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背景下五年制高职英语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hj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的人工智能化时代到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必然受到极大冲击。五年制高职英语教学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以在语言生态学的指导下,利用时代契机,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在听、说、读、写等环节中构建新的教学生态模式,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关键词:人工智能;五年制高职;英语;生态课堂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10C-0028-05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迅猛普及,逐渐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新动力和新趋势。教育的人工智能化时代正式拉开序幕,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也随之迎来重大变革,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日新月异的时代需求,英语教学的新生态需要得到重新构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五年制高职英语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不仅顺应了时代的要求,而且能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有效提升英语教学的质量。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人工智能
  1956年,人工智能之父麦卡锡在达特茅斯会议上提出“人工智能”一词,引发了广泛的关注。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都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经济潜力,并逐渐渗透至教育领域。2018年,《人工智能标准化白皮书》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利用数字计算机或者数字计算机控制的机器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感知环境、获取知识并使用知识获得最佳结果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简而言之,人工智能作为计算机科学的前沿学科,作为一门新兴的智能化技术,其主要目标就是研究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力才能胜任的工作现在如何让机器去完成。人工智能技术中的语言理解、语音识别、表情识别、图像识别和机器翻译等功能都可以被运用到语言学习中,不仅可以对语言、语音、表情进行精准的识别、分析和反馈,还可以实现实时翻译和实时评价等,为语言学习带来极大便利,也对英语教学产生重大影响。
  (二)生态语言学
  生态语言学是语言学和生态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的科学,也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生态语言学主张把语言看成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将外语教学中的诸多因素看作生态系统中相互聯系的变量,如学习者、教师、中介(教材、多媒体、学习资源)、学习环境(课堂、院校及社会)等[1],这些变量之间相互影响,和谐统一,形成良性发展的语言生态环境。
  (三)生态课堂
  生态课堂是教育生态学的微观研究领域[2],是一种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新兴的教学模式,由学习者、教师、教学环境和现代信息技术这四大生态因子构成。生态课堂坚持学习者的主体性地位,尊重学习者个体学习意识和学习需求,发挥每位学习者的个性特征和自身特长,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生态语言学的基本理念为指导,通过现代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使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教学生态因子协调发展,进而构建一个生态化的语言教学氛围,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真正统一。
  二、人工智能技术在五年制高职英语生态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随着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智能化语言学习软件的逐渐强大,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挖掘语言学习者的个性特点,分析个体差异,从而为其提供多元化、多方位、更精准的语言资源环境,量身定制学习内容,促进语言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入,还有助于师生角色的转换,有助于教学媒体的多元立体化,有助于评价机制的多维动态化,使得语言的学习过程不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而是不断演进的闭环,最终形成语言学习过程中各个生态位和谐发展的态势。
  (一)听力教学的应用策略
  培养学生听的能力是英语学科教学的首要目标。然而,传统课堂听力教学形式比较单一,通常为教师播放录音,学生边听边做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内容完全一样,导致薄弱生“咽不下”,优秀生“吃不饱”,无法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此外,传统课堂上教师同时面向全班学生开展听力教学,学生参与度低,积极性不高。
  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五年制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中,能够有效改善这一问题。第一,在上听力课前,教师可以在人工智能平台上最大程度地挖掘和整合教学资源,并借助平台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简单的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根据结果在课堂上给学生推送难度相匹配的听力资料[3],从而帮助每一位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树立英语学习的信心。第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可将自己的疑惑和问题提交到人工智能平台,平台收集问题后反馈给教师,从而帮助教师更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答疑解惑。第三,下课后,平台还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推送相关资源,帮助学生学得更快乐,更有收获。
  (二)口语教学的应用策略
  五年制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为薄弱,传统课堂中,教师通常以语法知识、语言点讲解为主,忽视对学生口语表达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形式对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很可能带来负面的影响。
  在五年制高职口语教学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建立良性发展的语言交流的生态系统,整合多方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主体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首先,教师能够在人工智能平台上创设互动情境,让每位学生都有人机对话的机会。比如在《英语》第三册Unit8“Job Hunting”的口语教学中,学生可以在系统选项中自主选择不同的职业场景和不同的口语难度,系统扮演模拟面试官的角色,通过提问面试的形式实现与每位学生互动,提高学生口语练习的参与度和兴趣度,从而渐渐变得敢说、想说、会说。其次,由于学生英语水平不一,有些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的音标,有些学生不懂重读、连读等规则,而在传统口语教学中,教师难以同时兼顾几十位学生的学习需求,难以做到纠正每位学生的发音。而学生面对人工智能平台进行口语练习时,平台可以一对一地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精准反馈,及时纠正发音,让学生的口语表达更加标准。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庞大的语料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延展口语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教学之余,通过各种英语学习App,如英语趣配音、英语流利说、Hello Talk、多领国等等,向学生推送趣味性、娱乐性比较强的英语素材,有效地激发学生练习口语的兴趣。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网络打卡,鼓励学生之间形成互相督促的良性竞争氛围,有助于学生更多地获取学习英语的成就感。   (三)阅读教学的应用策略
