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武术技击类运动项目竞技改革研究

来源 :搏击·体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lei33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亚洲武术技击类运动项目的历史演进为线索,从竞技体育和文化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历史学法、跨文化研究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亚洲武术技击类运动项目的竞技改革之路、竞技改革之惑、竞技改革之向、竞技改革之法进行研究,对亚洲武术技击类运动项目的竞技化导向进行定位,并提出亚洲武术技击运动项目的竞技化发展策略,为现代亚洲武术技击类运动项目的发展及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武术技击 运动项目 竞技体育 改革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05—0068—04
  1 前言
  本研究中的亚洲武术技击类运动项目(为了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以下简称武技项目),包括中国武术、柔道、跆拳道、泰拳、空手道、合气道、剑道、相扑。其中柔道、跆拳道为奥运项目;武术、空手道为亚运项目;合气道、剑道、泰拳、相扑为国家或地区类运动项目。
  近现代亚洲武技项目面对西方竞技体育的冲击,为了自身的发展,为走向国际体育的舞台,大多数亚洲武技项目选择了竞技化改革之路。竞技化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将传统的武术技击类项目改造成现代竞技运动项目。本文从竞技体育学和文化学的视角,力求透过解析亚洲武技项目竞技化的发展过程,深入地研究亚洲武技项目在近现代历史进程中的重要竞技化改革办法和举措,在整体上把握亚洲武技项目竞技化发展过程中的成败基础上,提出了亚洲武技项目的竞技化发展策略。
  2 亚洲武技项目的竞技改革之路
  亚洲各国家都有各自的武技项目。个人和民族的生存需要为武技项目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
  邱瑞瑯博士从发生、发展的角度将其分为“原始技击、远古技击、古代技击、近代技击、现代技击”等五个阶段,认为“各阶段的主流技击类型,除了本能技击在各阶段中具有广泛而一般性的地位外,其它各阶段分别为:古代技击阶段以军事技击为主流,近代技击阶段以民间技击为主流,现代技击阶段以竞技技击为主流;从训练内容与进程的角度来看,可分为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技击运动及伤科医疗;从竞技形式的角度来看,可分为搏杀类、演武类、绝技类”。
  东西方武技项目在产生之初,原始阶段都是身体的实用功能技击,没有明显的差异性质。由于身体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特性,东西方武技项目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分流和分野。亚洲武技项目在东方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佛教和道家文化的熏陶下,发展成为身体技击之“武”、“技”、“艺”、“道”,在民间以特殊的文化形态而发展。西方传统实战技击项目(如古代拳击、古摔跤、击剑等),随着冷兵器时代的结束,加上中世纪神学影响而逐渐没落,欧洲文艺复兴之后,西方武技项目在现代奥林匹克文明的影响下,发展成型为现代竞技格斗项目。20世纪初期,随着西方国家军事扩张和文化霸权,西方武技项目借由奥林匹克运动的推动,影响遍及全球,成为世界技击运动的主流,反过来,迫使亚洲武技项目进行竞技化改革以寻求发展。
  我们要分析解构东西方武技项目的发展过程,就必须分析里面所包含的文化机制。西方文明对“身体之武”是解构的,对其制定了一系列规则来规范这种身体争斗,它便成了竞技身体争斗游戏,并赋予了许多正面的意义。这正是现代体育竞技的“妙”处。与之相反,东方文化是整体性的“和”文化,因此,古代亚洲武技项目没有从“斗力”这个角度去发掘“武技”的“力之美”、“冲突之美”,因而也就无法为它建立一个相对完备的竞技体系。它走的是将武技项目舞蹈化、技巧化、艺术化、精神化的路子,即“武”的“技”、“艺”、“道”。这里面包含着身体格斗技术与舞蹈艺术的转化机制,其背后又隐含着关于身体格斗技术的“德”和“道”。在东方身体文化的多元性思维中,武技这种身体对抗游戏被技艺化,被纳入“道统”中,成为印证天道、地道、人道的一种工具。
