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引领学生“来回走”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提问是师生根据语文教学目标,抓住课文重点、难点,提出问题,并对所提问题进行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引领学生走近文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思维;鼓励走出文本,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
  【教学案例】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荷花》片断:
  师:这一池香气袭人、姿态各异的荷花如诗如画,美不胜收,作者深深陶醉于美景之中,忘了自己是谁,身在何处。让我们和作者一道再来美美地欣赏、感受一番。请同学们边看插图,边听录音,再根据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出示一张放大的荷花图,在柔美的音乐声中播放第四自然段录音)。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我看着池塘里的荷花越看越着迷,怎么也看不够。
  生:我仿佛来到了童话世界。
  生:我看到一朵朵荷花亭亭玉立,风一吹就跳起了优美的舞蹈,把小鱼和蜻蜓都吸引来了。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在这么美妙、神奇的境界中,你最想干什么?
  生:我想画一幅画,画出荷花的多姿多彩。
  生:我想唱一首歌,歌唱荷花的美丽动人。
  生:我想跟荷花仙子一道在微风中翩翩起舞。
  生:我想吟诵一首小诗,赞美荷花的美丽、纯洁。
  生:我……我真想变作一朵荷花。
  师:(惊喜地)想得真好,同学们,你们也想变作一朵荷花吗?
  生:想!
  师:(播放一段轻柔、富有幻想的音乐,把一个荷花娃娃头像贴在插图荷花丛中)同学们,现在你就是一朵荷花,站在荷花池中,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你又会怎么想,怎么说呢?请大家分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练说)。
  生:我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下,一阵微风吹来,一池的荷花都跳起优美的舞蹈,池水叮叮咚咚地流着,像是为他们伴奏,我也情不自禁地跟着他们一道翩翩起舞。
  生:温暖的阳光照在我身上,舒服极了。一阵微风吹来,我掀起用荷叶做的筒裙,跳起了欢乐的舞蹈。风停了,我静静地站着,抬头往上看,看到一只只蜻蜓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是那么快活;低头往下看,一条条鱼儿在我脚底下游来游去,好像在捉迷藏。
  生:我在微风中和荷花姐妹们一道轻轻慢舞。风过了,我们停止了舞蹈。这时,一只蜻蜓飞过来,自豪地对我说:“荷花姐姐,今天清早,我和兄弟姐妹们消灭了许许多多的害虫,心里真高兴呀。”话音刚落,小鱼儿连忙游过来说:“荷花姐姐,昨天晚上,月亮那样亮,池子里静悄悄的,我甜甜地睡了一觉,还做了一个好梦呢……”
  师:(满意地)同学们想象力真丰富,说得又那么有声有色,连老师都被深深感染了。现在请大家有感情地读读这一段,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学生配乐朗诵这一段)
  师:小朋友,昨天我们去野外看了野花,野花有许许多多,有各种美的色彩,也有好的品格,你们觉得那一种野花最美?
  (学生说出五种野花,由于时间关系,师生商定本课只说蒲公英。)
  师:谁先来说说蒲公英的美呢?
  生1:蒲公英是一种常见的野花,无论在什么地方,它都能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小花。
  生2:蒲公英的花像小菊花,又像小小的向日葵,蒲公英给它的孩子们每人一把伞,让风伯伯把它们带到四面八方,在土壤妈妈的怀抱里,生根发芽。
  生3:我仿佛变成一粒蒲公英的种子,跟着风伯伯飞过小河,飞过高山,飞到日月潭,给台湾小朋友带去大陆小朋友的问候。
  生4:我是一粒蒲公英的种子,妈妈给我一把伞,风伯伯把我带到小河边的一块空地上,我就在那里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花。
  ……
  反思这一课例片段,教者通过情境设问,层层追问,拓展提问,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意识,促进了语文课堂的有效生成,有效提问让学生走近文本,走进了文本,并走出了文本。
  一、问——让学生走近文本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在《鲜明的个性及理论依据》一文中指出:“情境教学正是通过再现教材的有关形象,引导学生对优美的或丑恶的,崇高的或卑劣的,愉悦的或悲伤的种种不同事物、现象,作出肯定的或否定的评价,体会到自己所表现的爱与憎,满意与讨厌的态度。”课例中,教者首先通过挂图、音响等手段,让学生在感知美的意境后发问:“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一幅挂图,一段音乐,一个提问,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对文本产生了兴趣。于是学生们看到了“一朵朵荷花亭亭玉立,风一吹就跳起了优美的舞蹈,把小鱼和蜻蜓都吸引来了”的情景,因而发出了“越看越着迷,怎么也看不够”,“仿佛来到了童话世界”的感受。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必须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精心的梳理、筛选和整合,独具匠心地创设好与教材相吻合的鲜活的情境问题,引导学生走近文本,形成情感体验。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对文本的好奇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问——让学生走进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此案例中,教者没有过多地讲解,而是通过由浅入深的提问,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理解文本。教者首先让学生说感受,然后问学生“最想干什么。”这时,学生们想“画一幅画”,“唱一首歌”,“吟一首小诗”来赞美荷花的“多姿多彩”、“美丽动人”、美妙“纯洁”,甚至“想跟荷花仙子一道在微风中翩翩起舞”。接着,教者又提问:“同学们,现在你就是一朵荷花,站在荷花池中,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你又会怎么想,怎么说呢?”此时,学生们完全进入了文本。于是,学生们入神地看,大胆地想,尽情地说。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得到了自由释放,思维活跃,各抒己见。于是课堂上呈现出可喜的生成:“叮叮咚咚”的池水“为我们伴奏”;“我也情不自禁地跟着他们一道翩翩起舞”;“一只只快活的蜻蜓”,“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告诉我,他和兄弟姐妹们消灭了许许多多的害虫”;“一条条鱼儿在我脚底下游来游去,好像在捉迷藏”,“告诉我,昨天晚上,月亮那样亮,池子里静悄悄的,他甜甜地睡了一觉,还做了一个好梦呢……”教师一层进一层地追问,巧妙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与作品中的动植物对话,想象文中角色,引发情感共鸣,因而学生由“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由初步感知到大觉大悟,所以才有了浮想联翩、畅所欲言、妙语连珠的课堂生成。
