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质教育明确要求: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主导。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读书能力、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在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参与度。本文介绍了我在阅读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阅读;教学;学生;自主参与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要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文本的时间,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要适时、适度的加以指点,围绕重点进行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才能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阅读,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教学呢?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生争强好胜,特别是经过努力后希望得到同学的认可、老师的表扬。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培养,让学生拥有“自我有效感”。
(1)要对学生多作肯定性评价。当发现学生的发言偏离了教师备课的答案时,教师应当肯定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即便是完全错了,也要肯定学生积极发言的态度,告诉学生再仔细考虑,听听别人的意见,使学生不会因为回答有误而积极性受挫,而能注意聆听别人的意见,找出自己的不足。
(2)要给学生多树立示范性榜样。一般来说,让学生观察同伴成功的作业过程,能够促进观察者的“自我有效感”,当“自我有效感”较低的学生观察到同水平学生成功的作业时,会增强他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同时,对于那些成功的学生来说,在获得成功的过程中“自我有效感”会不断增强。树立示范性榜样的形式很多,如口头表扬、作业展示、作文范读、日记传阅等。
(3)要多给予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各自的长处,尽可能多地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如朗读、表演、复述等,便他们在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时候增强学好语文的信心。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引导学生确定预习方法。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需求,指导他们自主选择预习方式。
(2)让学生自己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先教给学生方法,然后指导学生如何依据课文题目、人物言行及重点、重点词语提出问题。
(3)让学生自己寻找资料。讲课前,教师可以把寻找有关资料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
(4)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让学生自己检测是否完成了学习任务,如字词是否都理解掌握了,能否背诵精彩语段,能否做出课后练习题,学到了什么写作方法等等。从中找出不足,及时予以弥补,学习效果就更好了。
三、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要着眼于让学生最大限度地积极参与教学、让每一个学生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和技能。在阅读教学中,可着重采用情感陶冶法和动态教学法来达到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目的。
1.情感陶冶法
学习活动,不只是一种认知过程,而且还是伴随着认知过程的情感过程。知识要以情感为媒介发生作用。健康的情感能有效地强化人的智力活动,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有效地发挥。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师生的情感交流,善于诱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启发学生将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和注入到学习过程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逐渐养成自主参与的意识。
(1)让学生走进课文的情感世界。语文教材中大部分课文出自名家之手,文质兼美,各有其独特的魅力。语文教师应善于在课文与学生中间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引导学生去挖掘课文的感人之处,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让学生走进课文。这样以知促情,知情交融,必定会促进教与学。
(2)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感情。有些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年代相去甚远,学生很难一下子就进入课文情境,无法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如《倔强的小红军》,讲这篇课文时,我为学生播放了红军长征途中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艰难前行的感人画面,让学生亲眼目睹疲惫的战士累死、饿倒在草地上的惨景,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完全理解了小红军不愿骑陈赓的马、不愿吃他的干粮的原因:小红军倔强不愿拖累战友,正是一个坚强、勇敢形象的体现。这样,学生对小红军的崇敬之情会油然而生。
(3)让学生抒发真实的感情。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创设的情感范围,陶冶情操,抒发感情。
2.动态教学法
动态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创设动态情景,激活学生思维,使之在亲自参与中感受乐趣。
(1)让学生参与实物演示,在动手操作中理解。
(2)让学生参与课堂表演,在“自导自演”中深化理解课文内容。
(3)给学生布置“弹性作业”,让学生在轻松自信中提高。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我尝试设计“弹性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作答,以解决“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问题。
四、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在教学中,教师精心设置问题,可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那么怎样恰当地设计问题呢?
