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三部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dujian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同样,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因人而异。“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在作文教学中一千个学生为什么就不能给我们一千个生活呢?原因是教师走入了应试教育的误区,扭曲了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让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充满灵气的作文变成僵硬的、呆板的、充满着空话、套话的应试之作。为此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引导倾诉、引导学生修改这三步进行教学,努力让学生写出真实的生活,写出独特的感受,使作文富有生命力。
  【关键词】作文教学 观察 倾诉 修改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由于综合性强,决定了作文训练的难度大。教师对学生作文训练的质量如何,也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道德素质。对于平时的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走好以下几步。
  (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这很值得我们今日的“为作文而作文者”学习。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会遇到“无米下锅”的问题。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极有限的,这种有限的生活范围又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要努力找出一点使你心动的东西来。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因而,引导学生学会真实的写作首先是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叶老说过:“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值得观察的事物,怎样使学生不错过这些宝贵的生活画面,及时捕捉住观察的对象呢?教师一要多引导,二要多提醒。比如要写周围熟悉的人,首先要选定目标,注意观察。这个人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在行为习惯上有什么特征?有没有与别人特别不一样的地方?什么地方最引人注意?类似的问题教师要经常提醒。有很多观察体会,很多灵感往往是转瞬即逝的,一不留神就会溜走。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写好观察日记,写自己的新发现,写生活中的事物,写脑中偶尔蹦出来的灵感。教师要注意引导,使那些没有观察意识、对眼前现象熟视无睹的学生,慢慢培养起观察兴趣,逐步形成观察的习惯。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吐
  书读多了,生活积累丰厚了,就会引起倾诉、表达的欲望,于是就开始写作了。学生有许多美丽的幻想,包括荒诞无稽的,不要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而应鼓励他们写出来。语文课就要解放人,解放人的心灵和才智,让学生们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只有敢说真话,才能写出好文章。例如,开展心理疏导作文课对于引导学生敢于说真话、诉真情是有很大的帮助的。通过向全班同学的倾诉,再经过教师的积极引导,让学生自己想出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会有一种情溢心间,不吐不快的感觉。教师就要抓住火候,让学生趁此宣泄自己的感情,表露心声,并让学生把这种感受写出来。再如,针对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教师可以定期、不定期地引导学生去辨别是非,让学生敞开心扉说说他们心中的想法,有时也许因为稚嫩,他们并不能看到事情的本质,教师就得引导他们分清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丑恶,发表自己的见解,写下作文的真情实感。
  孩子们的童年是梦的季节,这时候往往会有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当孩子愿意把这些心里话都说出来时,不论孩子的想法是多么可笑,孩子的行为是多么幼稚,只要是真实的,教师都应该加以表扬。因为,高尚的、美的情感都出自真实的事情、发自内心的感受。这些真实的感受成为了写作的第一手材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还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修改
  学生作文有话说了,但还得讲究说法。“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大诗人杜甫说过:“陶冶性灵存底畅,新诗改罢自长吟”。新诗改完后还要自己吟诵推敲。叶圣陶先生也曾提出了“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的重要命题,强调“教师该如何引导和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内容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从心理学的观点看,“自己修改”是培养学生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方法,这是一种自我反馈的教学形式。为此必须变老师修改为学生修改,把作文修改的自主性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始自终参与作文修改的全过程。实践证明,学生自改互改,乐此不疲,真有“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感觉。
  1、自改作文,展示自我