  三、问——让学生走出文本
  罗曼·罗兰说过:“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发现自己,检查自己,超越自己。”可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通过有效提问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拓展提问引领学生走出文本,灵活运用文本知识,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案例中,教者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之后,要求学生说说蒲公英的美。从学生的表述不难看出,学生不仅理解了《荷花》这篇课文,而且能将学到的知识迁移至文本之外,通过重新组合、创造,形成了新的语言。这正如特级教师周一贯所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再造想象,一方面是以课文词语为触媒,从中生发生活的情境;另一方面是以课文的空白处为契机,以想象的情节去填补和丰满。这种阅读想象,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而且使学生加深理解和丰富了课文的内蕴,超越了文本。”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引领学生在文本中“来回走”。
其他文献
摘要: 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为了在阅读教学中促使学生主动地去触摸文本,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可从课堂上的巧设情景、鼓励质疑、比较阅读、唤起想象等多方面,激发学生积极探究,实现教学互动,从而引发学生与教师、文本的深层对话,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塑造创新型的人才。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探究性学习 能力培养 中职生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以教材为载体,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
摘要: 本文针对构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师生互动的问题,重点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1.正确把握语文课堂有效师生互动的特点;2.利用差异,挖掘课堂有效互动的资源;3.兴趣激发,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4.师生共同教学,追求教学的“合力效应”。  关键词: 语文 教学 有效 师生 互动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
胫骨软骨发育不良是广泛发生在禽类养殖业中的一种软骨代谢性疾病,本病常发于幼龄肉鸡、蛋鸡和火鸡等禽类。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经常匍匐于地面,运动障碍,站立困难,严重时
虽然新课改理念早已贯彻,但一些语文教师仍囿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诸如介绍写作背景,划分段落层次,归纳中心思想,分析写作特点等,这种千课一面的程式化教学,漠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倡导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对阅读主体(学生)接受意识的研究、阅读心理机制的剖析,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张扬个性、融入自我、读活作品、品出境界。  研究性学习强调教学中应
摘要: 语文是学校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要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了兴趣,他们将乐意走进课堂,去体验语文学习的情趣,并表现自我学习的欲望。笔者拟结合自己教学的实际谈谈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 兴趣 学习 学生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只有当你对某种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
摘要: 本文首先论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特点,针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路径的探寻问题,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1.选择自由的综合性学习方式;2.开展开放的综合性学习过程;3.体现综合性学习的阶段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综合性学习特点 有效路径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摘要: 本文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问题,着重从三方面进行研究:1.课前准备,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2.兴趣激发,调动学习的积极性;3.合作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 小学 语文 教学 有效性    所谓“有效的语文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使其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衡量语文课堂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