  如表1所示,纵观严重技击项目的竞技化历程,从成功走向世界竞技体育舞台的早晚和区域影响来看,西方先于日本,日本先于韩国,而韩国先于中国。大部分的亚洲技击项目以竞技体育或体育的模式保留了下来。
  根据项目的区域性质,亚洲武技项目的竞技化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民族武技、民族武技竞赛项目、国际区域武技项目、世界武技项目、奥运武技项目。简要划分可分为:奥运项目,亚运项目,国家项目。
  3 亚洲武技项目竞技改革之惑
  曾玉华等人认为:“近现代以来,共同的文明特征使中日韩三国在初遇奥林匹克时面临相同的历史命运,分别采用了‘中体西用’、‘东道西器’和‘和魂洋才’这种相似的应对,但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境遇却使三国体育近代化路径各不相同”。“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都重经验,但日本式经验论加上神道崇拜,而中国则是经验论加实用理性。所以,日本决定什么事情比中国快,不必仔细相通,只要感悟到神道就可以行动,而中国则需相通才做选择,因此决断比较慢。新旧在观念上的争论、斗争也长久、激烈”。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在漫长的文化转化之旅中经历着西方体育与民族体育体系的融合与再生;日本在整体快速的文化转型中实现了体育的“脱亚入欧”,但也面临着文化的主体性问题;韩国前期的体育属于常态中的文化转化,文化主权丧失后进入了殖民文化期的扭曲发展,严重影响了东西方体育的正常交流及互动发展。
  20世纪亚洲武技项目在西方文化的冲突下,大多走向了技术化、竞技化和商业化的道路,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种文化的妥协,但也是一种文化发展策略。这其中有收获,困惑之处也不少。
  以中国武术为例,“通过体育化的发展程式,选择‘竞技化’的发展模式,‘体育化’的武术为武术的当代发展产生了有效推动”。然而,五十多年的争辩与改革,竞技武术对中国武术而言,是“成也萧何败萧何”,还在不停的困惑,相比之下,日韩武技项目早以过了“不惑之年”,不断发展成熟。对此,笔者认为,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还是对自身武技文化和现代竞技体育的认识深度问题。   按照田麦久教授的项群理论,武术套路归属为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此类项群运动项目多与西方舞蹈艺术有所关联,讲究的身体的“高、难、新、美”,评分形式是对身体动作的解构,而武术套路真正的民族技击特征是其蕴含丰富的身体文化内涵,其动作规格中的劲道、精神、节奏、风格、神韵等式很难实现量化评分,这无疑是横在武术套路竞技改革之路上无法越过的一道坎。对此,程大力教授认为:“要避免这种不适,并谋求新发展,套路武术应该更大程度脱离武术而靠拢艺术,并明确以‘武术舞蹈’的名称代替‘武术套路”。这是对武术套路竞技改革彻底的否定。
  面对他国对中国武术技击性的质疑,中国武术从1979年开始实验,推出了“散打”(或称为“散手”)作为中国武术徒手搏斗运动的主要形式,1989年正式列为全国性竞赛运动项目。这样一来,散打一开始就与武术套路产生了分离。武术散打归属为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相比同类项群其它运动项目,格斗技术缺乏特点,是所谓的“拳不如拳击,腿不如跆拳道,摔不如柔道”。
  为此,有专家提出,“依据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要求,应将搁置多年的中国武术中的摔技一中国式摔跤请回到武术项目群之中,也许这才是中国武术入奥的唯一选择”。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武术的竞技改革应先做好武术套路和武术散打的竞技改革,而不是在现在两个项目竞技改革还未达到预期目标的基础上再增加新项目。
  有些武技项目以鉴别选手的实战能力为主要出发点,强调其实用技击效果,其典型就是李小龙创立的截拳道。截拳道从创立之日起,就强调实用技击效果,拒绝竞技化改革。另外,从商业和娱乐的角度出发把不同特点的武技项目放在同一的竞赛平台上区分胜负,虽有其积极一面。但是,从竞技体育的观点看,值得探讨,原因在于武技项目的竞赛规则差异较大,击技方式不同,何以公平竞争?何以能同场竞技?
