中最传统也最重要的途径莫过于养成阅读和写作练笔的习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以日记随笔为载体,为学生搭建了语言练习和自主个性写作的平台,培养学生抒写真情实感的能力。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的真实中蕴藏着丰富的珍珠。路边的小草,田里的蝌蚪,游戏比赛,学习竞赛,社会考察……,只有亲历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充分感知它的曲折、惊险与趣味,才能获得个人具体、独特的生活情感,在“做”中学会“做”自己的作文。只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关注人生,关注生命,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用一颗充满仁爱、善良的心,去思考,去发现,去感受,去体验,那么身边这些真实的材料,总会闪耀出灼人的光辉,体现出不可忽视的价值。大自然的风霜雨雪、山川草木等,美不胜收;改革开放带来的新事物、新气象等层出不穷;从不同的角度看,生活中的每一个真实都是具有价值的。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去表现、去反映这种真实,让那些真真实实的使自己心灵震颤过的生活涌向笔端,哪怕是学生目前尚不理解的真实。
作文与做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我在随笔写作中很注意引导学生思考生活,思考身边的人和事。教会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鼓励学生真正直面人生、直面社会,思考生命,思考社会热点话题。“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事实证明,学生一旦走出咀嚼个人得失悲欢的小圈子,心系天下兴亡之责,他们写作的题材拓展了,人生境界也随之升华了。日记随笔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记录生活、思考人生的载体。由于生活中许多事物、情感往往在人们眼前和脑海中“昙花一现”,养成随手记写的习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记录下来,并能对其进行褒贬和评论;选择能触及自己灵魂的东西,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做个“多情善感”之人。
良好的日记写作习惯,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得到提高。许多同学的作文能力在初一、初二时多表现于语言流畅,但到了初三,其作文所表现出来的是丰富而真实的内容,深刻的思想和情感,细腻的表达,已经初步具备了以我手写我心,驾驭文字抒发真情实感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积累思想,培养学生真实丰富的情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积累语言、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为此课程标准对于学生的阅读量有了明确的规定。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课内外阅读,学生可以间接地了解生活现实,学习写作技巧,这是现实生活所不能直接赋予的。阅读的魅力是无穷的,但电脑游戏、电视的诱惑也是巨大的。教师要成为学生热爱阅读的引路人和指导者,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爱上阅读,这是一场艰难的战斗。所以,我们教师首先要做一个爱书人,广泛阅读,善于阅读,发现好书好文章,针对学生和时代特点,推荐合适的书籍引导学生感受阅读的魅力,给学生指导阅读的方法,使学生喜欢阅读,热爱阅读,这是乐于阅读和勤于阅读的前提和基础。为此,我在班里开展了“书香班级、书香校园、书香家园”活动;结合电视剧开展原著阅读,开展“人物故事我知道,人物命运我来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近阅读,热爱阅读。
腹有诗书气自华,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养成在阅读中积累语言、积累思想的良好习惯也是十分重要的?我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积累作业,开展丰富的评比竞赛活动,如手抄报比赛、个性摘抄、书评推荐、专项竞赛(成语、名言、文学常识)等活动,这样坚持不懈、循环递进的积累,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积淀。有了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学生有词可写,有事可写,有感而发,面对文题时才可能以思接千载,真情洋溢,才能更好地表达真情实感。
三、改革作文指导方式,为学生写作真情实感的作文提供帮助
作文写作的主体是学生,一切从学生出发来设计课堂教学是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在作文训练体系的设计上,我注意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构思篇章的能力。在课堂作文的指导上,我针对学生的难点设计指导方案,如设计生活化作文、情境化作文;设计积累、交流、选择素材环节;设计范文借鉴环节,让学生学会积累来自生活的素材,为写作真情实感作文消除障碍。在中考作文指导方面,设计审题、拟题、选材、表现手法等专项指导,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选取素材,避免拼、凑、抄的文风。另外我很注意作文讲评的及时有效。无论是日记随笔的写作,还是课堂作文、考场作文,我都要在学生写作热情高昂的时候及时讲评。在讲评各类作文时,一是特别注意对学生表现真情实感的作文进行肯定和鼓励。二是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亮点,三是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主要问题,有的放矢进行分析和指导,力争一课一得,讲求实效。在作文教学上,我形成了自己的六环节作文讲评思路:整体激励――个别表扬――佳作展示――问题会诊――操练交流――总结作业。学生辛苦写出来的文章及时得到反馈,学生作文中的真情实感得到老师的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得到老师的鼓励,逐步形成了良性的写作循环。
作文教学的探索任重而道远。培养学生写真情实感的作文,就是在培养学生“以我手写我心”的表达能力,是在培养一种文风,是在培养一种人品,一种求真务实的朴实的品质。“文以情动人,书以文抒情。”因此,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学工作者需要不畏艰辛、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阅读积累和勤于写作的良好学习习惯,丰富学生的情感,充实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用笔、用心、用真情描绘我们这个充满真善美的世界。
【关键词】日记随笔写作 阅读中积累语言思想 改革作文指导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养成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能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能用规范的书面语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写作。”简言之,就是要以我手写我心,以我手写我口,以人为本,以生活为本位,让学生用自由之笔,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表自在之趣,彰显真实个性。作文教学倡导真言,提倡真实表达,这既是我国古代道德传统的体现,也是从古至今为人推崇的教育教学理念。鲁迅主张作文须“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巴金呼吁“说真话”,艾青强调“抒真情”,陶行知先生说得更是直白:“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然而,目前在学生习作中一直存在着比较普遍的虚假现象,作文被灰色污染:出现“一凑,二抄,三套” 的所谓作文诀窍和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写作套路。东拼西凑, 拷贝他人,生搬硬套,无病呻吟,矫揉造作,没有真情实感,只能胡编滥造,没有个性,没有创新,这样的作文有谁会喜爱呢?这样的作文学生怕写,老师怕批。集中体现于考场作文之中,写法格式化、题材同质化、情感空泛化现象已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呢?
