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lkll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中生由于缺乏足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学习抽象的地理知识有一定难度,遇到一些令人棘手的地理问题更是束手无策。生活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培养自主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并为以后的学习和求知打下坚实基础,有助于独立自主地解决学科难题。
  关键词: 新时期 高中地理课堂 生活化教学
  传统地理教学在教学方式上过于单一,新课改要求改變填鸭式教学,引进高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生活化作为一种先进理念的教学方法被迅速引入课堂教学,并发挥其独特优势,通过生活化教学能够克服传统教学的缺点,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整体上使学生的地理成绩稳步提升。
  1.提高对学生生活体验的重视程度
  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传播的最佳途径,而且是教师向学生传播学习方法及生活经验的场所。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引导,促进学生成长。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促进学生文化素质及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通过生活经验展开教学能够充分体现以上各种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进行科学设置,将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出来,杜绝单一传授教学知识的状况。通过生活化教学加强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例如在进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经学习的知识进行讲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模拟生活中常见的情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领略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而且能降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难度,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此外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多学习途径,从不同角度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做足课前准备。课堂上教师应该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带领学生领略不同时节、不同地点的农产品,在向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同学生展开互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有奖问答活动,让学生讨论某些地区该怎样改善农业发展模式,最后展开师生交流,得出最佳结论,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通过教学总结不难发现,大多教学知识都是学生结合课本及生活经验得出来的,并非教师填鸭式传授,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对整个知识框架有更透彻的了解,同时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2.将地理知识和生活紧密联系
  教师在教学中过程中应该转变传统教学思想及教学观念,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是为了后日后更好地应用,因此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状需求。因此新时期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必须结合实际需求,加强教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
  例如对于大气受热过程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让学生明白该部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导并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逐渐由感性上升到理性高度,总结出地理原理,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通过大气现象分析一些常见的农业现象,例如人们在反季节利用塑料大棚进行蔬菜种植、对常见的霜冻现象可通过烟雾进行预防、在果园中铺上鹅卵石等技巧,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无处不在,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有了原理上的认识。
  3.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活相关地理知识
  当前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成为教学主体,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关系已经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学生不仅要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点,而且要改变原先知识的传播模式,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能力。地理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可以结合生活经验展开探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就生活中的一些基本现象引导学生展开探究。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师应提高学生提问能力,让学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时刻带着疑问。
  遇到学生自己不能主动提出问题的情况,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帮助学生,比如创设情境,引导提出相关问题。例如2011年的日本大地震,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当时的情形,总结时可以多提板块运动、核辐射、海啸等敏感词语,引发学生困惑,并提示大家有无不明之处。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也不用立即给出答案,鼓励学生自由讨论,谈论结束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在课后通过各种渠道验证自己的观点。学生由于知识水平及经验的欠缺,对提出的问题有时不知如何下手,缺乏必要引导。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给予一定提示,比如在有几种因素共同影响的情况下,学生往往不知该如何设置实验验证单个因素的影响。教师此时可以提示学生使用单一变量法,即保持其他条件的一致,针对单一因素进行研究,并逐一改变研究因素,最后得出各因素占据的权重找出影响力最大的因素,并将试验结果与自己的猜想进行比对。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实际生活中相同地震对人们造成伤害不同让学生对比其中原因,加深学生的主观认识。通过相关地理知识教学让学生明白这些新闻上看到的地理现象其实距离我们并不遥远。通过对地理现象的探究学生能够明白常见地理现象的原理,懂得如何预防,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与此同时,消除一些学生杞人忧天的想法。
  4.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很多地理现象得到科学解释,为促进地理为人们作出更多贡献必须让当代高中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通过课堂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地理知识的原理,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能力及运用能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必要提升,有助于学生为日后更好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基于此教师必须发挥生活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强化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林劲芳.新时期高中地理课堂的生活化教学剖析[J].考试周刊,2015(5):148.
  [2]凌艳.试论新时期高中地理课堂的生活化教学[J].教学研究,2014(2):59-64.
其他文献
摘 要: 历史学科是一门思想教育内涵丰富的学科,教师在授课时没有满足于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带领学生对教材内涵进行挖掘,启发学生思维,进行师生互动,在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能较好地发展学生的情商和智商,丰富和发展历史课的教育功能。本文探讨了初中历史互动性教学模式。  关键词: 初中历史 互动性 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师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
摘 要: 本文论述了历史典故和成语对历史教学的帮助,解读了多媒体省时增效的价值,改变了教学历史的方法,诠释了诸多细节,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教学反思 历史典故 多媒体 改变观念  一、用好历史典故和成语非常关键  1.运用成语典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初一课本中的如军事成语典故“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退避三舍”、“围魏救赵”、“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把浩大的威武雄
摘 要: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地理教学应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与能力培养,课堂教学要实现从知识掌握到能力培养的转变,需要更多地采用探究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学校的倡导下,教师不断实验,通过探究式学习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和应用,发现其可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能力的提高都可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地理课堂 探究式学习 作用  一、前期调查分析  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
摘 要: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是学生人格发展和全面认识课堂功能的需要,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智能,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复习效率,也是缓解高考压力,疏导学生心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地理教学 合作学习 小组建设  一、小组建设是基础  1.组间分配: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组间搭配力求均衡,无明显差
疫苗在预防人类疾病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疫苗佐剂的出现解决了某些疫苗低免疫原性的问题,并且为少剂量接种提供了可能,开发更为安全、有效、广谱的免疫佐剂,是扩大疫苗应用范
摘 要: 案例教学法是高中地理教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地理知识学习过程。案例教学法的导向是问题,基础是探究,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高中地理必修2“农业区位因素”一课为例,展开对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探究。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高中地理教学 教学应用  学生熟练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是中学地理教育的重要目标
摘 要: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应当改变对地理学科的偏见,将地理学科教学的功能及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如此可以大大提高地理教学有效性。但是要想改变已经根深蒂固的教学理念和传统的社会观念,优化、合理地落实地理教学,应以新课标理念为准,采用立体教学法,科学、合理地落实地理教学活动。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如何在新课标理念下进行中学地理“立体教学”。  关键词: 新课标理念 中学地理 立体教学  新课标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