  通过交流点评,学生对作文的要求更加明确了,看到了人家的长处和不足,也看到了自己的优点和存在问题。这时学生就会迫不及待地去修改和调整。
  自改作文,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1 、轻声朗读,及时修改文章中别字病句,包括增、删、调、换。读改结合,效果甚佳,让学生不妨多试试。2、对照题目边读边想,修改文章谋篇布局方面的错误,看题目有否脱离写作要求,看内容有否紧扣题目来写。3、抓住本次写作重点进行修改,这样能有的放矢,改得合理准确,使之内容丰满,重点突出。4、边誊边改,即在誊写时,发现不妥及时修改,加以调整。也可分单项修改,如:看习作的文题是否相符,内容是否具体,选材是否有新意,条理是否清楚,结构是否合理,看词句是否准确、通顺,感情是否真实,表达是否有创意。在单项修改后,再按习作要求整体审文,做到眼看、脑想、手
  改,并指出缺点所在。
  当然能修改多少就多少,视自己的能力而定,要循序渐进,不能让自己产生畏难心理。同时老师要作好示范和引领,在巡视中随机表扬自改优秀者和创新者,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展示自我进行修改。
  2、互改互评,合作提升
  小学生毕竟自改的能力有限,自己对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往往不易觉察,往往找不到错处,改不出来,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时就要发挥小伙伴互帮互学的作用。在自改基础上,再在四人小组内进行互改互评,具体做法是:1 、每人批阅3 本,从字词到布局到创意,尽自己所能进行修改,也可小组共同分析病因,讨论修改。2、写上评语,可20 字左右,抓住本次作文训练的重点和常规的要求来写,既要肯定欣赏别人的长处,又要指出别人的不足。批语要具体、简明、准确,实事求是。最后署上大名×××,当然还可以请老师看,请父母看,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然后对照各种意见逐项修改,这样可以集众人智慧于一体。
  综上所述,这“三部曲”要求教师在小学作文教学时,要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说真话,诉真情”的条件,强调是什么写什么,想什么说什么,不虚假、不矫饰。相信定能开辟学生作文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杭州教育》第11期2000年.
  [2] 《福建教育》第10期1999年.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尝试借助SPSS软件对物流班考试试卷进行初步简要的分析。重点介绍SPSS在试卷成绩分析和试卷整体质量分析中的应用。SPSS软件功能强大,在试卷分析中使用非常方便,已经成为一种广受教师欢迎的试卷分析工具。  【关键词】SPSS软件 难度 区分度 信度    对学生进行测试是人类教育活动中进行效果评价的有效手段,试卷是测试的普遍工具,良好的试卷能检验教学的实际效果,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
在作文教学中,写好评语是很重要的环节。它要求教师能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心灵最细微的活动,以巧妙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学生明确自己的成功和不足,明确改进的方向。要写好一条评语必须狠下功夫,诸如“中心不突出”、“写景缺乏层次”、“论证不够有力”等千篇一律的套话,以及“基本功太差,不可救药”、“一窍不通”、“一塌糊涂”等严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评语,不仅对学生写好作文毫无益处,而且会大大挫
期刊
中职语文作为一门公共的文化基础课,其学科特点为工具性与人文性。教学大纲指出“语文课程是中等职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大纲明确提出,中职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具备适应就业和创业需要的语文应用能力”,“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
期刊
通过扩散致相转化法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平板膜,讨论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90)添加剂对PVDF膜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VPk90含量的增加,膜表层结构逐渐致密,膜孔
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的基础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迫切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求我们的教育为未来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所以,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力,它才有发展,才有存在的必要。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实施:  首先,在改进教学方法中渗透创新教育
期刊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语文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平台,然而在现今的语文课堂上仍存在着陈旧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应该通过自身的教学手段,恰当把握时机,引导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师生实现真正互动,从而让课堂活起来。  【关键词】师生互动 互动 教师 学生
在近年来学生所写的一些文章当中,有两种风潮特别值得我们深思:一是自从有了个韩寒后,便感觉学生当中多了许多“愤青”,作文中的“叫骂声”不绝于耳;二是随着网络文学对学生阅读领域的大举渗透,特别是一些“忧伤寂寞”作品的流行,一些绚丽的“祖国花朵们”似乎一夜之间又开始自哀自怜起来,作文中无不欲表现其稚嫩的忧伤,“为赋新辞强说愁”,极尽模仿“安妮宝贝”直接宣泄或“雨夜蝴蝶”曲折隐晦之能事,好像不写点这些就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