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视角的大班幼儿劳动态度研究

来源 :教育导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jhki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通过设计主题绘画、图片排序、视频引谈、情境中劳动选择等活动,收集青岛市S幼儿园大班幼儿对待劳动的认知、情感及行为意向三维度的真实表现和多样表达.采用NVivo 12对研究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重点关注儿童眼中的劳动特性、劳动价值、儿童对不同劳动类型的喜好程度及他们在实际情境中的劳动行为意愿;并通过主体与环境、信息的生成与传播以及策略与方法三个维度对幼儿的劳动态度进行归因,最终提出建议:挖掘本土劳动资源中的教育契机,为全体幼儿提供平等、丰富的劳动机会,营造“家—园—社”三维相通的劳动环境,利用大众传媒进行劳动态度教育,引导幼儿从劳动冲动过渡到意志劳动,及时强化积极的劳动态度.
其他文献
U-G-S教师教育模式及中学语文阅读说话课的宗旨是发展学生的能力.阅读说话课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可通过地方高校发挥教师教育资源优势、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出台文件、中学有针对性地制定阅读说话课要求等实践维度予以解决.阅读说话课的广泛开展,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具有推动作用.
库伯的体验学习圈理论本质上是一种深度学习模式.这种体验学习的方式,既能够帮助幼儿获得、运用与迁移经验,又可以促进幼儿高阶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其探究性学习思维的养成.文章在建构“体验学习圈模式下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可操作模型”基础上,提出四点支持策略:寓于游戏活动,鼓励亲身体验;提供适宜材料,丰富认知体验;鼓励猜想验证,深化探究体验;注重反思评价,增进再现体验.
文章探讨了幼儿园数学区活动中,教师应如何运用叙事性儿童评价方式“学习故事”对幼儿的数学学习进行评价.基于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契合点及其中提出的幼儿数学学习的核心经验,以某园大班教师撰写的学习故事“5片神奇的雪花片”为例,研究者提炼出学习故事在数学区活动中的运用策略:捕捉幼儿自主探究“5的组成”过程中的“哇”时刻,识别幼儿在探究“5的分解与组成”过程中体现的数概念水平及心智倾向并及时回应幼儿的疑问,旨在促进教师在数学区指导中更好地支持幼儿的数学学习与发展.
执行功能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整理分析了近年来国内有关学前儿童执行功能的相关研究,从学前儿童执行功能的测查、发展、影响因素与儿童发展的关系及干预等方面进行梳理,在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思考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