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思辨课堂 点亮智慧之光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pgx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学科核心素养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充分培养学生的思辨力,从创设问题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走出学校课堂、捕捉课堂亮点四个方面阐述在新课程下如何让学生运用思辨的能力看待周围的事物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思辨力;核心素养
  一、 创设问题情境 达成思辨之势
  有意义的问题可谓是学生思维的“生命礼赞”。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真正让学生在问中学,在学中问,让学生直面成长中的问题,将问题情境化后,学生与现实生活对话的桥梁一下就被架起来了,在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追问中逐步生成,让学生们在思考中感悟,在感悟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
  在《法律为我们护航》一课中,为了让学生知道所受侵害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场域,我特意设置了话题交流:
  1. 生活中你曾经遇到哪些事或人威胁你的健康成长?
  2. 说说这些事或人的直接危害和潜在危害。
  3. 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的原因?
  在教师层层问题的引导下,学生逐步明白未成年人的特点和社会现状,因此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这些问题紧扣教材关键知识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这样的追问过程,学生不断提炼信息、理性批判、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的思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如在教学《爱在家人间》一课时,可让学生再现和反思:以往你在家庭生活中是怎样孝敬你的父母的?当你和父母产生矛盾的时候又是怎样处理的?基于这种真实情境的问题教学,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真实情境的问题中加以应用,也能使学生从中发现和提取到有道德价值的新知识,更能激起学生在“不知对错、不知如何”时产生问题探索的欲望,从而最终实现学生在真实情境的问题思考中深化和扩展对问题的认识。
  巴尔扎克说:“打开科学毫无疑问是问号。”课堂教学的初始是问题,思维课堂的无限活力需要源源不断的问题来供给。课堂教学设问由师生共同创造,有效的课堂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问,聪明的教师能够运用设问甚至追问,让学生的各种思维不断碰撞,迸出智慧的光芒。
  二、 联系生活实际 促成思辨之本
  新课标强调“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倡导联系学生生活渗透实际问题,“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样的价值观念,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标准,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道德与法治课不能仅仅理论渗透,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剖析社会生活,特别是贴近学生生活又较为复杂的冲突性生活情境中感受思辨的力量。帮助学生由“日常”到“规范”再到“智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在学习《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一课时,我首先播放视频——中国式接孩子,视频中的校门口一片混乱、有些家长污言秽语、甚至因为小摩擦大打出手,学生们看完视频后都颇有感触,议论纷纷。接着播放另一所中学放学图片,图片中大家秩序井然,人人遵守规则。然后让学生与刚刚视频中混乱的场景做对比,分别从学生、家庭、政府、国家等角度合作交流,共同设计解决方案。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一双发现生活,洞察生活的双眼,同时也能将知识的学习与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相结合,一举多得。
  三、 走出学校课堂 提炼思辨之魂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长青”,让学生通过走出课堂,合作讨论,探索研究,远比教师讲授的效果要好得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的思辨力的培养,必须让学生参与活动,体验感悟,这样对知识的认同感才会更加深刻,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在学习“公民权利与义务统一性”时,我找到了近年来比较受关注的广场舞扰民的投诉帖,要求学生完成一份问卷调查——关于解决广场舞扰民问题的研究。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相对初中生而言,有些抽象,部分学生难以理解。但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学生们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做。于是班级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学生各司其职,部分学生走访了周边市民、城管部门等了解广场舞扰民情况,部分学生通过网上搜索、文献查找、分析综合、归纳数据等等,最后四个小组提供了四份倡议书,许多建议具有创新性,很有参考意义。学生们参与活动热情高涨,主动思考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思考公民与社会和国家的关系,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重要知識点的理解,也锻炼了沟通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整合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习《男生女生》一课时,可以带领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相关讲座,学生在专家的讲座中辩证地思考男生和女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区别,帮助初中学生更好地处理男女生之间的关系。
  四、 捕捉课堂亮点 演绎思辨之魅
  叶澜教授说:“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学生智慧的光芒往往会在不经意间迸发,教师得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用好课堂上的亮点,这些亮点往往会成为学生思辨力提高的重要基石。
  在学习《生命可以永恒吗》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生命不可逆,我播放一段人类逐渐变老直至死亡的视频,视频播放到死亡阶段时候,班级同学们都在小声议论,可见学生对于死亡是充满恐惧和好奇的。于是,我顺势引入了“向死而生”的概念,让学生谈谈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学生们通过讨论和结合一些实际的例子,明白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可以延长的,这种延长需要通过内在精神成长的方法,看淡各种功名利禄对我们精神上的诱惑。珍惜生命中的每分每秒,通过提高生命中每分每秒的质量和长度,来提高生命的效度和目标的密度。在这一环节中,与学生探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不仅可以为《绽放生命之花》一课打下基础,而且新概念的引入,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辨亮点往往是在不经意间被点亮,教师的及时捕捉与肯定,让学生个性得到张扬,智慧火花得到绽放。
  总之,面向“核心素养时代”的到来,我们的课堂应向何方行走?这是包括每一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都无法回避的问题。考量每一节道德与法治课精神养分的浓淡,不是看教材知识在记忆中的驻留程度,而是看基础教材知识的问题创设与解决的开放性对学生思维创造力的启迪程度。身处现实世界的学生养成运用思辨的能力看待事物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时,其实就在不经意间彰显着学科素养,引领思辨课堂,培养、磨砺和锻造思辨能力,对学生来说是受用一生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唐凤林.学生思辨力培养策略[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1).
