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课堂教学语言 开拓学生思维能力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x25977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唯一的思维能力,要靠教师课堂上恰如其分的问答,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点滴培养,教师要从抓语言的因素入手。在课堂上,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活动,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间的语言回答,教师要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而学生则是沿着教师发问的导语通过思维活动认识、理解掌握知识,作为教师语言要有鲜明的形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强烈的感知力,去启发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借助课堂教学语言,开拓学生思维能力,我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课堂语言要言之有序。
  人们在社会上的事情总是有头有尾的,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都能体会到。当我们思考问题或向别人进行语言交际时,是用一定的语言材料进行的,都是借助于语言实现的。事情有首尾,语言则是有序的。“言之有序”这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手段。
  在一次课上,讲过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以后,为了加深长方体和正方体概念的认识,我在课上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①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同?②正方体和
  正方形有什么不同?③计算它们体积和体积单位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由于学生对体积概念刚有所认识,学生由认识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是空间概念的又一次发展。教师把形体概念混淆对学生发问,学生在没有充分掌握形体概念的时候就不可能按老师要求回答出来。往日积极回答问题的现象消失了,有的同学也回答不出问题的实质,同学们都闷闷不乐。结果我精心设计的课堂教案,未能如愿完成。我接受了这课的教训,及时修改了教案,注意了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于是在另一个班的课上,只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课上我提出:①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同?正方体属于不属于长方体?②长方体能否看作一个正方体?结合实物和图形比较。教师经过这样言之有序的发问,启发学生思维,学生准确地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对比,我认为精心设计提出的问题,清楚地展示问题,准确、清楚、流利的发问,同时注意发问语言间轻、重、急、缓,引发学生思维,这样引导,学生可以从字面理解,深入到物体的本质,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不断有正确的思路训练,抓住了思路的基础,同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二、课堂设疑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是教师教学中引导学生获得知识所采用的一般步骤。课堂语言运用的正确与否,能不能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调动起来,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所在。在课堂语言运用上,目的是使学生看到事物的本质,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例如我在教“圆锥体的体积”时,在学生认识了圆锥的特征和各部分的名称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①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体,它跟学过的圆柱体有什么关系?先来观察老师手中的铅笔(一支圆柱形铅笔)。②如果把这支铅笔横切成若干段,每一段各是什么形体?为什么?(圆柱体)③拿起我们使用的铅笔观察,如果把卷笔刀卷过的部分截去是什么体呢?(圆锥体)④现在谁能回答圆锥体与圆柱体之间存着什么关系?(部分与整体)⑤这部分占整体的几分之几?用这样的语言回答,学生都能掌握了公式推导的关键,有了清新的思路,推导出公式可牢记不忘。
  三、课堂语言要有趣味性。
  教学语言要有趣味性在语文教学中较容易做到,而数学教学中尽是些数字、符号和抽象概念定义,因此,有趣味的教学语言运用于数学教学之中更为重要。如何运用生动的教学语言,把课堂教学搞的生动活泼,有声有色,有感情的激励,有求知的满足,有进步探索的愿望呢?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组织动机激励兴趣”。
  例如在讲“数的整除”这一部分内容时,讲能被“3”整除的特征。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几个较大的数,指名学生来判断其能否被3整除,所有的学生谁也回答不上来,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接着老师用激励的语言问:你们大家可以说出任意较大的数,老师都能绝对无一差错的判断出它是否能被3整除。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给老师说出了几个较大的数,结果经过验证无一差错。这时学生对老师这种“神通广大”的本领所吸,也无意之中产生了对老师欣佩之感。抓住这个火侯,然后教师说:“这些数这么大,我之所以能够很快地判断出来能否被“3”整除,这里面有个秘密,有个窍门,大家想不想知道。”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这样几句就把学生深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激发起来了。接着都就说出能被3整除的特征。同时教师又说出了几个数叫学生判断,大家也不用具体去除,一下子就判断出来了。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兴趣之中接受到了知识。
  总之,好的教学语言不仅有利于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也有助于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因为,学生接受知识往往是从具体的形象开始的,特别是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还占主导地位。许多优秀教师教学语言形象生动孩子们听了不易忘怀,教学效果也相当突出,就是这个“道理”。由此可见,教学语言在课堂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其他文献
摘要:新一轮的课改,将“科学探究”列入了课程标准,它既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组成部分,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步骤,具有优于一般教学方法的显著特点。但作为新生事物,在实际应用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谈在探究式教学应用的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探究式教学开放性和弹性    在科学教育中的科学探
期刊
摘 要:任何时候德育都是小学教育教学以及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管理学生、发展学生的手段,让学生在走出学校,走入社会之前,学会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有道德、有思想、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是小学教育的根本,也是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所以,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无论学校还是班主任老师都要结合一定的素材和案例,把德育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贯穿于班级管理的始终,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每次布置作文,大部分学生都会情不自禁地叹一口气“唉,又要写!”老师们每次批改作文,更是长吁短叹,尤其对于那些苍白无力的作文更是哀声叹气。大家都知道,学语文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交流表达、写文章。因此,转化作文后进生势在必行。现在,我就谈谈在作文后进生转化工作中的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洞悉病因。  1、“作文”的含义。我们通常认为的“作文”,是文质兼美的,能见报的,甚至能与大文豪相媲美的好文章。《现
摘 要:为了节约建筑物空调系统能耗,本文对空调系统中重要部件——水冷机组节能进行改造,文中首先探讨了当前水冷机组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然后给出了水冷机组改造方案,并通过计算比较了改造前后的经济效益、能耗情况,得出改造后比改造前每年节省了45.5万元,一次能耗节约了4.97×109kJ,基本达到改造目的。  关键词:节能;水冷机组;改造方案  中图分类号:TU8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育有这样一些特征:首先,美术学习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因为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中,美术本来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是在情感、思想的表达、交流中产生发展的;其次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
【内容摘要】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因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而倍受广大师生的青睐,尤其是对于内容相对比较枯燥的政治理论课更是带来新的希望和生机。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作用,成了学校、任课教师和学生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提出了多媒体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整合的必然性和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多媒体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中应用的实效性,并明确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质的运动、结构及变化和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同时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以技术应用广泛、知识创新快,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不断的创新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每一位物理教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培养基础扎实、思维多变、实践性强的创新人才打下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