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习数学困难的心理原因及消除方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o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高中以后,涉及严密的推理,有的学生不理解概念的本质,死记硬背现象严重,抓不住概念之间的联系,有些学生推理没有入门,因此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以致思维能力跟不上所学科目的要求,思维结构和知识结构存在矛盾,导致学习数学出现心理障碍。
  
  一、学习数学困难的心理原因
  
  (一)归因倾向。
  将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能力)的学生往往没有成功的能力。他们无力避免失败,也不去追求成功,坚持性较弱,同时会产生失落感、无力感,这就是学习无助感。归因倾向是后天形成的,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加以培养。如学习无助感是在学习过程中渐渐产生的,小学生刚入学时都有着很高的自我概念,因为没有人在入学前会对他们说:“你不会成功。”一开始,当他们遇到挫折时,他们往往将其归因于坏运气或任务太难。渐渐地,在他们重复经历多次失败之后,他们便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于自身,便会产生一种无能、无助的感觉,在这种感觉支配下,学生便不愿再去学习,再也不去尝试了,造成了失败—缺乏能力—失落感—表现降低的恶性循环。理想的成绩及急于被肯定而又得不到肯定的心理让他们“破罐子破摔”,失去了上进的动力。
  (二)依赖心理。
  学生对教师普遍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期望教师把数学问题进行归纳并分门加别类地一一讲述,突出重点和难点,最好是教师点明哪些是易考题型,还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解题过程中常忽视严密的推理过程,导致一种题型要反复操练几次。此类现象明确体现在上课作练习时,学生一定要参照黑板上的例题才会解题,离开教师的辅导就茫然不知所措。
  (三)急躁心理。
  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盲目下笔,导致解题出错。一是未弄清题意,未认真读题、审题,未弄清哪些是已知条件,哪些是未知条件就盲目下笔;二是未对条件进行选择,对问题进行分析就急于猜解题方法和盲目尝试解题,碰得一鼻子灰;三是忽视对数学问题解答后的整体思考,如:这个答案是否最佳?还有没有其他答案?这个答案是否完整?特别是对于分式应用题的解答,要求学生要耐心地进行检验。几乎每个学生都存在这样的毛病,比如化简求值题,学生常化了简后忘了求值,在解题之前忘了统一单位,一道题目想来想去想不出来,最后发现原来是审题急躁看漏了条件。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学生中常常发生,根源就在于学生本身存在急躁心理。
  (四)自谅心理。
  与自卑心理相反的是自谅心理,这些学生通常认为“天生我才必有用”,一味用马虎、粗心替自己的错误解释,认为小小的一个错误没什么重要的,一次一次地原谅自己,把努力的期限一天天往后移,导致成绩一直在原地踏步。
  
