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问题意识 搞好数学教学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是对问题意识作用的充分肯定。爱因斯坦也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那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问题意识呢?
  
  一、自主参与、抓纲固本,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
  
  学生的认识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基础知识,才有可能对新知识产生好奇和渴望。掌握一定量的知识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前提。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学习。只有学好“双基”知识,又进行适当的课外练习,自主地将课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才能形成敏捷的思维,从而质疑问难。例如,学习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如果不熟悉甚至不知道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那么学生就无从下手去学。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实基础,做好知识储备,使学生敢问、想问、善问,是我们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
  
  二、合作讨论、营造和谐,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
  
  合作性学习被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初中生思想活跃,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他们对学科知识本身不感兴趣,教师要以数学发展史和数学家的成功案例及数学在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等问题为引导,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大力倡导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做学生的合作者,鼓励学生对书本质疑、向老师发问,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建立融洽、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讨论、争辩中使所要解决的问题找到更便捷的方法和圆满的答案,让学生体味到学习的乐趣,这就为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否则会导致大部分学生能学不能问,会学不会问,只学不问。
  
  三、敢于探究、求异思维,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
  
  倡导敢于探究、求异思维,就是要突破消极定势的束缚,排除思维定式的干扰,引导学生变换角度去思考问题。例如,数学教学中的变式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它从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一题多图、多图一解中衍生出同源问题,揭示出数学问题的本质所在,逐步促成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变式训练”的实质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创设认知和技能的最近发展区,诱发学生通过探索、求异的思维活动发展能力。1999年,著名科学家丁肇中先生在北京大学名誉教授授予仪式上曾经告诫大学生们“不要盲从专家的结论”。湖北监利一位12岁的小学生聂利,就是因为质疑教科书中所说的蜜蜂、蚊子是靠翅膀振动发声这一定论,经过多天的观察和实验,以一篇“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的”的小论文而问鼎”第十八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银奖和高士其科普基金专项奖”。可见,求异意识正是问题意识形成的一个核心要素。
  
  四、创设情境、拓宽应用,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保障
  
  问题情境是指个人所面临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也就是呈现在人们眼前的事物所具备的条件超过人们已有知识经验的范围而构成的问题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和事例的矛盾关系作为背景设疑发问,唤起学生注意并产生积极探求问题答案的心理,由浅入深,揭示事物间的必然联系。例如,教材中每章的引言实例的讲解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全章的学习兴趣。所以,一个巧妙的问题设置,就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效应,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培养和强化。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生生多边合作的互动过程,营造课堂合作情境,甚至走出教室、走出学校,以大自然为师,以生活为师,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强烈欲望及挑战、征服大自然的无穷遐想。他们会带着美好的遐想,尝试着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及设想,这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最有效的一种途径。科学发展史证明,人类正是靠与大自然的零距离接触,才憧憬着有朝一日能像马一样日行千里、像鸟一样在空中飞翔、像鱼一样在水中潜行。这些在当时看来也许是荒诞无稽的事情,但经过数十代人的努力,而今都已变成了现实。引导学生数学地观察生活,数学地解决问题,只要学生处在一种宽松自由、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学习,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求知欲望就会被激发出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大大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的培养,而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培养创新精神的突破口,只要教师有意的将问题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当中,并持之以恒,肯定会有好的数学教学效果。
  (本文作者单位:甘肃省秦安县王窑中学)
其他文献
多羧化酶缺乏症是一种与生物素相关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代谢性疾病,表现为依赖生物素的多种羧化酶活性缺失,致血中有机酸聚积,从而导致包括皮肤、神经、免疫、呼吸及消化等多系统
〔关键词〕 英汉翻译;古典诗歌;神似;意境  〔中图分类号〕 G633.41〔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6(B)—0027—01    翻译,即译者用一种语言表达原作者用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因而翻译过程是一个颇为复杂的过程,受许多因素的干扰。翻译的理想境界是形神皆似。然而,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加之中西方的文化背景及中西方人的思维
目的:运用Bootstrap-DEA法综合评价武汉市36所公立医院2017年度运行效率,探究两种维度下公立医院运行效率差异,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促进武汉市公立医院运行效率提升。方法:
〔关键词〕 职业学校;特色管理;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9(A)—0016—02    兰州文科中等专业学校是甘肃省发展最早的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经过45年的发展壮大,目前已成为一所管理规范、师资队伍优化、职教特点突出、教学质量良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办学效益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近年来,学校从管
淳安县城中湖南路一号大桥为淳安“两隧一桥”工程之重点工程,为三跨210m(55+100+55)连续预应力悬灌混凝土箱梁结构,文章介绍其施工监控的关键技术和具体方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课前提示法;讲后归纳法;   线段分析概括法;对比分析概括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2(B)—0052—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明确无误地总结出解题规律,可以使学生迅速、准确地掌握所学知识,轻松、便捷地解决问题。尤其是对一些貌似相同,但解法及结果完全不同的数学题,分析异同
目的:探索公立医院院长管理团队绩效工资年薪制的实施。方法:系统介绍北京市某区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中,实行院长管理团队绩效工资年薪制的概念、实施范围、结构体系
目的:建立甲真菌病临床评分指数(SCIO)的计算公式和计算尺。方法:根据甲真菌病的发展规律和系统抗真菌治疗甲真菌病的原理,按Sergeev评分规则,应用数学分析方法进行推导和设计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