  [2]陈祥春.思维课堂的内涵与策略[J].中国教师,2016(2).
  [3]汪仁琼.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N].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Z2).
  [4]张胜宽.谈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J].科教导刊,2014.
  作者简介:
  吴曦菁,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娄江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如今大力提倡赏识教育、激励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却发现,个别教师曾经对孩子说了太多的“不”。一份调查发现,只有三分之一的老师能够经常鼓励幼儿。许多幼儿教师谈起今天的孩子,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评价是否定的。这正反映了教育中赏识和激励的缺乏。都说我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确,作为教师,我们不仅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对孩子进行心灵的培育、灵魂的塑造。而鼓励,就像肥料,可以滋养孩子的
摘 要:中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但是,在推进中职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中职生课堂参与率急剧下降的趋势,尤其是在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课堂参与率不高,学习积极性下降,音乐成绩以及课堂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提高,本文从中职课堂教学的角度优化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中职音乐;教学课堂;积极参与  在中职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多半听课不专心,很少与
摘 要: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集體,又不要忽视个别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教育集体的同时,必须看到集体中每一个儿童及其独特的精神世界,关怀备至地教育每一个儿童。”只抓集体教育,不抓个别人问题,只会使工作流于一般化。对影响班集体较大的后进生,应在摸清情况,找准原因,掌握心理特点的基础上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摘 要:数学渗透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而小学数学又是我们学习数学的起点,随着国家进行基础教育的改革,小学数学的地位也是越来越重要和突出。提高课堂效率也就应运而生,这对老师们又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同时也是一种机遇。引导学生探究性的学习知识是与我们传统课堂教学和教育模式大不相同的。引导学生探究性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自主的思维模式,是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学
摘要:随着对学生个人自主学习能力的不断强调,尤其是高中数学的学习,往往会导致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忽略,而在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教育心理学在高中教学尤其是数学课堂上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数学教育心理学在高中數学课堂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和讨论。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启发式教学思想;建构主义  一、 前言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主要是指数学生活化和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融合,这能够改变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和实际生活相互脱节的现象,引导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寻找数学的乐趣,提升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因此教师要进行不断的探索,以更好地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提升当代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更好地推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所以本文就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进行有效的
摘 要: 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不管是低年级的学生还是高年级的学生,往往倾向于欣赏图画类的东西,各科书本、废旧纸张上布满的涂鸦、下课偷偷藏着看的连环漫画……这是不是说明,学生的思辨中,图画是一种非常吸引他们的形式。因此,在众多的作文类型中,图画作文的学习可以是我们把握的一个重要写作方向。  关键词: 图画作文;写作方法;教学  提到写作,学生总是会皱起眉头,咬着笔尖思考大半节课,以至于下课铃响还
摘 要:在上海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第二学期第五章第一节“温度 温标”的课堂授课中,将温度的测量原理类比力的测量原理,用类比法学习抽象物理量测量中的转换法,降低学习难度;将温标的规定类比其他物理量“基准”的规定,通过类比归纳帮助学生深入学习测量的含义。  关键词:类比法;摄氏温标;测量  依据中学生概念掌握规律,使学生形成一个新的物理概念,首先要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关键要让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层面,
摘 要:听力是初中英语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听懂对方的语言,从而进行有效的沟通,因此提高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有效性意义重大。本文结合英语听力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对初中学生英语听力基本现状的分析,以牛津广州版8A Unit 6 How the Trojan war started为例,通过听力教学案例进行反思,以达到训练和提高学生英语听力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听力
摘 要:阅读是语文中的半边天,在语文学习中,如果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差,那么学习起来就会有很多困难,理解不了文章,阅读速度不够,质量不高,拖慢做题效率等等,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阅读方式,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也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高中生的学习比较有自主性,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认清他们的优缺点,在阅读方面扬长避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本篇文章主要讲述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关键词:个性阅读;高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