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策略研究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mo2831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下,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有了更多的要求,教学过程中要更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本文就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问题情境;合作学习;主体性思想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传统教育的弊端告诫我们:教育应以学生为本. 面对当今新时期的青少年,服务于这样一种充满生气、有真挚情感、有更大可塑性的学习活动主体,教师绝不可以越俎代庖,以知识的讲授替代主体的活动. 情境教学就是把学生的主动参与具体化,在优化的情境中产生动机、充分感受、主动探究. 如在复习函数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创设以下的教学情境:
  “我”在徐家汇购物,甲商厦提出的优惠销售方法是所有商品按九五折销售,而乙商厦提出的优惠方法是凡一次购满500元可领取九折贵宾卡. 请同学们帮老师出出主意,“我”究竟该到哪家商厦购物得到的优惠更多?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纷纷议论,连平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 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 思维定式形成,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曾有人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 学生的思维活动有赖于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心的点拨和启发. 因此,课堂情境的创设应以启发学生思维为立足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好的思维情境会抑制学生的思维热情,所以,课堂上不论是设计提问、幽默,还是欣喜、竞争,都应考虑活动的启发性,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如何使学生心理上有愤有悱,正是课堂情境创设所要达到的目的. 2. 运用多媒体,指导学生主动探索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枯燥,有的知识点在理解上也存在一定的难度,也就是说抽象与具体、逻辑与直观是永恒的矛盾. 太简单的例子不能说明问题,生动有趣的实例又因表达的困难而不易讲清,于是造成了理性与感性、理论与应用的脱节. 因此,在指导学生探索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首先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庞杂的问题明晰化,静态的问题动态化,而这些目标的达成,是靠运用电教媒体来实现的,特别是CAI,可以闪烁、变色、平移、翻折、旋转和透视等,还可以设计问题模型和供学生探试的情境,这既为帮助学生掌握内在规律,完成知识的建构打下基础,也为指导学生的探索方法,开辟了崭新的天地.
  例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时,传统教学因较难展现其发现过程,从而造成学生对其不好理解. 利用多媒体可以在屏幕上作出三个完全相等的等腰三角形ABC,并分别作出其内角A的平分线(红色)、BC边的垂直平分线(黄色)和中线A(绿色)之后用鼠标在屏幕上拖动三角形,使三个三角形完全重合,利用软件功能,此时△ABC和“三线”在保持依存关系的前提下随之发生变化,在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直观地发现存在这样的点D,使得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三线重合.
  这样利用多媒体把抽象的教学知识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 多媒体的动态变化可以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由形象的认识提高为抽象的概括,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地学会研究、探索问题的方法,自觉养成自我探索的习惯,这是使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受益的能力,同时这也是现代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前提.
  3. 将现实问题引入课堂,诱导学生主动思考
  数学教学中将开放式问题带入课堂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探索,也是当前数学教育的发展潮流. 数学开放式问题的显著特点是其思考空间广阔,思维活动的自由度较大,学生的思维活动易于展开,在思考中能提出更多的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更多,它具有与传统封闭型题不同的特点.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有其独特的效果. 数学开放式问题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能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放式”的数学思维和开拓进取精神. 例如,初中《几何》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已知圆的直径为 13 cm,如果直线和圆心距的距离为① 4.5 cm;② 6.5 cm;③ 8 cm,那么直线和圆有几个公共点?为什么?这是一道常规性题目,教学中,我们可以将这个问题改造为一道开放式问题:据气象部门预报,一台风中心在直径是 60 千米的某城市正南 50 千米处,以北偏东 30 °方向前进,问该城市是否会遭受台风的袭击?并说明理由. 通过这样的改造,常规性题目便具备了开放题的形式,更加具有挑战性. 当然此题还可以进一步变换条件,让学生思维朝纵深发展. 如该城市遭台风袭击的时间有多长?等等.
  4.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当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合作学习技能指导与训练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技能是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学习活动由学习技能构成,每一种学习活动往往包含一系列的具体技能. 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学习技能,学习是难以进行的. 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必须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技能.
  在初中数学小组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合作规则,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与交流意见,学会组织和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技能与方法,要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并形成必要的合作学习技能.
其他文献
【摘要】思维能力是教学的“三大能力”之一,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从思维的方向,可将思维分为集中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也即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教学中往往注重求同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忽视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求异思维对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中同样要注重求异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高等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几何图形有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多维空间中的函数.能够绘制函数图形的数学软件很多,相对而言,Maple作图比较容易掌握,你只需掌握一些作图命令,就可以作出令人满意而又准确的图形.本文借助Maple作出高等数学中与马鞍面相关的几个图形.
【摘要】 一个和谐的社会必然需要一个和谐的教育,和谐的教育需要一个和谐课堂,那么如何构建一个和谐课堂,和谐课堂的构建有哪些特征呢?本文将结合本人工作以来的得与失,谈谈个人的观点.  【关键词】 和谐;素质;教学质量  “素质教育,解放学生,活跃大脑,发展思维,提倡师生平等.构建和谐课堂”等呼声日益高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
【摘 要】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力的源泉,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本文从四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数学教学;学习兴趣;有效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习动力的重要源泉. 在初中数
我们学校是一所普通农村中学,生源不是很好.进入高中后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上有一些畏难情绪,不能适应高中学习,成绩显下降趋势.怎样能够使学生上课充满激情,不畏难,我认为我们学校现在推行的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就比较适合我们学生的现状.  一、什么是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  所谓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
<正> 东盟是毗邻我国的发展中国家。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各国每年都派出大量的留学生,借以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但同时却使人才不断流失,如何解决这对尖锐的予盾,是东盟各
不久前,在某杂志上看到特级教师蔡宏圣执教苏教版五年级“认识负数”一课的练习设计,很受启迪.  练习再现:  [练习一] 排球的重量  比赛用的排球规定了标准质量. 下面4个排球的质量和标准质量比较后,记录如下:  1号 2号 3号 4号  -3.5克 0克 +0.7克 -0.2克  根据上面的记录回答
【摘要】 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数学的背景应是生活化的,实践“教育即生活”.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这个世界的数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新课导入“生活化”、探索过程“生活化”和知识运用“生活化”三方面探讨了生活在数学课堂上的实施与应用.  【关键词】 数学教学;生活化;实施与应用  在数学新教材的教学中如何使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呢?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