(1)围绕课文题目,设计富有吸引力的问题。课文题目是一篇课文内容的高度浓缩,是文章的眼睛。有的题目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则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围绕题目设计几个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可激发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探究欲望。
(2)抓住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学习一篇课文,如果设计的问题过多,缺乏针对性,不仅费时低效,而且学生的能力也得不到锻炼。所以,应该抓住每篇课文的重点,设计有启发性。有思维价值和思维容量的问题。
(3)抓住关键,设计富有想象力的问题。教师应抓住课文中那些含义深刻、表达精练的关键词句,设计出富有想象力的问题,这既可加深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体会,又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锻炼。
总之,提高学生自主参与阅读教学的积极性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此,教师应精心设计教法、设计问题,精心指点,引导学生自学、思考,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指导学生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从而较好地培养其读书能力、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学生;自主参与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要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文本的时间,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要适时、适度的加以指点,围绕重点进行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才能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阅读,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教学呢?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生争强好胜,特别是经过努力后希望得到同学的认可、老师的表扬。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培养,让学生拥有“自我有效感”。
(1)要对学生多作肯定性评价。当发现学生的发言偏离了教师备课的答案时,教师应当肯定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即便是完全错了,也要肯定学生积极发言的态度,告诉学生再仔细考虑,听听别人的意见,使学生不会因为回答有误而积极性受挫,而能注意聆听别人的意见,找出自己的不足。
(2)要给学生多树立示范性榜样。一般来说,让学生观察同伴成功的作业过程,能够促进观察者的“自我有效感”,当“自我有效感”较低的学生观察到同水平学生成功的作业时,会增强他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同时,对于那些成功的学生来说,在获得成功的过程中“自我有效感”会不断增强。树立示范性榜样的形式很多,如口头表扬、作业展示、作文范读、日记传阅等。
(3)要多给予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各自的长处,尽可能多地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如朗读、表演、复述等,便他们在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时候增强学好语文的信心。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引导学生确定预习方法。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需求,指导他们自主选择预习方式。
(2)让学生自己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先教给学生方法,然后指导学生如何依据课文题目、人物言行及重点、重点词语提出问题。
(3)让学生自己寻找资料。讲课前,教师可以把寻找有关资料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
(4)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让学生自己检测是否完成了学习任务,如字词是否都理解掌握了,能否背诵精彩语段,能否做出课后练习题,学到了什么写作方法等等。从中找出不足,及时予以弥补,学习效果就更好了。
三、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要着眼于让学生最大限度地积极参与教学、让每一个学生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和技能。在阅读教学中,可着重采用情感陶冶法和动态教学法来达到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目的。
1.情感陶冶法
学习活动,不只是一种认知过程,而且还是伴随着认知过程的情感过程。知识要以情感为媒介发生作用。健康的情感能有效地强化人的智力活动,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有效地发挥。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师生的情感交流,善于诱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启发学生将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和注入到学习过程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逐渐养成自主参与的意识。
(1)让学生走进课文的情感世界。语文教材中大部分课文出自名家之手,文质兼美,各有其独特的魅力。语文教师应善于在课文与学生中间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引导学生去挖掘课文的感人之处,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让学生走进课文。这样以知促情,知情交融,必定会促进教与学。
(2)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感情。有些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年代相去甚远,学生很难一下子就进入课文情境,无法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如《倔强的小红军》,讲这篇课文时,我为学生播放了红军长征途中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艰难前行的感人画面,让学生亲眼目睹疲惫的战士累死、饿倒在草地上的惨景,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完全理解了小红军不愿骑陈赓的马、不愿吃他的干粮的原因:小红军倔强不愿拖累战友,正是一个坚强、勇敢形象的体现。这样,学生对小红军的崇敬之情会油然而生。
(3)让学生抒发真实的感情。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创设的情感范围,陶冶情操,抒发感情。
2.动态教学法
动态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创设动态情景,激活学生思维,使之在亲自参与中感受乐趣。
(1)让学生参与实物演示,在动手操作中理解。
(2)让学生参与课堂表演,在“自导自演”中深化理解课文内容。
(3)给学生布置“弹性作业”,让学生在轻松自信中提高。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我尝试设计“弹性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作答,以解决“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问题。
四、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在教学中,教师精心设置问题,可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那么怎样恰当地设计问题呢?
(1)围绕课文题目,设计富有吸引力的问题。课文题目是一篇课文内容的高度浓缩,是文章的眼睛。有的题目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则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围绕题目设计几个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可激发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探究欲望。
(2)抓住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学习一篇课文,如果设计的问题过多,缺乏针对性,不仅费时低效,而且学生的能力也得不到锻炼。所以,应该抓住每篇课文的重点,设计有启发性。有思维价值和思维容量的问题。
(3)抓住关键,设计富有想象力的问题。教师应抓住课文中那些含义深刻、表达精练的关键词句,设计出富有想象力的问题,这既可加深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体会,又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锻炼。
总之,提高学生自主参与阅读教学的积极性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此,教师应精心设计教法、设计问题,精心指点,引导学生自学、思考,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指导学生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从而较好地培养其读书能力、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