  二、学习数学困难心理原因的消除方法
  
  (一)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和职业素养,提高威信度。
  陶行知先生说过:“学做一个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是教师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爱好、才能、个性特点和精神世界,并一视同仁,把每个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阳光雨露;要有宽阔的胸怀,宽容待人,不能“得理不饶人,无理占三分”;学会开朗和幽默,学会融入集体,走向学生,需注意的是幽默不等于搞笑,它体现着一种智慧,一些独到的人生体验。在学生面前教师要做真实的自我,显示真我的风采,对学生友好、尊重,不能率性而为或口无遮拦,将学生的缺陷或糟糕的经历拿来当谈资,即便是并无恶意也会影响感情。适当的表扬、鼓励、批评能更有效地激励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
  (二)增强数学教学的吸引力,使学生对数学具有“兴奋感”“自信感”。
  1.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提出与课文有关的一些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认识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
  2.教师要能够真正做到想学生所想,想学生所疑,想学生所难,想学生所错,想学生所忘,想学生所会,想学生所乐;用自己的思路引导学生的思路,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调节学生的意志,用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使课堂步入一个相容而微妙的世界,教学成为一种最富有创造性、最激动人心的“精神解放”运动。
  (三)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改变学习态度,进行学习策略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1.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为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制定出具体的行动以帮助学生达到目标,使他们成为自己控制自己,而不是受别人控制的人,而且要改变他们的归因倾向,让他们将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而不是缺乏能力,使他们明白,只要付出努力便会成功的道理。
  2.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会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反馈可用来提高具有动机价值的将来的行为。因为学生知道自己的进度、成绩,以及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成效等,可以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同时通过反馈的作用又可及时看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及时纠正并激发起上进心。教师应注意及时批改和发还学生的作业、测验和试卷等。“及时”是利用学生刚刚留下的鲜明记忆表象,满足其进一步提高学习的愿望,增强学习信心。评语要写得具体,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教育性,使学生受到鼓舞和激励。
  (四)教学中鼓励学生间合作,控制竞争,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竞争既不是唯一的手段,更不是最佳的手段。事实上并不像鼓励竞争的人所说的那样,“只有通过竞争才能激发学习热忱”。学生把今天的成绩同昨天的相比,也能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愿望。通常在竞争中屡战屡胜的学生对自己深感满意,会产生成就感。但对多数学生来说,因挫折而失败,甚至转败为胜带来的紧张和焦虑危害性很大,所以鼓励竞争必将导致严重后果。班级里教师应鼓励合作,使学生处于相互依赖的情景中,并懂得:每个学生对于自己都是重要的知识来源;只有尊重别人才能使自己受到尊重,从而逐渐帮助学生克服个人英雄主义及悲观思想,减少焦虑感。
其他文献
摘 要: 数学教学中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本文从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要求、主要方式和注意事项等方面阐述了优化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问题。  关键词: 教学课程教学 创设问题情境 基本要求 主要方式 注意事项    布鲁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主动的知识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病的重要并发症。在高血压病的发病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引起心律失常、心梗、心衰、猝死等诸多严重的
摘 要: 新课程下如何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喜欢数学这一科目,是教师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也是一项技能。本文作者的做法:在上新课时不是急于上新课,而是在前几节课出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益智题或数学趣题,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思想上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必要性。  关键词: 智力训练 思考 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是数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之一,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数学是科学性、系统
目的 观察柚皮苷联合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对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 24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建立双侧膝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后随机均分为四组:A组予安慰剂灌胃联合假脉冲处
目的 探讨卡泊三醇对人黑素细胞系PIG1增殖、迁移、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含量的影响.方法 PIG1细胞分别采用卡泊三醇1×10-10(A组)、1×10-9(B组)、1×10-8(C组)、1×101(D组)
摘 要: 新世纪需要的是高素质人才,兴趣是各种素质培养的前提条件,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数学教学的关键。数学兴趣的培养要从入门抓起,要从课堂教学抓起,要从学习习惯抓起。教师要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关键词: 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 实践操作 学习习惯    学生升入七年级伊始,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了
高中数学教学是教和学的统一。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对教法的研究较多,对学法的强调偏少。几乎所有公开课的分析讨论,更多地注重教法的研究,很少注意学生学法的研究。事实上,很多学生的学法显得比较薄弱,学生较为普遍存在眼高手低、高耗低效的现象。高中数学教师往往会发现这样的现象,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原因就是刚进高中时,学习环境和模式都变了,数学知识跨度也很
目的: 通过观察桂芪生脉饮对免疫功能低下大鼠的血清凝集素水平、腹腔巨噬细胞及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T淋巴细胞及胸腺、脾脏、肝脏等脏器指数的影响。探讨桂芪生脉饮
摘 要: 除了学习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外部因素外,学生应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和改进学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调动其积极性。本文作者就此问题谈一些看法及见解,以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转折期,学好高一数学。  关键词: 学会预习 听课 复习 记好笔记 适当做题    学生进人高中后,学习就登上了一个新台阶。新的教材、新的教学要求,在学生面前摆下一道道难关。有的学生在初中时
摘 要: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而又非常重要的学科,不但要靠“教”,更主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在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好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求发展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应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效率 提高 注意问题    在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