  武术散打是此时跟泰拳比,彼时跟拳击比,四处挑战,一时热闹非凡,现在却是冷冷清清,与跆拳道的火热形成鲜明的对比。
  “现代空手道比赛从‘寸止’发展到直接击打式空手道,更好地体现了传统空手道实战对抗特性。而无论‘寸止’还是直接击打式空手道,都较好地保存了传统空手道的内涵风格”,使得空手道具有鲜明的技击风格,从而得到迅速传播。
  纵观世界武技项目的发展,主要有实用格斗、竞技格斗、观赏格斗、道艺格斗等发展方向。亚洲武技项目的竞技化改革只是其现代化的一条道路,只是“东体西用”,借竞技体育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发展其具备本国文化特征的武技项目。亚洲武技项目的现代化发展应是全面的发展,借用竞技这个平台,推广其道艺和文化内涵,两者不可偏颇。
  4 亚洲武技项目竞技改革之向
  亚洲武技项目演变成为一项竞技运动后,最显著的表现形式就是运动竞赛。从武技活动脱胎而出的武技竞赛,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限度问题。过去那些比武打擂式的“竞赛”方式与现代竞技体育竞赛方式相去甚远,主要原因在于所追求的目的不同。打擂活动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制服敌手,伤、残、死是终极目标,而体育竞技的目的在于“竞技”,比较竞技能力的高低。
  亚洲武技项目在其竞技发展的初级阶段,表现方式都是把武技在实践格斗中展现的技术技巧通过竞赛形式予以肯定;同时把某些不合理的、危险的和难以用技术技巧进行表现的部分加以限制,在此基础上形成符合现代竞技体育要求的基本竞赛模式、竞赛思想。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许多亚洲武技项目经历了激烈的斗争。
  为了成为现代竞技体育项目,特别是要进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大家庭,就必须在竞赛内容上进行取舍,由此引发了对技术体系的重新改造和设计,以便适应竞技体育的发展要求。由于竞技体育和亚洲武技项目所追求的目的和表现形式上的明显差异,导致了二者之间在传统与现代、竞赛与训练等之间的矛盾。亚洲武技项目所追求的很多目标显然不符合“安全、公平、规范”运动竞赛所规定的基本要求。
  “竞技体育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包括竞争性、规范性、公平性、公开性、观赏性和功利性”。亚洲武技项目的竞技化改革发展方向与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一致的。亚洲武技项目的竞技方向有以下几点:(1)在最大限度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强调竞争和身体对抗格斗性;(2)技术动作、竞赛规则规程和项目管理的规范性;(3)比赛结果评判的量化细化可操作化,保证竞赛的公平公正;(4)竞赛活动具有观赏性,动作技术应具备独特的武技魅力;(5)竞赛参与的社会化,要能适用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次。
  5 亚洲武技项目的竞技改革之法
  结合上述亚洲武技项目的竞技化发展方向,笔者认为亚洲武技项目全面深入的竞技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5.1 组织管理机构的国际化和统一化
  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是在世界范围内管辖一项或几项运动并接纳若干管辖这些项目的国家和地区级团体的非官方的国际性组织。其主要任务是负责它所管辖的运动项目的技术和行政管理方面的工作。其具体作用是:制定并推行本运动项目的规则;并保证该项目在全世界的开展;负责本项目的技术监督和指导。
  亚洲武技项目如走竞技之路,首要任务就是组织管理机构的国际化和统一化。从现有的亚洲武技项目的竞技改革成败来看,其组织管理机构的国际化和统一化与项目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只有其组织管理机构国际化了才能推动该项目的国际化,只有其组织管理机构的统一才能制定出统一的竞赛规则和制度。
  5.2 竞赛规则与制度的标准化、细化、量化和可操作化
  运动竞赛规则是保证竞技体育活动的有序进行,促进竞技体育运动的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当前运动竞赛规则的整体发展趋势表现为:“继续促进运动项目及其技战术的健康发展;保持构成性规则的稳定存在;更加注重促进‘公平竞争’;更加注重规则制定的科学化和制定过程的规范化;在有限伤害范围内更加注重人本化;更加重视加强规则的可操作性;更加注重开发运动项目的商业价值以及达成目标的挑战性”。
  亚洲武技项目为了适应现代运动竞赛的要求,其竞赛规则都进行了不断的修改,尤其是近些年,其修改的频率不断加快,都朝着竞赛规则制度的标准化、细化、量化和可操作化的方向发展。
  5.3 运动训练的科学化
  亚洲武技项目如若进行竞技化改革,就必须按照现代竞技体育的理论和方法去训练。现代竞技体育是依据运动人体科学和训练实践经验进行训练的,讲求训练的科学性。现代亚洲武技项目应制定严谨的规则,去规范其动作技术的科学发展,其动作技术应充分体现出符合人体解剖结构、人体运动科学和运动生物力学规律。技术动作应追求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消耗获取最大的力效的动作方法,体现出动作技术的规范化、动作技术形式的规律化、动作力效能力的极限化。而非传统亚洲武技项目技术动作所讲究的技艺和悟道。