  对于五年制高职学生而言,传统的英语阅读课堂常常是枯燥晦涩的,统一的教材上的课文内容往往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难度设置上也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为了更好地提升阅读教学的实际效果,实现传统课堂向生态课堂的转变,教师需要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深化整合阅读课的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改变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首先,教师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平台发布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形象生动的微课视频对阅读的主题和背景预先有所了解,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预习新词汇,为接下来在课堂上学习新知做好准备。其次,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人工智能平台上的教学视频、提问抢答、练习测试、拓展知识链等多种教学形式,将阅读任务细致化、趣味化,以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帮助学生针对某一阅读主题开展独立的片段化学习。同时,人工智能平台根据学生课堂学习和答题的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教师可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调整教学策略,鼓励进步较快的学生,及时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适切的帮助。最后,教師可充分利用平台,挖掘更多的英语阅读资源,并将这些资源合理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课后也可以继续在平台上推送学生感兴趣的资源,让学生在充分体验阅读乐趣的同时,拓展阅读思维,提高阅读能力。
  (四)写作教学的应用策略
  写作能力是评价学生综合输出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4],也是教学过程中难度较大的一环,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词汇量、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等方面提出很高的要求。
  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五年制高职写作教学,可以切实有效地提高写作课的教学质量。一方面,学生利用丰富多样的语料资源库,可以接触到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写作素材,从而掌握更多写作背景,获得更多写作灵感。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人工智能系统中设置结构框架提示,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避免偏题。学生在人工智能平台上可以实时解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问题,既提高了写作能力,又强化了语法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依托人工智能平台,实现“写作—评改—讲评”的一体化流程,教师做出主观评价的同时,再利用人工智能平台做出客观评价,及时指出不足之处,并提供有针对性的修改意见,从而形成更加科学全面的评价,帮助学生在一次次的写作和修改中进一步提升能力。
  三、人工智能背景下五年制高职英语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人工智能背景下五年制高职英语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流程大致可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如图1所示。
  (一)课前,开展个性化导学和预习
  课前导学是高职英语生态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为课堂学习和互动奠定良好的基础。上课前,教师在人工智能平台上公布教学目标,发布预习任务、情景资料和知识背景等,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视频等多种形式,并设置不同难度的检测,比如跟读词句、回答问题、人机对话等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水平自主选择完成,人工智能平台及时评阅反馈,并一对一纠正学生在预习时存在的不足之处。一方面,学生可以有更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更清晰的驱动任务,更有效地开展个性化学习,保证了课前预习的质量和效果,帮助学生建立起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信心,形成更加丰厚的知识储备,凸现了学习者这一生态因子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平台自动收集并分析课前预习和自主导学的数据,教师在平台上清楚地看到统计结果,从而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更好地把握和确立重难点,更有针对性地整合教学资源,更有目的性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二)课中,调整师生生态位,营造生态化教学环境
  为了解决传统课堂教学资源局限、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生态课堂强调学习者、教师、教学媒介、教学环境这四大生态因子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和谐统一。首先,教师要适应生态课堂的需求,教师的生态位应由传统的知识灌输者转变为知识引导者、课堂设计者、教学评估者和学生的同行者[5]。其次,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时刻调整教学策略,鼓励学生积极投入课堂活动,变被动学习者为主动参与者。最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互联网的优势,整合国内国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等方方面面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上创设与教学内容真实匹配的虚拟情境、模拟职场,使教学活动变得有声、有色、有情境。学生在这样的语言生态圈里,可以享受良好的体验感和强烈的代入感,得到充分展示的空间,提高团结合作、互相评价、互相学习的能力,由原有的群体化学习转化为动态式、交互式的学习。这样的生态课堂使传统的师生角色得以转变,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使其真正成为生态课堂的主体。
  (三)课后,形成生态化评价
  生态课堂的评价内容不再局限于语言知识,而是适应生态课堂需求的更全面更综合的评价,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团结合作、批判思维、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教师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可采集到多方位的有效课堂数据,如平台上记录的学生答题数据,以及摄像头采集的学生情绪数据等等,从而更精准地把握课堂上每一个学生的专注力、参与度等情况,更好地进行课堂管理。教师根据学情推送分层次作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负责批阅主观性作业,人工智能系统负责批阅客观性作业,并结合主客观评价,自动生成生态化综合性的评价报告,反馈给师生双方,并根据每位学生的薄弱环节推送相应的巩固材料,帮助学生审视当前阶段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学习状态。为了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还可在平台上设置一些激励手段,比如学习经验值的累加,借助平台给每位学生发出智能提醒,表扬进步者,帮助学困生。整个学习过程以数据形式呈现,更加可视化、直观化。生态化的教学评价手段能及时、有效、全面地反映出学生当前的学习表现,使生态课堂变得越来越智能化、数据化和科学化。
  生态课堂的构建,是提高五年制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五年制高职英语生态课堂的构建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还可以促进教学向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教学方向迈进,实现五年制高职英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洪常春.人工智能时代大学英语生态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8(6).