一、在日记随笔写作中引导学生养成表达真情实感的良好写作习惯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初中阶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应当成为作文教学追求的理想结果。良好的作文习惯包括许多,其中最传统也最重要的途径莫过于养成阅读和写作练笔的习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以日记随笔为载体,为学生搭建了语言练习和自主个性写作的平台,培养学生抒写真情实感的能力。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的真实中蕴藏着丰富的珍珠。路边的小草,田里的蝌蚪,游戏比赛,学习竞赛,社会考察……,只有亲历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充分感知它的曲折、惊险与趣味,才能获得个人具体、独特的生活情感,在“做”中学会“做”自己的作文。只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关注人生,关注生命,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用一颗充满仁爱、善良的心,去思考,去发现,去感受,去体验,那么身边这些真实的材料,总会闪耀出灼人的光辉,体现出不可忽视的价值。大自然的风霜雨雪、山川草木等,美不胜收;改革开放带来的新事物、新气象等层出不穷;从不同的角度看,生活中的每一个真实都是具有价值的。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去表现、去反映这种真实,让那些真真实实的使自己心灵震颤过的生活涌向笔端,哪怕是学生目前尚不理解的真实。
作文与做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我在随笔写作中很注意引导学生思考生活,思考身边的人和事。教会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鼓励学生真正直面人生、直面社会,思考生命,思考社会热点话题。“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事实证明,学生一旦走出咀嚼个人得失悲欢的小圈子,心系天下兴亡之责,他们写作的题材拓展了,人生境界也随之升华了。日记随笔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记录生活、思考人生的载体。由于生活中许多事物、情感往往在人们眼前和脑海中“昙花一现”,养成随手记写的习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记录下来,并能对其进行褒贬和评论;选择能触及自己灵魂的东西,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做个“多情善感”之人。
良好的日记写作习惯,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得到提高。许多同学的作文能力在初一、初二时多表现于语言流畅,但到了初三,其作文所表现出来的是丰富而真实的内容,深刻的思想和情感,细腻的表达,已经初步具备了以我手写我心,驾驭文字抒发真情实感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积累思想,培养学生真实丰富的情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积累语言、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为此课程标准对于学生的阅读量有了明确的规定。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课内外阅读,学生可以间接地了解生活现实,学习写作技巧,这是现实生活所不能直接赋予的。阅读的魅力是无穷的,但电脑游戏、电视的诱惑也是巨大的。教师要成为学生热爱阅读的引路人和指导者,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爱上阅读,这是一场艰难的战斗。所以,我们教师首先要做一个爱书人,广泛阅读,善于阅读,发现好书好文章,针对学生和时代特点,推荐合适的书籍引导学生感受阅读的魅力,给学生指导阅读的方法,使学生喜欢阅读,热爱阅读,这是乐于阅读和勤于阅读的前提和基础。为此,我在班里开展了“书香班级、书香校园、书香家园”活动;结合电视剧开展原著阅读,开展“人物故事我知道,人物命运我来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近阅读,热爱阅读。
腹有诗书气自华,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养成在阅读中积累语言、积累思想的良好习惯也是十分重要的?我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积累作业,开展丰富的评比竞赛活动,如手抄报比赛、个性摘抄、书评推荐、专项竞赛(成语、名言、文学常识)等活动,这样坚持不懈、循环递进的积累,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积淀。有了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学生有词可写,有事可写,有感而发,面对文题时才可能以思接千载,真情洋溢,才能更好地表达真情实感。
三、改革作文指导方式,为学生写作真情实感的作文提供帮助
作文写作的主体是学生,一切从学生出发来设计课堂教学是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在作文训练体系的设计上,我注意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构思篇章的能力。在课堂作文的指导上,我针对学生的难点设计指导方案,如设计生活化作文、情境化作文;设计积累、交流、选择素材环节;设计范文借鉴环节,让学生学会积累来自生活的素材,为写作真情实感作文消除障碍。在中考作文指导方面,设计审题、拟题、选材、表现手法等专项指导,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选取素材,避免拼、凑、抄的文风。另外我很注意作文讲评的及时有效。无论是日记随笔的写作,还是课堂作文、考场作文,我都要在学生写作热情高昂的时候及时讲评。在讲评各类作文时,一是特别注意对学生表现真情实感的作文进行肯定和鼓励。二是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亮点,三是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主要问题,有的放矢进行分析和指导,力争一课一得,讲求实效。在作文教学上,我形成了自己的六环节作文讲评思路:整体激励――个别表扬――佳作展示――问题会诊――操练交流――总结作业。学生辛苦写出来的文章及时得到反馈,学生作文中的真情实感得到老师的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得到老师的鼓励,逐步形成了良性的写作循环。
作文教学的探索任重而道远。培养学生写真情实感的作文,就是在培养学生“以我手写我心”的表达能力,是在培养一种文风,是在培养一种人品,一种求真务实的朴实的品质。“文以情动人,书以文抒情。”因此,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学工作者需要不畏艰辛、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阅读积累和勤于写作的良好学习习惯,丰富学生的情感,充实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用笔、用心、用真情描绘我们这个充满真善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