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无缝对接的一些研究

来源 :中国电子商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su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高职院校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之间的衔接,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文章结合职业教育的实践,提出注重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衔接,对课程标准、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建立有效的“双证书”无缝对接的教学模式。
  一、引言
  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市场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目前,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企业就业市场需要越来越多的拥有职业资格的高级技术人才,由于职业教育与岗位需求的不相匹配,造成许多地方出现技能型人才结构性短缺。为此,将职业院校的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有机结合起来,可以使得培养的人才, 更具有适应性, 能有效满足企业岗位能力的要求, 具有更好的就业前景。
  二、高职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教育衔接现存问题分析
  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之间的对接其实就是建立一个科学的教学机制和课程体系,通过适当方式将职业资格认证教育融入传统的学历教育中,同时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教学评价体系。但是,目前在高职电信专业教育中,“双证制”衔接的教育体系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很多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只规定了考核要求,没有科学地将其对应的岗位所需的职业核心能力、实践能力,和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进行研究,以便将这些知识与能力清楚地分解开来,加入学历教育的课程体系。而且各专业现有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不够完善,职业资格标准的制定落后于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很多专业对应的职业没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者职业资格认定标准没有统一,不能满足实际企业生产和就业市场的需要。
  (二)职业资格认证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相互脱节。没有把职业资格证书的能力标准与学校专业课程的内容结合在一起,按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与专业知识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考核方法。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时不是以企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没有对应关系。学生上课时学习、实践的内容,与职业资格鉴定考试所需和实际生产岗位的工作内容有较大差别。
  (三)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和发放没有规范统一的管理。教育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和有关行业协会等,都可在自己范围内搞职业鉴定、发放证书,造成大量职业资格证书泛滥, 质量参差不齐。由于没有建立统一的认证标准, 证书缺乏权威性,无法得到企业的认可。
  (四)目前很多职业院校的教学实践基地的设备条件、师资水平与教学考评体系还达不到实施“双证制”无缝对接的要求。高职院校的实验室普遍比较缺乏与企业实际生产岗位相符合的实践环境。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并重的考评体系也还大都没有建立起来。
  师资方面,虽然“双师型”教师在教师团队中占的比例不小,但很多都不是真正来自企业,在教学中也没有按岗位基本规范严格要求学生。在考评体系方面,大多数院校通过课堂教学与考试进行学历教育的实施、考核,用单独的培训班进行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由鉴定机构考核,两者互不相干,造成资源浪费。
  三、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双证书”衔接体系的构建
  (一)规范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确立认证标准, 提升职业资格证书的市场有效性
  教育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及有关行业协会, 应尽快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对现有的职业资格证书, 重新审查归并, 统一认证标准,规范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与发放制度,成立专门的认证机构,并确定监督管理机制。
  此外,高职院校应根据市场的变动,以企业实际生产需求为指导,引入具国际权威性的职业资格证书,确定各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内容,使学生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得到行业普遍认可,让学生更具市场竞争力。
  (二)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与职业资格标准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在进行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时,应从职业岗位工作的实际要求出发,将职业资格标准作为课程要点加入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把岗位职业技能需求融入专业课程内容。也即是将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核心能力、专业知识、职业素养、行业规范等细化分解,以此为依据,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同时依据职业资格标准编制高职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时,建立面向工作过程的课程结构,将职业资格认证涉及的所有岗位的工作过程分析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由此使学生掌握完成岗位工作所需的素质能力,从而将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内容融入职业学历教育中,建立与职业资格标准相适应的“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
  (三)提升教师素质,建设合格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教学水平是影响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认证对接成败的关键。为此,除了支持现有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还要让他们积极到合作企业的第一线锻炼,以培养职业实践能力、熟悉行业规范,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同时从企业聘请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和岗位管理人员到学校充当兼职教师,组成一支以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营造职业氛围
  实训室是实施双证书教育的基础条件。该基地应具有能进行多种职业技能训练的硬件设备,有一定的先进性,以便于组织教学。实训室的授课中完全按照生产性企业的岗位业务流程设定角色,模拟业务工作。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校企合作模式,通过校企合作与人才交流,建立“厂中校”和“校中厂”形式的公共实习实训基地,可以促进职业教育与生产管理接轨,为逐步实施教学与职业资格认证无缝衔接创造有力条件。
  (五)建立适应“双证书制”的考评体系
  1、考核评价多元化。实行校企共同考核,邀请企业、行业人员制定评价标准,将实践技能考核与职业资格能力要求相结合,通过推行过程考核和项目综合考核,注重以操作能力、生产组织与管理能力等作为评定的依据,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职业标准相匹配的职业技能考核体系。
  2、建立“双证书”学分互通制度。即学生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可以折算成学分,计入学历的总学分,同时可以免修该职业资格所对应专业课程的内容;反之,学生在完成了专业课程的所有学习,修满所有学分,获得学历证书时,自动通过相关职业资格认证。
  参考文献
  [1]邓红珍,徐肇杰.试论高职课程体系改革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衔接[J].职业教育研究,2007(18):15-17.
  [2]张光跃,英国的职业资格证书教育[J]. 职教论坛,2003(17):59-61.
  [3]刘伟,陆琦,高职教育应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接轨[J].中国科技信息,2006(1) :125
  [4]谢宏武,高等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的结合[J].管理教育,2008,(16):136-137
  [5]周国军,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认证有效衔接的理论探索[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07(2):2-3.
  (作者单位: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
  1.王令剑(1984 - ),男,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安全。
  2.余秋香(1982 - ),女,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数字电路,电子信息工程。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