  5.4 参与群体的社会化
  群体的社会化是一项竞技项目得以发展的基础。亚洲武技项目要做到参与群体的社会化,就必须做到让青少年、女性、老年人都能参与其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青少年、女性和老年人练跆拳道,但很少看到他们练散打,为何?项目的安全问题。
  要做到参与群体社会化,就必须解决项目的安全问题,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项目的安全性。同时,还要突出项目的技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5.5 竞赛表演的市场化和商业化
  竞赛表演是项目竞赛的价值体现。竞赛表演的市场化和商业化是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之一。亚洲武技项目的竞技改革必须考虑项目竞赛的观赏性和商业价值。在部分亚洲武技项目的竞赛规则改革中,关于运动员消极表现及犯规动作的限制性方面的修改最多,其目的就是为了增加竞赛的观赏性。
  亚洲武技项目应通过改变比赛方式,缩短回合时间,加快比赛节奏,细分级别,鼓励主动进攻,限制消极方式等方法增强比赛的观赏性。
  6 结语
  作为亚洲武技项目现代化的一条道路,对其进行竞技化改革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亚洲各个武技项目应充分借用竞技体育这个平台,推广其其道艺和文化内涵。今后,亚洲武技项目中的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将和现代竞技体育的竞技特征和传播方式更广泛更深入的融合。
其他文献
大学新生由于性格、适应性等原因,孤独感成为高校中不可忽视的心理问题。自我评价偏低所带来的自卑感使他们往往不能积极主动地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本研究采用孤独量表(UCLA)
世界文学史上将《大师和玛格丽特》的题材类型划分为魔幻现实主义,但由于小说中一些大胆的手法和作者所处的地域等因素,人们对这一划分存在着争议。《百年孤独》的魔幻现实主义
数学试题千千万万,要使数学学习取得好的效果,除了要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学习热情,还要遵循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在解题过程中,如果方法使用得当,就可以少走弯路,常常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外,数学学习中,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课程改革后,许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都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与数学思想方法相联系,形成用数学的意识去解决问题。这些都离不开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一定
做一名护士不难,要做一名好护士却不容易.rn时光飞逝,毕业转眼已经十年了,在经历了无数人间悲欢离合和真真正正体会到护士工作的琐碎之后,我开始变得有些麻木.每次面对患者或
像所有的女孩子那样,我也曾有过许许多多的幻想,幻想像诗人那样用优美的词句去讴歌我的职业,幻想像作家那样展开灵感的翅膀去谱写美的华章,幻想像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样用知识
本文以议程设置理论在新媒体环境下发生的变化为研究视角,具体分析新浪政务微博“上海发布”的内容、模式、特征和问题,由此探讨新媒体环境下政府议程设置的策略和可能路径。
[摘要] 数学学习中最可贵的就是培养学生探索的意识乖能力,探索可以说是gw-;y,创新的先导,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探索,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探索开放创新合作交流    活动教学论告诉我们,教学既是认知过程,也是活动和实践的过程。所
在19世纪初叶的法国巴黎爱出现了一本享誉世界的小说《基督山伯爵》,小说刚一出版就受到了众多小说迷的追捧,在20世纪末叶更是苏联的扎哈洛夫改编推向了大屏幕。在这部电影中大
禅,历来被认定为深邃、艰涩、难懂,仿如天上的云彩,水中的月亮,可望而不可及.其实不然,与其说禅是宗教,不如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与其说是信仰,不如说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它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开展的最重要的环节。体育课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和学生的参与下,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计划的安排有序进行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