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来源 :语文建设·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ke02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名:学校道德教育原理(第3版)
  作者:檀传宝
  出版单位;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
  ISBN:9787504192417
  定价:42元
  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对受教育者有指向性地施以道德影响的活动。在我国,学校的道德教育是一门以培养学生道德素养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型学科,包括政治、思想、社会意识教育等。
  道德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爱国教育、法制教育等课程为载体,兼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统一性,积极开展学生道德教育活动。此外,道德教育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成功的道德教育是学生在学校中与同学、老师和谐相处的基础,是学生步入社会后能与他人进行良好合作的基石。因此,无论从教育角度还是社会角度来说,道德教育均应贯穿于教育的全過程。
  《学校道德教育原理(第3版)》一书,以“道德教育”为重点,围绕道德教育的目的、道德教育对象的特点,对学校道德教育原理进行了梳理与总结。首先,该书界定了道德教育的范畴,详细分析了道德教育的功能与本质,根据道德教育对象的特点,提出多种道德教育方法,并对各种道德教育方法进行了详尽的对比与分析,使读者可以针对不同的道德教育对象找到适宜的道德教育方法。接着论述了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及相应的应对方法。其次,该书将道德教育与理论教育、信仰教育等相联系,阐述了道德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关系。再次,该书紧跟时代,分析当下的道德教育特点,借鉴国内外相关的文献与专著,引用了大量近些年提出的思想理论与取得的研究成果,并阐述了作者自己的思考与认识,使读者可以更多地了解国内外学校道德教育原理的研究现状。而且,该书在修订时增加了“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中思想道德教育的热点问题,系统性地阐述了道德教育的发展历程,总结了21世纪我国道德教育的主要理论和议题,然后以道德教育的本质和内涵为依据、以学生的特质为基础,对我国道德教育改革的可行性思路进行了梳理。最后,作者对道德教育和道德发展的关联性、道德教育的终极目标、道德教育的社会功能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指明了我国“十三五”规划之后学校道德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对我国小学、中学、高中各阶段道德教育活动的开展均具有指导意义。
  《学校道德教育原理(第3版)》一书,以道德教育的本质和内涵为切入点,系统地梳理了校园道德教育活动的实施思路,对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具有积极作用。
  (山东省临沂红旗小学袁春生)
其他文献
近来,小语研究传出一片呼声——倡简。即语文教学要简单些,不要太繁、太复杂。张庆、支玉恒、薛法根等专家名师都有类似的说法。小语专家们呼吁化繁为简,是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种种过火、过繁的做法而开出的药方,这实在是小语界的幸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张庆老师的两篇文章:《倡简 务本 求实 有度)、《语文教学必须倡简》,前者有人称之为当前语文教学的“八字方针”,足见影响之深远。先生不惜笔墨,以小语专家的敏感和责任
素质教育涉及很多学科,是各学科综合作用的结果。语文教育是构建科学文化体系大楼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既可以潜移默化地提升感知能力和思想意识,还可以不断陶冶情操、提升审美层次。因此,语文课程对于提升学生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全面理解素质教育的概念,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将素质教育融入其中,教育博士王华女在其著作《素质教育的课程论解读》中进行了详细论述。笔者
【关键词】课堂作品,钱梦龙,《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1981年4 月20 日,钱梦龙老师在“西湖笔会”上借用杭州学军中学的学生执教了《愚公移山》公开课,之后迅速在全国产生强烈反响,“钱版《愚公移山》教学设计”成为阅读教学的一个里程碑。2015 年12 月18 日,“钱梦龙语文教学研讨会·新西湖笔会暨钱氏执教《愚公移山》35 周年纪念活动”在福州金山中学举行,肖培东老师模仿钱老师的教学设计重新执教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赵丕杰教授的新著《成语误用辨析200例》(以下简称《辨析》)是一本兼有学术性和实用性的好书,它的出版值得祝贺。赵教授是我的学长,彼此相知多年。他要我在书的前面写几句话,谈谈对这本书的看法。我不避浅陋,下面就从成语应用研究的角度讨论一下《辨析》的特点和它做出的贡献。  汉语里的成语古已有之。例如“众口铄金”就出现在《国语·周语下》《战国策·魏策一》《邓析子·转辞》《晏子春秋·内篇谏
语文的教学内容,从教的方面说,指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对教材所进行的教学化处理,既包括对现有教材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其含义也是指教师要对教材做出合理的甚至是富有创造性的教学化处理。但是,长期以来,如何从“教材内容”中选择、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并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这就致使语文教学中,不但有些旧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而且产生
片断实录  请看苏教版《白鹭》一课公开课教学的片断。  一、揭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一起读课题——《白鹭》。  二、汇报课前探究的收获  按照我们一贯的学习方法,同学们课前已经对白鹭和《白鹭》这篇课文等方面进行了一番探究。下面呢,就请同学们选择你最拿手的一方面来展示你的收获。可以不用举手,一个个地站起来说。  一个学生汇报课文主要内容并谈感受。  师:你不但说了课文的内容,而且还
【写话内容】  人教版课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七组第一篇课文“环保”拍手歌课后练习“我想自己编拍手歌,编好了说给你们听”。《语文园地七》“展示台”练习“把自己编的拍手歌,说给大家听”。    【设计理念】  在读是写的基础、写是从模仿开始的理念的指导下,采用读中探写、仿读相连、评改促进三个教学板块,形成读写互动,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将独具特色的“综合性学习”单列,是本次课改的重大突破和一大亮点。其目的在于改变学生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人的发展这个根本性的要求。如果说课堂学习是“一掬水”,那么课外学习就是“江河湖海”。因此,教师要依据教材,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拓展性地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丰富学生语言表达的“
设计意图    本课设计以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为目的,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思维过程,力争使教学成为一种多方位、多层次、主动而有效的信息沟通、感情交流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看“眼神”  1 听京剧,聊京剧。播放梅兰芳的京剧唱段。  2 看梅兰芳剧照,导入新课。  看看梅兰芳的剧照,你说他的什么地方最吸引你?他的眼睛很有特点,课文里面也多次写到了他的眼睛。  【设计意图:通过看京剧
【摘要】在經典课文的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急于摆脱前人的影响,进行教学创新,但未免陷入过犹不及的“套路”。语文教材中经典课文的解读,受到作品题材与创作手法、文本自身内容、教材编排意图、学生能力水平等内外因素的影响。对经典课文的教学,应以文本的内部探究为重心,慎以教师的私人阐释代替公共阐释。  【关键词】经典课文,语文教学,文本解读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关教材经典篇目与传统篇目的解读,一直是备受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