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培养中职护理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兴趣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l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校扩张”和高中热现象的出现,中职院校学生生源显著减少,中职院校学生主要由中考落榜生构成,其低龄化特点非常明显。同时这些学生没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动机也不明确,缺乏学习兴趣同时在学习中存在厌学情绪,这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并对其未来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儿科护理学》是中职护理教学的重要课程,对于学生未来职业能力的养成和未来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升《儿科护理学》教学成效,本文将对提升中职护理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兴趣的策略进行探讨,为《儿科护理学》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保障。
  【关键词】中职护理;儿科护理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712.4;R4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244-02
  中职护理专业培养的主要是医院护理人员,然而中职护理学生多为中考落榜生,这些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学习兴趣不强,这种情况下很难提升学习成效。《儿科护理学》是中职护理专业的重要课程,对于学生专业知识掌握和专业能力养成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该项课程内容庞杂,具有较大学习难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进一步提升《儿科护理学》教学成效,应当对中职护理学生的学习情趣进行有效培养。所以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强化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出来。
  一、创设情境,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中为将学生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应当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1]。对于新鲜事物學生通常会存在好奇心,所以选择教育内容或指定教学计划时,应当有效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利用已有教学资料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将学生学习兴趣和主体意识充分激发出来,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儿科护理学》在中职护理专业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为成为合格的护理人员,学习过程中会主动进行探索,这个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性却进行培养,将学生求知欲充分激发出来,就需要对有效的教学情境进行创设[2]。
  《儿科护理学》基本理论都是以大量临床护理实践经验和长期观察分析为基础,在有效的教学情境中学生能够以“主人公”身份进行参与。例如在讲授预防接种相关内容时,安排学生参观当地妇幼保健所,直接观察小儿预防接种,然后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回忆,总结观察到的疫苗种类,进而将学生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将实践和理论有效结合起来,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二、有效总结,充分激发学生兴趣
  《儿科护理学》涵盖知识范围较广,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记忆的难度,一些学生虽然在课堂上能够基本掌握,但经过一定时间后就会遗忘,虽然教师用心制作了课件和笔记,但若学生未认真总结,课堂上讲授的知识会很快遗忘[3]。所以应当教会学生掌握总结的方法,使其能够在学习中对重点内容进行有效总结。例如讲授“小儿生长发育”知识过程中,可对小儿动作进行简单概括,“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一岁能走二岁跳,三岁自己可穿衣”,这样不仅全面总结了知识,还减少了学生记忆难度。所以应当让学生具备总结的能力,这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记忆和掌握所学知识,可能够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有效培养,另外,教师还应当指导学生系统化归纳和整理所学知识,有效的串联《儿科护理学》中知识点,保证其对《儿科护理学》形成系统、全面的认识,对其中知识做到融会贯通。
  三、启动质疑,将学生求知欲充分调动起来
  学习以思考为基础,而思考又以疑问为基础。学生质疑一些新鲜事物,也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具体教学当中,教师应当从学生学习现状和教材内容出发,对适当教学策略进行选择,并在此基础上对疑问进行科学设计,并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一些疑难,进而实现对学生求知欲的有效激发。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当对临床实际案例进行合理选择,引入一些趣味性话题,为学生思考提供指引,依据所学知识有效解决已有问题,让学生具备一定成就感,让学生实现对相关知识的有效掌握,并在后期学习中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4]。
  例如在讲授新生儿疾病护理知识时,教师应当让学生思考“新生儿减少哭闹是否代表病情好转”,这样学生就会积极进行课堂讨论,对自己的见解进行交流,教师在对学生结论进行概括总结的基础上,还需通过所学知识对患病小儿出现哭闹原因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小儿哭闹情况进行正确判断,这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素质[5]。为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教师还应当进一步引导学生“小儿哭闹减少时应认真贯彻和分析,切不可麻痹大意”。
  具体教学中设置和解决问题,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氛围,对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灌输式”教学进行变革,保证师生间互动式教学的实现,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相关知识更好掌握,还能够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使其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并获得判断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为教学成效提升提供有效保障[6]。
  四、结语
  通过以上内容可知,学习兴趣在学生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提升《儿科护理学》教学成效,中职护理专业教师应当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有效培养,让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相关知识,实现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有效提升。本文对培养中职护理生学习《儿科护理学》兴趣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但本文中仍存在一定局限,希望行业人员强化认识,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兴趣,不断提升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李红波,黄茜,刘羽等.云计算对提高中职护理学生学习能力的实践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22):204,153.
  [2]张瑞恒,王昱瑾.校园文化建设对中职护理学生的行业服务能力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32):6751-6751,6754.
  [3]周晓春,孙海燕.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浅谈《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兴趣教学[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6,(16):273,322.
  [4]杨凡,王一鸣,臧爽等.主题探究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学》课间实习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32):3688-3690.
  [5]石彦峰.提高兴趣注重环节加强总结提高质量——浅议提高儿科护理教学质量[J].科技视界,2017,12(19):148-149.
  [6]李胜玲,杨晓明,唐丽等.小组合作性学习结合PBL教学对儿科护理学实践教学的影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1(10):14-15.
其他文献
本文从菲利普斯曲线切入,采用最小二乘法,研究1991年至2014年之间纳米比亚经济中的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是否存在替代关系。扩展下的迪基-富勒检验显示,所有变量都为零等级(I(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231-01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关注“数学生活化”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小到日常购物,大到国际国防工程等数据的处理。因此,在教学中,注重数学教学生活化便成了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首选。  一、数学教学要善于提取生活信息  现实生活中蕴含大量的数学信息,在数
期刊
【摘要】近数年以来,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逐渐深入开展。新课程标准改革当中提到,素质教育要抛弃传统单一的教育观念和思想方针,让学生体现出自身的教育主体地位。物理是一种自然科学,它注重物质、能量、空间、时间,尤其是它们各自的性质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而高中的物理课程则是一门能够增长学生智慧知识技能,开拓学生们的认知眼界和视野的自然学科。而当下众多的高中校园内,各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被广泛运用,这是一个新的里程碑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和新课标的实施,广大历史教师需要通过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达到提高中职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目的。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能够得到学习兴趣的激发、探究能力的提升,进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历史观的真正提高。  【关键词】中职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238-
【摘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人的一生的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教育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让学生掌握技巧能力,更重要的是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说明了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主要不是在家里養成的,也不是在社会中养成的,更多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养成的。在小学阶段,作为教师就需要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摘要】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深化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在基于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论证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针对县城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有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进行现状调查研究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英语学科;英语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TU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243-02  引言  
【摘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综合型人才是当前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社会飞速发展条件下的必然要求,是时代召唤的结果。对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抽象概念思维能力的基本知识储备,因而此时正是培养和发展他们创新思维能力的黄金时期[1]。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应该抓住高中生们思维能力发展的特性,并以此来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