  [2]袁莉.“互联网+”时代英语生态课堂的建设[J].教学与管理,2019(24)。
  [3]尹梅.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探讨[J]. 海外英语,2021(1).
  [4]林森.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学园,2020(29).
  [5]张波.“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生态模式构建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9).
  责任编辑:华轩
  本文系2020年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人工智能背景下五年制高职英语生态教学研究”(项目编号:79660)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1-05-25
  作者简介:汤小艳,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分院(江苏无锡,214028)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五年制高职英语信息化教学。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有机磷农药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的关系,为一级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1990年1月至2014年8月公开发表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PubMed和EMBASE关于有机磷农药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利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计算有机磷农药的合并OR值及其95%CI,并对文
摘要:当前社会发展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培养更为全面的应用型人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本文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目的分析越南跨境流动低档暗娼在5年干预条件下HIV相关高危性行为和HIV感染率变化情况,为后续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重复横断面调查,调查对象为2009-2013年期间中越边境云南省某县固定场所的越南籍跨境流动暗娼,连续5年持续开展双语同伴教育、艾滋病相关培训讲座、参与式游戏、免费发放安全套干预服务等。每年均由经培训懂双语外展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人口学特征、高危性行为等,同时采血进行HI
目的了解不同性别抗病毒治疗者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2004年7月至2013年6月进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男性8 061例,女性6 001例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不同性别抗病毒治疗者死亡率和累积生存率,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HIV传播途
目的了解18~59岁成年人儿童期不良经历的流行特征,探讨与成年后慢性病发病的相关性,为慢性病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在湖北省麻城市龙池、南湖和鼓楼3个街道随机整群抽取18~59岁成年人,回顾性调查儿童期不良经历与成年后的慢性病患病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性。结果共调查1 767名18~59岁成年人,其中1 501份问卷有效。男女性平均年龄分别为(36.32
目的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项目10个地区人群食物摄入频率特征的地区差异。方法CKB项目于2004-2008年在城市和农村各5个地区募集自愿参加的30~79岁常住居民进入队列并完成基线调查。本研究分析10个项目地区中512 891名30~79岁队列成员12组食物的摄入频率,描述各食物组摄入频率特征的地区差异。结果南方城市(99.0%)和南方农村(99.9%)人群每天摄入的谷类食物以大米为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专项示范区筛查项目HIV阳性检出人群的主要特征,分析HIV检出的影响因素。方法对3个示范县≥15岁常住居民进行HIV抗体检测,收集一般人口学信息,分析HIV阳性者特征及影响HIV检出的因素。结果共对770 454名≥15岁常住居民开展HIV抗体检测,HIV阳性检出率为1.58‰。HIV阳性者主要特征为≥30岁、男性、已婚、小学/初中文化等。≥30岁、男性、小学/初中文化是3个
目的了解我国戒烟门诊运行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为今后的控烟工作提供证据支持。方法2013年采用电话调查的方式对我国201家戒烟门诊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对6家戒烟门诊负责人进行访谈,并采用面对面调查方式对北京地区398名吸烟者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国仍在正常运行的戒烟门诊有94家,51%的戒烟门诊设置在呼吸内科,平均配备出诊医生或护士3.24人,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