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把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小学语文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的工具,将有利于改革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融合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理论、“主导一主体”教学模式理论是进行学科“四结合”教改实验的重要理论基础。所谓“四结合”有四个方面:一是各学科在先进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的教学改革;二是教学中充分体现对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三是教学中充分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四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二、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浅,接触的事物不够广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辅助教学,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1,网络资源提供外部刺激的多种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网络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的刺激,如视觉、听觉、味觉等。心理学家赤瑞特拉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了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再加上网络资源容量大,内容丰富且生动直观,我们可以通过鲜明的图像、有趣的声音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情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如在教学《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时,我先播放海底世界的录象。动听的音乐、优美的画面,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海底世界中,近在咫尺地了解欣赏海底美丽、神奇的景象。看完了录像片后,学生的学习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个个兴致勃勃,热情高涨,纷纷主动读出了动画中各种鲜明、生动、活泼、可爱的动物,如“海参、乌贼、章鱼”等生词的读音,运用身体语言模拟它们的动作、形态、叫声。在看看、说说、演演中,学生很快把握了上述生词,提高了运用事物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2,网络资源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和充分体现学习主体作用
游戏是孩子们普遍喜爱的活动,也是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爱好的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的方法,营造轻松、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寓学于乐,在乐中学。根据网络课件交互性较强的优点,如教《啄木鸟医生》的看图说话训练时,我积极诱导学生进入画面中去,把自己想象成啄木鸟医生和老树,并根据故事内容用计算机制作出一部《啄木鸟医生》的动画片。画面栩栩如生,但是没有声音,我再请学生当“配音演员”来给啄木鸟医生和老树配上对话,学生们根据画面和故事情节,声情并茂地进行对话,热情空前高涨,一个个争先恐后的啄木鸟医生帮助老树爷爷治病。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学生不断争当“配音演员”学习的欲望得到激发和满足,并且主动出击,就连平时难得举手的同学,也积极参与,爱好十足。学生在游戏中的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学生通过游戏强化了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发展了他们的逻辑思维。
3,借助网络课件,创设语言情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说话”训练中,教师如果能借助电教媒体形声结合、声画并茂的特点,围绕“说话”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各种情境,能引起和维持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学生主动说、积极说,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在教学《动物运动会》这篇看图说话时,为了将静止、无声的画面为动态、热闹的场景,我利用计算机给学生展示了一段动画场景:动物运动会上,动物们正在进行激烈的角逐。可小蜗牛爬得太慢了,没能看到精彩的比赛,想让朋友们把运动会的情况说给它听。动画片结束了,学生们已沉浸于一个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中,我不失时机地引导道:“同学们,我们来当这些小动物,把动物运动会的情况说给小蜗牛听,好吗?”天真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要把看到的运动会场景说给小蜗牛听。这样,借助电教媒体给学生创设一个语言环境,使他们在模拟的情境中产生了强烈的“说话”欲望,变“要我说”为“我要说”,课堂气氛显得轻松愉快,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小组协作、情景对话和角色扮演中进行简短的交流甚至是独具创意的对话,从而很好地培养了他们的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融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语文教学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较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语文教学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示了一个新的天地。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融合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理论、“主导一主体”教学模式理论是进行学科“四结合”教改实验的重要理论基础。所谓“四结合”有四个方面:一是各学科在先进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的教学改革;二是教学中充分体现对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三是教学中充分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四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二、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浅,接触的事物不够广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辅助教学,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1,网络资源提供外部刺激的多种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网络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的刺激,如视觉、听觉、味觉等。心理学家赤瑞特拉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了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再加上网络资源容量大,内容丰富且生动直观,我们可以通过鲜明的图像、有趣的声音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情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如在教学《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时,我先播放海底世界的录象。动听的音乐、优美的画面,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海底世界中,近在咫尺地了解欣赏海底美丽、神奇的景象。看完了录像片后,学生的学习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个个兴致勃勃,热情高涨,纷纷主动读出了动画中各种鲜明、生动、活泼、可爱的动物,如“海参、乌贼、章鱼”等生词的读音,运用身体语言模拟它们的动作、形态、叫声。在看看、说说、演演中,学生很快把握了上述生词,提高了运用事物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2,网络资源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和充分体现学习主体作用
游戏是孩子们普遍喜爱的活动,也是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爱好的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的方法,营造轻松、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寓学于乐,在乐中学。根据网络课件交互性较强的优点,如教《啄木鸟医生》的看图说话训练时,我积极诱导学生进入画面中去,把自己想象成啄木鸟医生和老树,并根据故事内容用计算机制作出一部《啄木鸟医生》的动画片。画面栩栩如生,但是没有声音,我再请学生当“配音演员”来给啄木鸟医生和老树配上对话,学生们根据画面和故事情节,声情并茂地进行对话,热情空前高涨,一个个争先恐后的啄木鸟医生帮助老树爷爷治病。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学生不断争当“配音演员”学习的欲望得到激发和满足,并且主动出击,就连平时难得举手的同学,也积极参与,爱好十足。学生在游戏中的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学生通过游戏强化了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发展了他们的逻辑思维。
3,借助网络课件,创设语言情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说话”训练中,教师如果能借助电教媒体形声结合、声画并茂的特点,围绕“说话”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各种情境,能引起和维持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学生主动说、积极说,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在教学《动物运动会》这篇看图说话时,为了将静止、无声的画面为动态、热闹的场景,我利用计算机给学生展示了一段动画场景:动物运动会上,动物们正在进行激烈的角逐。可小蜗牛爬得太慢了,没能看到精彩的比赛,想让朋友们把运动会的情况说给它听。动画片结束了,学生们已沉浸于一个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中,我不失时机地引导道:“同学们,我们来当这些小动物,把动物运动会的情况说给小蜗牛听,好吗?”天真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要把看到的运动会场景说给小蜗牛听。这样,借助电教媒体给学生创设一个语言环境,使他们在模拟的情境中产生了强烈的“说话”欲望,变“要我说”为“我要说”,课堂气氛显得轻松愉快,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小组协作、情景对话和角色扮演中进行简短的交流甚至是独具创意的对话,从而很好地培养了他们的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融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语文教学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较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语文教学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示了一个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